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辽河与东辽河两支组成,广义的辽河水系还包括浑河与太子河。

辽河正源为老哈河,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的光头山,在苏家堡接纳西拉木伦河后称西辽河。
西辽河接纳支流教来河、新开河后于福德店附近与发源于吉林省辽源市吉林哈达岭的东辽河相汇后始称辽河。其下有支流招苏台河、清河、柴河、汛河、秀水河、养息牧河、柳河等。
六间房以下河道分成两股:一股称外辽河,在三岔河接纳浑河、太子河后称大辽河,于营口入渤海。1958年大辽河于六间房附近被堵截后,浑河、太子河成为独立水系;另一股称双台子河,于盘山附近入渤海,此为辽河干流的入海口。
辽河干流全长1390千米,流域面积(包括浑河、太子河)为21.9万平方千米。其中西辽河河长829千米,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千米:东辽河河长360千米,集水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西辽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上源老哈河天然落差900多米,平均比降达2.0%至2.5%,河槽深切,水流湍急:中游为黄土丘陵,天然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形成三角洲。西辽河干流流经黄土和流沙地区,其上段河谷是宽而平的浅槽,下段河谷更为平缓,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汛期极易酿成洪涝灾害。

河干流流经辽河平原,河道比降平缓,因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加上汛期水量集中,干、支流同时发水,汛期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新中国后兴修水利工程,全面治理河道,干流两岸修堤开渠,大辽河独流入海,大大减轻了下游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局面。
东辽河干流河道似弓形,支流众多,是树枝状,河道平均比降0.72%。杨木咀以上为上游,地形起伏较大,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杨木咀至城子上为中游,河床下切较深,河道迂迥曲折。城子上以下为下游,河道进入平原地区,弯曲度大且变迁无常,经裁弯和整治,河道较顺直,水流平缓,河道中有岛屿和沙洲。

浑河、太子河二河上游河床陡峻,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比降平缓,易泛滥成灾。因此分别兴建了大伙房水库、汤河水库,并在沈阳、辽阳以下两岸修建防洪堤,以减轻洪泛灾害。
辽河流域位于东北地区的西南部,冬季寒冷,11~3月降水以雪的形式降落,积雪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开始融化,形成春汛,春汛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3~4%。5~6月初为夏汛前枯水期。6月进入夏汛期,7、8月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而且多暴雨。夏汛期(6~9月)水量为全年的70%左右。11~2月河流封冻,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河川水量东部占全年的5~10%,西部只占5%或更少。
辽河流域的洪水也是由暴雨形成的。西辽河洪水主要来自老哈河及西拉木伦河,但两河洪水流经平原地区后洪峰削减较大。特别是老哈河上红山水库建成后,使得该河洪水对干流的影响已不显著。东辽河本身水量不大,洪水经二龙山水库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辽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多集中在中下游平原区。

辽河流域年径流总量为144.85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西辽河集水面积147157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6.2%,而年径流量为28.91亿立方米,仅占20%,浑河、太子河正相反,集水面积27327平方千米,仅占12.5%,年径流量为144.85亿立方米,却高达48.2%。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