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丑。文/医诗哲
美丑本是人类主观观念、对客观事物评判的一种定义,一种人为的标准.具有人的主观选择性,也具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一、美首先是事物能带给人愉快与幸福的主观体验,满足人类的精神和身体的各种需求。然后美具有客观事物的规律特征。一般美都具备对称性、和谐性、利他性,社会价值性。狭义的美指物质的某些价值、带给人类身心的快乐体验。比如:各种鲜花鲜艳与对称美、带给人的美好快乐的感觉!各种人造物都属于艺术美。符合美的客观规律、提供给人的各种需求。带给人类各种幸福快乐。宇宙各种星系分布形态、天体运行状态等属于天然美。
广义的美、延伸到人类的和谐、真诚、善良、厚道、宽容、利他的美好品质。
比如、母爱、友爱、爱情、博爱各种爱心。尊敬、帮助、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无私奉献、赤子之心,见义勇为、勇敢坚毅等各种高尚的美德,都能带给人类幸福快乐。这些精神之美属于广义之美。
二:丑与美恰恰相反。丑是对人有害无益的事物。无用的、虚假的、邪恶的事物都属于丑的范畴。狭义的丑是指杂乱无章的、陈旧的、腐朽的、肮脏的东西。比如:垃圾、粪便、毒素、衰老死亡的尸体。等等都是丑陋的。
广义的丑,延伸到人性的弱点:虚伪、狡黠、妒忌、攻击、陷害、懦弱、损人利己、等等都属于广义的丑陋范畴。
三:美与丑的关系。美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美丽可以转化为丑陋,丑陋也可以转化为美丽。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相互转化。并且相互包含:美中有丑,丑中有美。就以人类为例:人生在青年时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朝气。春光明媚、楚楚动人。因而是美丽的。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功能衰退、苍老,而有美丽变得丑陋。患病的患者是丑陋的,当他康复之后、就变得美丽了。
美丽的人、从分子细胞上讲、是由无数个并不完美的分子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美丽。人们看到的美都是表面现象之美。其本质是由无数个杂乱无章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每个人体内都存在许多垃圾毒素之丑陋。洁净的外貌随时都在被灰尘肮脏侵袭污染。所以说外在美丽是内在丑陋的规律组合。美丑之间在时刻不停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洁白光明是美丽的,因为它可以带给人类生机和希望。黑暗是丑陋的,因为它带给人类的是恐怖和死亡。
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也是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关系。自私自利与大公无私无时不在人们言行中矛盾冲突。两者此消彼长、一强一弱的关系。人们只能追求相对的、动态的、表象的美丽。而无法实现绝对的、不变的、本质的美丽。摈弃或者改造相对的、可变的丑陋。趋利避害,趋美避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