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钟南山院士为疫情做出的贡献 「钟南山李兰娟伟大事迹」

2023年2月9日18:55:26中国钟南山院士为疫情做出的贡献 「钟南山李兰娟伟大事迹」已关闭评论

截至2020年4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160万,相较一个月之前,翻了数倍不止,让人揪心。

有人说,经过了这次疫情,才发现热搜上都是娱乐明星是多么让人怀念的事,那证明我们国泰民安。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如此。

回顾这两个月不难发现:

在真正重要的时刻,占据我们视野的不再是娱乐明星,而是前线所有的医务工作者;

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不再是粉丝千万的偶像,而是一个个深藏功与名的院士专家。

其中有四个人物,站在了聚光灯前,看到他们,我们仿佛就能心安,那就是: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

他们不但在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争分夺秒地抢在病毒前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那些人生的真蒂。

01 民族脊梁——钟南山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8年8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1953年,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1年9月至1974年4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74年4月至1978年8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于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

1986年12月至1995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12月至1992年10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1992年2月至1997年12月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5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 公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 访问学者。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1999年12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教授/副所长。

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担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7月,担任贵州医科大学名誉院长。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2年10至2013年7月,任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常务副所长。

2013年7月至今,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

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

02 新冠克星——李兰娟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

1960年7月,李兰娟从绍兴夏履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绍兴三中。

1963年,李兰娟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录取。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夏履镇做教师,并在省中医院学了针灸。之后,大队筹办农村合作医疗,大队支部书记请她去做赤脚医生,李兰娟的从医之路从此开启。

1970年,李兰娟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1972年4月,在校期间的李兰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6月,李兰娟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至1993年10月)。

1974年9月—1975年6月,李兰娟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

1983年9月—1984年1月,李兰娟在浙江省卫生英语进修学校英语口语班学习。

1984年8月,李兰娟在中国丹麦培训中心学习了两个月的微生物学。

1986年,李兰娟申请到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青年科研基金,开始进行人工肝技术的研究。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李兰娟担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1996年10月,李兰娟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担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李兰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2年6月—2007年6月,李兰娟担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2年,担任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主持制定了中国《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李兰娟对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

2005年,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201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8年1月,李兰娟团队获2017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20年2月11日,李兰娟院士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她的防护服上,写有武汉加油几个大字。

2020年3月31日,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凯旋。

03 将军院士——陈 薇

陈薇,女,1966年2月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危害防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

1966年2月,陈薇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今兰溪市)。

1984年,从兰溪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1988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丛进阳教授。

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入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1995年,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

1998年6月,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200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2003年3月,成为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长。同年7月,担任北京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

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2020年3月21日,由陈薇院士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一批志愿者已注射。

04 国之名医——张文宏

张文宏,男,浙江温州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

1987年张文宏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张文宏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

1987年,从浙江省瑞安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

199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被选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0年,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1年,被选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张文宏教授:"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