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简介以及后代(谭纶是哪里人什么官)

2023年1月6日10:48:58谭纶简介以及后代(谭纶是哪里人什么官)已关闭评论

滁州,历史久远,秦为东城县地,汉分属东城、全椒、建阳县地,东晋至南朝间先后有琅琊、顿丘、新昌、南谯等暂置或侨置州郡县邑称号,以寄寓流人,或驻军防卫。隋开皇初以清流水为名置清流县,为滁州治。大业初并入扬州。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为州治。明初省县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建凤阳府於凤阳城,辖沿淮及淮北五州十三县,滁州初属凤阳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升为直隶州。民国初,废州为县。建国初设滁县专区,专署驻此,1982年撤销滁县,改设滁州市。

清流县,本汉全椒县地,东晋侨置顿丘县,隋初改为新昌县,又改为清流县,因县东清流水为名,明初省,即今安徽滁县治。清流,今为关名,源于清流河。清流河,为滁河最大的支流,源出嘉山县中嘉山东南麓,东南流贯滁州市境,至来安县岔河集注入滁河。清流关位于滁州市中部关山中段,南唐置关,以隋唐五代十国属清流县,故名。关洞为拱形,深十余丈,用巨石大砖垒砌,关楼雄伟,关洞东西门额上嵌有石刻古清流关、金陵锁钥。地处江淮之间,扼南北交通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滁州清流谭氏,其先谭拾子之苗裔也。自晋室南迁,族分四邑,曰青州、曰北海、曰长广、曰东牟,盖因代远年湮,远系南稽,越数十传,避金元之乱,徙滁州之清流。有明一代,清流谭氏,开一族忠义之风,大节炳炳,前后相望,二百余年间,封侯者四人,封伯者九世十人,建状节、握牙璋,肩相翼而足相踵。清史勒於当年,英风扇乎来葉。《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光绪《滁州志》均班班可稽,赫赫然矣!

一世:

谭庆,明滁州清流人,永乐间以曾孙渊贵追封崇安侯。配邵氏,赠夫人。

二世:

谭富,明滁州清流人,庆子,以孙渊贵,追封崇安侯。配吴氏,赠夫人。

三世:

谭胜,明滁州清流人,富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乙未从军,克和州。六月渡江克彩石、太平,十六年(1356年)丙申克广德,十七年(1357年)丁酉克长兴,十八年(1358年)戊戌克婺州,选充小旗。二十三年(1363年)癸卯攻鄱阳湖、湖广,二十四年(1364年)甲辰克武昌、常德、潭州、辰州,回守岳州。二十五年(1365年)乙巳克泰州,二十六年(1366年)丙午克高邮,四月取淮安,累战功,充总旗守卫,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克山东益都,二月守乐安州,四月充百户,七月实授乐安州百户,九月改调燕山左卫,授流官职事。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调守永平,招谕周右丞、王院使等官。三年钦授世袭 ,洪武五年(1372年)壬子征进沙漠,洪武八年(1375年)乙卯除大兴右卫副千户,九年(1376年)丙辰,钦授流官诰命,十年(1377年)丁巳,授世袭为冼改换给世袭诰命,十一年(1378年)戌午钦改燕山右护卫右所,因父年老致仕,子渊袭,以渊贵,追封崇安侯。配王氏,封太夫人。

四世:

谭渊,明滁州清流人,嗣父职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燕兵起,从夺九门,破雄县。潘忠、杨松自莫州来援,渊帅壮士千余人,伏月漾桥水中,人持茭草一束,蒙头通鼻息,南军已过既出据桥,忠等战败,趋桥不得渡,遂被擒。累进都指挥使同知。渊骁勇善战,引两石弓,射无不中,然性嗜杀。沧州破,成祖命给牒散降卒,未潜者三千余人,待明给牒,渊一夜尽杀之。王怒。渊曰,次曹皆壮士,释之为后患。王曰,如尔言当尽杀敌,敌可尽乎?渊惭而退。夹河之战,南军阵动尘起,渊趋前搏战,马蹶被杀,年四十有二,成祖悼惜之。即位,赠都指挥使,追封崇安候,谥壮节,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九月丙午葬都城北普庵原先茔之次,立祠祀之。配萧氏,封夫人。《敕封崇安侯谭公神道碑铭》载:祖以上,葬滁之黄道山,今所谓先茔者,公考妣也。子忠及孙新宁伯璟别葬石经山。《滁州志、卷三之八营建、志八陵墓》载:谭新宁伯渊墓在城东十余里秦皇塘左。

