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不是正好写了江西米粉麽,没想到后台的粉丝中,有一个朋友说一定要拿家乡的湖南米粉给我试试,希望我能写写湖南米粉。
夏天是嗦粉大季,所以,我没有拒绝(太馋了),没多久他就让家乡的人给我寄来了一箱粉:扁粉和圆粉两种。吃人嘴短,湖南粉确实也很不错,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湖南米粉和吃了之后的感觉吧。
1.湖南的米粉
这次吃的时候,我特意拿了家里的江西米粉做对比。其实,就像人一样,各地的人性子不同,食物的口感也会不同。
江西的米粉可以炒可以拌,辣椒是灵魂,拌料很重要。
从粉的质地来说,南昌的粉会更厚实一些,韧劲足,掐不断,吃上去也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弹性。
而湖南的粉,我吃的这两种都是比较薄,洁白如玉,柔软顺滑,就像是女孩子的皮肤一样,吹弹可破。米粉吸收汤汁的本事是一流,所以,那个网友也特别提醒我:一定要用骨头来做底汤,出锅的时候浇入汤汁,用辣椒肉末来做汤头才好吃。
这一次,我用的是牛尾骨专门炖的高汤。吃米粉的时候,汤的鲜味都被米粉吸上来了,嗦粉的时候,米粉就特别润,汤汁的味道都在粉里。
对了,烧的时候,为了让汤比较清爽。米粉我还出过一次水,放入冰水中泡过一次。
这次网友给我寄的是两种粉,圆粉和扁粉,株洲产的。和江西一样,湖南也是一个县一种方言一种米粉。扁粉是长沙人特别喜欢的,从粉到肉丝再到汤底都很讲究。
光是高汤就有三种:毛汤、奶汤、清汤……从磨米、打浆到蒸馏,讲究来说必须是新鲜,出了湖南这滋味就好比是天然皮肤和硅胶人造的差别了。
不过,作为一个偶尔吃粉族,这次寄的我觉得还真的不错。
喜欢的理由,主要是湖南米粉的这种清澈感,清而不淡,汤鲜而味不寡,原汁原味。配菜大多是椒脆(榨菜肉丝)、酸豆角、雪菜等。
我个人会比较偏爱扁粉,因为夏天吃就很清爽。如果不想吃辣,用原汤来喝,也很舒服。
常德米粉则会选用圆粉,鲜湿米粉的制作,它讲究鲜和柔韧,留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天。
为了保证米香的浓郁,大米通过谷皮和自身的营养物质自然发酵。在米上会挑选陈放一年左右的澧阳平原优质早籼米。米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米粉的质量。据说,磨浆之前,还需要掺入前一天的回头粉。
这就很像做卤汁的时候会用到老卤。江南人做卤汁的精神,都被湖南人拿来做米粉。
吃的时候,米粉还要三熟三漂。泡米前后反复漂洗,无比讲究。
洁白的米粉上汤汁、用经典的麻辣牛肉浇头、油、葱花等,让味道的层次更丰富。牛肉汤汁会很浓郁,肉块沉浮于红汤中。
浇头的牛肉,如潮汕牛肉火锅一般,也有部位的讲究。靠近腰腹的墩子肉以五花肉为主,适合红烧,正墩子那块肌肉较多,适合做更筋道的麻辣牛肉,而靠近大腿的墩子肉很活,适合清炖。用对了浇头,味道才好。
麻辣牛肉浇头
接下来就是顺序,下粉后,盐、酱油、茶油、浇头按顺序放入碗中,最后再舀一勺牛肉汤。有晒过的茶油入碗,茶油可以让牛肉粉的香气更浓郁,
这里的牛墩子肉几乎是纯瘦肉,切成薄片做麻辣牛肉更漂亮。
去当地人的馆子一起去嗦一顿,才快乐。
2.湖南粉,也不局限于此
除了长沙的扁粉和常德的圆粉,湖南粉还真的不止于此。一碗粉,能结合各地域的特色食材玩出不同花样。
比如米粉在湖南衡阳,就成了鱼粉。汤底换成了奶白色的鱼汤,鱼粉操作关键在于鱼的熟化过程。将鱼现杀后切成块状,锅中油烧红,将鲜鱼块置入锅中稍作煎炸,加入西渡湖之酒,然后快速翻炒。
鱼要新鲜,汤是在猪骨汤里熬的鱼汤,奶白色,鲜味足。鱼粉再往下细分,还有雄鱼头粉,黄沙古粉,鲫鱼粉等。
粉用的则是当地特色的渣江米粉、经过近一周的发酵,再蒸煮、打散、搓团、压榨制成,略带一些酸味。
株洲人喜欢的是醴陵炒粉。炒粉的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晶莹剔透,清爽中夹杂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
还有一种带汤的炒粉,鲜嫩猪肉,些许木耳丝、香菇片,沾上几点干辣椒粉翻炒,用大火熬煮汤汁,同时放入荷包蛋,蔬菜叶子,几分钟后出锅,浓厚香汁。
早餐店搭配炒粉的,居然是绿豆稀,是用绿豆、饭豆熬成的甜汤。
邵阳米粉,则是用红汤作为汤底的,远远看去就洋溢着一种鲜辣感。抽吸着眼泪和鼻涕享用完毕,你和米粉才相互得以成全。
邵阳米粉会更粗一点,有点类似乌冬。
邵阳米粉的臊子,有几样经典款:吸满红油的牛肉、油豆腐和木耳丝。相比于其他粉的汤底,油爆辣椒用小火慢炖的汤,显然更带感一些,适合吃辣一族。
岳阳还是小龙虾的产地,因此岳阳的米粉还会和口味虾结合。一边是扁粉,一边是洞庭湖区个大、Q弹的清水龙虾。
更多湖南米粉的有趣,就等着你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