相信很多热爱跑步,激烈运动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扭伤脚踝,下楼梯踩空、跑步时踩到小石子、打篮球踩到别人脚上、穿高跟鞋和不合适的鞋子都很容易导致扭伤脚踝发生,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小问题,休息两天就好了,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崴到同一只脚,成了习惯性崴脚。因此,脚踝关节扭伤该如何应急处理,又该如何预防呢?
脚踝关节扭伤如何应急处理?
脚踝扭伤必须在受伤之后马上处理,越早处理,扭伤导致的水肿反应越轻,恢复越快;如果损伤严重,伤及韧带和骨骼,早期的固定制动也可以避免韧带松弛或者骨折移位,否则就可能到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步,甚至留下后遗症。千万不要觉得休息休息、热水泡泡、抹点红花油就OK了。崴脚后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的处理方式:
1、热敷、涂抹红花油
崴脚后血管破裂,热敷或涂抹红花油都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肿胀和疼痛。
2、按摩、揉搓受伤部位
很多人崴脚后,都是使劲地揉搓肿胀起来的地方,试图把淤血揉开搓散,来活血消肿,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扭伤后立即揉搓,会在揉散一部分淤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会导致局部血管的破裂,造成更大的血肿。
3、感觉不疼了就继续运动
很多人认为不疼了就是康复了,殊不知崴脚后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就会造成习惯性崴脚,为自己的脚踝完全恢复埋下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崴脚,情况不是特别严重,还能活动的话,可以遵循RICE原则进行正确处理:
1、休息(Rest)
切记马上停止所有活动,观察脚踝的受伤情况,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2、冰敷(Ice)
在崴脚后48小时内,用湿毛巾包裹冰块置于踝关节疼痛区域(切忌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每次约20分钟,每日3次,可以缓解患处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3、加压(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踝关节可缓解肿胀,切忌加压过度导致肢体缺血。
4、抬高(Elevation)
休息或睡觉时,可在患肢脚下垫一个枕头,增加血液回流,能减轻肿胀状态以及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如何预防习惯性崴脚?
脚踝扭伤,最常见的是脚内翻扭伤(或外侧韧带扭伤),也就是常见的崴脚,会造成韧带损伤,更有可能韧带撕裂,甚至走路都很困难。而另一种内侧韧带损伤相对少见,如果受伤,很可能是受到了很大的外力冲击,可能会导致骨折,如车祸。那么如何防止脚踝扭伤呢?你可以通过用弹性绷带包裹脚踝、避免穿高跟鞋、锻炼前热身、穿合适的鞋子、注意走路地面、在脚过度劳累时及时休息以及进行强化训练来降低将来扭伤的风险。
崴脚,专业叫法是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崴脚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和保养,会导致习惯性崴脚,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崴过脚的人里,有40%会发展为习惯性崴脚。
习惯性崴脚是一种长期的慢性损伤,不仅会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诱发骨折、出现关节炎,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没有引起重视,等疾病发展到晚期,就只能通过手术进行补救了。
PS:因此,崴脚后需立即保持患肢制动,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明确是否骨折或韧带损伤。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及时就医,才能避免埋下健康隐患。
希望我的科普能帮助到您!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私信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