子忠,从入京师有功,又以渊故封新宁伯,禄千石。永乐二十年(1422年)壬寅将右掖从征沙漠。宣德元年(1426年)丙午从征乐安。三年(1428年)戊申,坐征交趾失律下狱论死,己得释,卒。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当袭。帝曰,卷有免死文,其予嗣。再传至孙祐,成化中,协守南京还,掌前府提督团营,累加太傅,嗣伯,六十九年始卒,谥莊僖。子纶嗣,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镇湖广,剿九溪蛮有功,益禄,坐占役军士夺爵,数传至弘业,国亡,死于贼。

女适金吾卫指挥使曹恭,女孙适平江侯陈豫。

五世:

谭忠,明滁州清流人,渊子,从入京师有功,以渊故永乐四年((1406年)乙酉九月甲申封新宁伯,禄千石。永乐二十年(1422年)壬寅将右掖从征沙漠,宣德元年(1426年)丙午从征乐安,三年(1428年)戊申坐証交趾失律,下狱论死,己得释,八年(1433年)癸丑五月卒,葬石经山。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当袭,帝曰:卷有免死文,其予嗣。子二,璟、瑛。

六世:

谭璟,明宣德十年(1436年)丙辰二月丁卯袭新宁伯,尝奉命守浙。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六月卒,葬石经山。配张氏,继配杨氏,封太夫人,子二,裕、祐。

谭瑛,璟之弟,职官不详。

七世:

谭裕,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十月丁巳袭新宁伯,景泰三年(1452年)壬申三月卒。

谭祐,明渊曾孙,字元勋,别号云溪,其先祖为滁州清流县人,曾大父渊,由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以功累升都指挥使同知,殁於夹河之战。文皇帝即位,论功定爵,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壮节;而命其子忠为新宁伯,锡诰卷,子孙世袭。既卒,公父璟嗣,尝奉命守浙,卒于官;母张氏封太夫人。天顺元年(1458年)戊寅六月癸巳袭新宁伯,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宪宗即位,奉祭皇陵。五年(1469年)己丑督马政於南畿。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诏命前往南京协同守备,还掌前府提督团练,成化十五年(1479年)己亥从南京诏回,充京营总兵,提督神机营,掌前军都督府事。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领前府加太子太保,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命提督十二团营,仍兼都督府事。卢沟河涨坏堤,统军夫二万人,兴工筑堤,其劳勋具於御制之碑。九年(1496年)丙辰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兼提督九门锁钥,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傅,以所加秩 封三代。念大父战殁,乞建祠墓所,孝宗可之,赐祠额如其所谥,谕有司以春秋荐事。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七月改提五军营,加特进光禄大夫。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九月十二日以疾卒於家,享年八十,谥莊僖。子纶於十二月初六日护送灵柩葬宛平石经山先茔之次。配柳氏,太傅、安远侯柳溥之女,幼有淑姿,端厚婉静,动言不苟。封夫人。侧室吴氏、黄氏。子纶,黄氏所出。子纲,吴氏所出。女三,长适魏国公徐壁奎,次适伏羌伯毛江,三适阳武侯薛伦。孙女一,尚幼。

八世:

谭纶,明渊五世孙,祐子,幼即轩昂,忠勤励志。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润十二月甲戌袭新宁伯,十一年(1532年)壬辰三月领南京前府,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镇湖广,剿九溪蛮有功益禄,坐占役军士夺爵,已而复封,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卒。数传至弘业,国亡死于贼。配胡氏,子功承。

谭纲,明渊五世孙,祐次子,侧室吴氏所生。锦衣卫都指挥使。

九世:

谭功承,明渊六世孙,字师谦,别号东泉,其先滁州清流县人。祖渊,由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从成祖文皇帝靖难兴师,所向克捷,累升都指挥使同知,后殁於夹河之战。成祖即位,录功受爵,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壮节。而命其子忠为新宁伯。乃锡诰卷如制,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仍赐第以居。忠卒,子璟继之,奉敕镇守浙江,卒於官。子祐继之,历事五朝,勋庸丕著,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卒,谥莊僖。子纶继之,奉命管领耀武营,操练官军。寻推南京前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再奉敕充总兵官,挂印镇守湖广,以疾在告卒於家,即功承之父也。功承年甫弱冠,老成凝重,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八月辛未袭新宁伯,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值北虏犯顺,京师戒严,两守永定、广渠二门,振肃兵威,中外恃以无恐。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推左都督府佥事。三十六年(1557年)丁巳十二月领南京左府,三十九年(1560年)庚申奉敕提督操江,殚心经画,井井有条,贼闻之遁去。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推前军都督府佥书兼管叉刀围子手官军。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推掌本府事。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二月丙午卒。讣闻,上为之恻然,遣官谕祭,命有司营治兆域。

功承修容伟貌,逸思俊才,少攻铅椠,究心书史,能博洽古今。历官二十馀年,常禄仅足自给,而处之晏如。切天性纯孝,事母胡太夫人,承颜顺志,备极滫瀡之奉。夫人忽遘危疾,公侍寝尝药至吁天,愿以身代疾,果愈,人咸谓孝诚所感。弟西泉,讳德承,先於甲子岁不禄,公痛失手足,悉力为襄后事,且抚其遗孤,不异己出,此尤人所难者。

功承生於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三月八日,卒於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二月二十日,享年三十有七。元配常氏,怀远侯玄振女,赠夫人,无出。继配李氏,锦衣卫百户洪女。子男七:嫡嗣国柱,李出,甫三岁,后功承逾月而夭;庶长国佐;次国祯,俱刘氏出;次国器,施氏出;次国卿,蒋氏出;次国材,郑氏出;次国相,侯氏出,俱尚幼。女四:长许聘隆平侯应袭子张炳,馀亦幼。诸子卜以卒之年四月十二日,奉柩於西山祖茔之侧安厝。

谭德承,明纶次子,功承弟,号西泉。其先滁州清流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卒。

十世:

谭国柱,李氏所生,甫三岁,后功承逾月而夭。

谭国佐,刘氏所生,其先滁州清流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七月戊午袭新宁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六月甲申卒。

谭国祯,刘氏所生。时尚幼,后职官不详。

谭国器,施氏所生。时尚幼,后职官不详。

谭国卿,蒋氏所生。时尚幼,后职官不详。

谭国材,郑氏所生。时尚幼,后职官不详。

谭国相,侯氏所生。时尚幼,后职官不详。

十一世:

谭懋勋,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八月乙酉袭新宁伯,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卒。

十二世:

谭弘业,明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袭新宁伯,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三月丙午流贼陷京师,殉节,明亡国除。

《敕封崇安侯谭公神道碑铭》:我太宗文皇帝有心膂爪牙之臣曰谭公,讳渊,其先滁州人也。始袭世职,为燕府右护卫副千户。己卯七月,靖难之举,实将步兵以从,执北平都指挥谢贵、布政使张螬昺等,遂攻九门,以功进指挥同知。出怀来,败都指挥宋忠军,归克雄县、郑州。至真定,败长兴侯耿炳文军。九月迁指挥使,十月克大宁城,十一月至郑村坝,败曹国公李景隆军,至白沟河,败都指挥平安军。庚辰五月,又败景隆于济南,九月进北平都指挥使司同知,十月取沧州,过东昌。辛巳三月二十二日战于夹河,死焉。永乐壬午,文皇即位,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壮节。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域。爵其子忠为新宁伯,得世世代。文皇之攻真定也,度潘忠、杨松在鄚州未知城破,必引众来援。谕诸将曰:吾必生致潘、杨。乃命公引兵千余先度月样桥,伏水中,伺忠等过,闻炮声即起据桥。公言水伏不可久,文皇令人取束菱蒙首,以通鼻息,又令勇士数人伏道侧为应。忠等败趋桥不得,我军夹击,遂擒二人。夹河之战,盛庸列阵以待,文皇以骑兵万、步卒五千,薄其阵,庸兵拥盾自蔽,步卒不得入。文皇帝以木■〈矛赞〉横贯铁丁,首各施钩,连贯其盾,动相钩掣,万矢齐发,骑兵捣其中坚,庸众乱,皆前奔。公在中军望尘起,遽出兵迎战,手杀数十人,部卒皆奋,被重创犹战不息,无一生还者。文皇震悼曰:渊见敌走,逆击太早,故及于难。初公从军,恒谓其母太夫人曰:渊在家为太夫人子,在外则身系国,不得复为子矣。公力挽两石弓,将战之夕,有虎犯御幄,挟一矢殪之。故文皇壮其勇力,思之特深。死之日,家人仿佛闻骑从甲马入中堂。其常所乘骊,号掷绝刍豆,累日而毙。呜呼!古者创业之臣,若纪信之于高帝,关羽之于昭烈,皆不及见帝业之成,志士忠臣,未尝不感悼于千载之下。东阳尝伏读诰券之辞,有曰:危则同其忧,安不同其乐。于是知文皇绿功报义之意至矣。及茅分土胙,传其家以芘其子孙,衍迤绵亘,久而不替,亦一代之盛哉!公年四十有二,卒后十三年乙未九月丙午葬都城北普庵原先茔之次。曾祖讳庆,祖讳富,考讳胜,俱赠崇安侯。曾祖妣邵氏,祖妣吴氏,俱赠夫人、妣王氏,封太夫人。配萧氏,封夫人。祖以上,葬滁之黄道山,今所谓先茔者,公考妣也。子忠及孙新宁伯璟,别葬石经山。女适金吾卫指挥使曹恭,女孙适平江侯陈豫。曾孙祐。今袭封伯爵,加太保,兼太子太傅,总十二营,兼神机营兵马,掌前军都督府事,以清慎称世。其家太保公以其祖娶于东平武烈王之女,为今太子太傅成国朱公之姑,而予实娶朱氏,为世姻家,请为崇安公铭刻于神道之石,乃为叙,乃铭。铭曰:谭以国氏,在春秋世。越汉唐后,厥有苗裔。我明载兴,公值其际。凤附龙攀,风飞雷厉。有臣三千,公在一二。庙谋幄机,公实预之。野战城攻,公实助之。匪材暨贤,曷克著之。王臣匪躬,危则授命。万夫莫回,我志先定。若鹏之罗,若虎之阱。臣身则亡,兵势斯竞。宁死无憾,不我生幸。皇则念之,曰此予翼。彼委其质,我尽其力。功崇德报,邦有明式。曰此弗举,畴为劝激?大国奕奕,侯封是锡。公子公姓,世荫维伯。金书铁勒,其光有赫。邦万斯年,誓永无斁。弘治五年,岁在壬子,夏四月吉日立。公武艺绝伦,驰骑突阵,多所斩获,夹河之役,方搏战,马蹶而死,非战之罪也。初拔沧州,其众悉降,给牒遣归,时迫暮,未给者三千余人,期翼旦乃遣,是夜公尽杀之。上亟诏责公,公对曰:此皆壮士,既尽力获之,而复遣之,是纵虎遗患也,故臣愚计不若去之便。上曰:如尔所言,凡与我为敌者必尽杀之乃已乎?且不顺者既杀之矣,彼顺者又杀之,则彼宁尽力以斗,谁复甘心见顺也?呜呼!我文皇帝之大度远略如此!以公之材勇,使久被驾驭,则其所建立岂止是哉?予既铭公神道,载稽简册,得此,因谨识其后。比新宁公以当时同死国难者三人,而公祀典未称,请之朝,今上特许有司建祠墓前,以是为额,今岁春秋致祭,亦铭所未备,故并书之。弘治癸亥四月朔日太子太保大学士李东阳谨识。弘治五年立。

承事郎谭君墓志铭

君讳瑛字彦华谭姓滁之清流人为武畧将军护卫千户追封崇安侯胜之曾孙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崇安壮节侯之孙新宁伯忠之子今太保兼太子太傅嗣新寜伯佑之叔父君生贵家性淳朴不事纨绮之习恒以壮节侯父子开国靖难并有功着于盟府思以忠勇自奋不果则又曰奚必为是哉施于有家亦足以见志矣遂身任家政事父母蚤夜不少懈君本岳夫人子而奉嫡母朱夫人如生己御僮仆治田宅弛张间悉有规绪亲宾还往庆吊以时而丰约惟所当兄璟嗣爵当正统末出守浙江卒于镇长子裕亦不禄而次子方在髫龀今太保公也君既茹苦襄事即择师教之曰此子不凡当大吾家时以先烈语之太保公奉训惟谨受知列圣命莅前府总神机兵兼督十二营军事进陪庙谟忠恪靖慎盖君左右之力居多每旬休太保公率父子上寿君为之尽欢曰先壮节不死矣予复何憾成化中淮扬饥诏官赈之君遣人输之粟以助恩例授承事郎秩视七品然君亦不自侈爱居山庄课家人树艺为乐因号玉泉居士京师名流多礼重其为人君素苦痰疾忽甚太保公忧之数迎医躬视汤药候起居如父君安之至属纩无他系虑惟勉太保公尽心国事人两贤之时弘治八年三月一日也距生宣徳七年七月六日享年六十有二配钱氏先三十年卒继赵氏生子男二长禄次礼女二长适虎贲左卫指挥使张宗次在室孙男一尚幼太保公卜以是年四月八日奉君葬石径山祖茔之右以钱夫人祔焉前期手状其行请予铭予承乏史氏亲见壮节侯佐文庙渡江时事未尝不伟其忠意其后之人必多贤者以衍其弓裘之业于无穷若君亦可谓称其家者欤铭曰

有伟前烈孰嗣而方有后贤人孰启而昌嗣又启之惟谭仲父孝友在躬其容俣俣谓君弗显亦有冠鞶家政孔修荣不以官剑履世蔵君妥其右玄堂刻铭永示厥后

封新宁伯夫人柳氏墓志铭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知经筵事、博野刘吉撰。 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侍经筵、西蜀余子俊书。 五军营总兵官、掌中军都督府事、荣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师、英国公、监修国史、知经筵事、古汴张懋篆盖。 夫人姓柳氏,讳善惠,太子太傅安远侯、追封融国公谥襄愍之孙,太傅安远侯谥武肃之女,今征蛮将军、镇守两广总兵官安远侯景之姑,适太保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谭公祐,以成化庚子受诰命,封为新宁伯夫人。按:柳氏,家安庆,代有积德,至襄愍以功封侯,传子武肃,娶孙氏,生夫人,幼有淑姿,端厚婉静,动言不苟,闲姆教,精女红,父母钟爱之。择所宜配,时太保公在优给,公继母太夫人杨暨生母太夫人张,询知其贤亟,行媒求娉,遂以归焉。 谭之先,滁州人。公曾祖讳渊,事太宗文皇帝,奉天征讨有功,追封崇安侯,谥壮节。祖讳忠,考讳璟,俱世袭新宁伯。公与夫人既皆勋阀之裔,比德较荣,无能先后,故合二姓以缔好,则诗歌桃夭,允宜家室,主中馈以作范,则礼谨归顺克笃,睦姻养姑,具旨甘必躬必诚。岁时祀先,粢盛蠲洁,崇孝敬也。治家待客,丰俭中度,亲族问遗,疏数有宜,慎内政也。至于逮婢媵以恩恤,孤惸博施从济,俾惠泽均及,又其仁厚,有足称也。成化戊戌,公奉命守南都,夫人侍二姑以就养。无几,太夫人杨遘疾,比卒汤药之奉,哀毁祭奠之节,情礼备至。及公奉敕复回京,总神机营兵政,掌前军都督府事,夫人侍太夫人张逾春徐回,沿途承颜奉欢,无所不至。自是,公悉委家政,而益得以尽心,所事无内顾之忧者,夫人相助之力也。 弘治改元,忽感疾,三月乙亥卒于正寝,距生正统丙寅,得年四十有三。子男二,蚤卒。女一,适中山武宁王孙魏国公俌之子奎。侧室吴,生男女各一,夫人抚爱之,无异己出。葬以卒之年八月壬寅,墓在宛平县石经山祖茔之侧。时公以夫人丧在告,上遣中贵斋赐宝镪万缗,并赐斋粮麻布为丧礼费,仍命工部为营葬域。既又内出文,遣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周洪谟谕祭,皆异数也。公感上厚恩,又念夫人寿不称德,平生懿行,不可以无述,乃具通政赵公伯颙,所为状来请铭,余辞弗获,为之铭曰: 于维夫人,勋门毓秀。德言容功,夙禀已就。既歌于归,克谐所副。孝敬是崇,仁慈是懋。命服龙章,宠封天授。宫闱屡觐,锡赉优厚。岁在涒滩,染疴莫救。埋璧石经,惜不永寿。懿行琢词,宜永于后。

明封武定侯夫人譚氏墓誌銘

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工部右侍郎加二品俸直文淵閣侍經筵同修國史玉牒嘉禾張文憲撰

文林郎河南偃師縣知縣古燕杜承緒書

後軍都督府管府事襄城伯廬陵李應臣篆

夫人姓譚氏,其先直隸滁州人。高祖淵,從成祖文皇帝,累功崇安侯。曾祖勝,襲封新寜伯。祖祐,嗣伯爵,加太傅兼太子太傅總督京營。父綸,繼之,奉勑鎮守湖藩,佩平蠻將軍印。母林氏。夫人生而柔婉,沉靜端凝,寡言笑,精女紅,父母甚鍾愛之。為擇對,得今武定侯郭君守乾,閥閱相敵,乃受六禮之聘歸焉。初入門,君尚居勳衛,未承爵。盖自乃翁蒼嵓公謝世,業漸中微。夫人力任閫政,善劑量盈歉以均出入,尤能勤儉率勵,以故家務無小大,悉皆振舉。時姑趙太夫人在堂,母儀嚴整,夫人克先事承順,若滫瀡之奉,饔飧之需,定省之節,率治備供具無少怠,深得姑懽心。每語宗姻,嘖嘖目為賢婦,且曰:"吾兒得此,真內助矣。"歲時祀先,夫人職居主婦,品物蠲潔必躬必親。其處諸戚黨,凡慶弔之屬,禮義周旋,詳盡縝密,無使或失。和妯娌娣姒,視猶同氣,撫視諸媵,下迨臧獲,廣施恩惠,有過必曲為掩覆。君兩奉使詣藩國,夫人綜理,慎飭閨門,中外斬然齊一,不致貽君內顧憂。君官雖世胄,顧雅好詩書,尤親賢友善,日迎賓客,講談道義,以為進修之助。夫人至脫簪珥以需饌羞,久益弗倦,說者謂其有雞鳴儆戒之風。雲吁懿哉!夫以夫人貴家宦族,年方少艾,而世故周知,操履端慎,應事審密乃若茲,非得諸姆訓而天資粹美者,能至是哉?宜其安享壽齡,純嘏爾常也。乃今遽至中道不祿。於戯!惜哉!當疾劇彌留,君問所欲言。夫人曰:"修短有數,吾復何言?所憾者,未獲奉姑終身以畢孝念。惟願君輸忠報國,益大家聲。即死,吾其瞑目矣。"卒之日,親姻鄰里咸弔哭之哀,是豈偽為而強致哉?觀此,則知夫人其賢於人遠矣。先是,以公貴,封武定侯夫人,生卒俱以嘉靖。其生則乙酉七月十有三日,卒於癸丑七月五日,得年二十有九。子一,大誠,女一,俱尚幼。以卒之歲八月二十八日,葬于西直門外廣源閘祖塋之次。郭君間持偃師尹杜少厓承緒所著狀,詣予請銘

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谥庄僖谭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荣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官兼国史总裁、铅山费宏撰。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奉敕提督十二团营、侍经筵、大梁李钺书。

后军都督府掌府事、奉敕提督五军营兼提督十二团营诸军事总兵官、侍经筵、太保兼太子太傅、武定侯、凤阳郭勋篆。

嘉靖乙酉 九月十二日,太傅、新宁伯谭公,以疾卒于家。上闻讣震悼,为之不视朝一日,命礼官谕祭者十四,其葬之费,皆有司官给之,又赙以粟、布、若干石疋。而其谥则庄僖也,盖所以恤其终者厚矣。公子纶,卜以十二月初六日,奉公柩祔于宛平县石经山先茔之次。前葬持尚宝张君子材所为状,来请予铭。予与公同朝三十年,谊素厚,故不忍辞。

按状:公讳祐,字元助,别号云溪,其先为滁州清流县人。曾大父渊,由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从太宗文皇帝人靖内难,以功累升都指挥同知,殁于夹河之战。文皇帝即位,论功定爵,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为崇安侯,谥壮节;而命其子忠为新宁伯,锡诰券,子孙世袭,盖公之大父也。既卒,公父璟嗣,尝奉命守浙,卒于官;母张氏,封太夫人。公以景泰二年嗣爵,时年甫六岁,态度凝重,见者必其远到。成化乙酉,宪宗纯皇帝即位,奉香帛祭告皇陵并寿春等王。丙戌,充正使持节,册封庆韩代三府。己丑,督马政于南畿。辛卯,用荐坐立威营兼掌府军前卫事。戊戌,奉敕往南京,协同守备兼掌右军都督府事。己亥,召远充总兵官,提督神机营,掌前军都督府事。辛丑,加太子太保;以北虏有警,命练团营士马,待报而行。丙午,加太保兼太子太傅。丁未,宪庙册诸妃、冠皇子,命大臣为正使,公与焉。弘治己酉,命提督十二团营,仍兼督都府事。卢沟河涨坏堤,统军夫二万人,兴工修筑,其劳勋具于御制之碑。丙辰,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兼提督九门锁钥。戊午,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傅,以所加秩貤封三代。念大父战殁,乞建祠墓所,孝宗可之,赐祠额如其所谥,谕有司以春秋荐事。庚申,以坠马,辞 团营,专督神机。癸亥,改掌右军都督府事。乙丑,葬泰陵,与董其役。岁丙寅,武宗改元正德,命侍经筵。丁卯,以演武厅岁久倾颓,奏请修葺。己巳,改提督五军营,加特进光禄大夫,命暂督三千营。甲戌,复提督十二团营兼五军营,掌后军都督府事。乙亥,以建乾清、坤宁二宫,督军营作,日给酒馔,具疏言:臣叨厚禄,方惧无以为报,请勿给以少节大官之费。丁丑,孝贞皇太后合葬茂陵,复董其役。己卯,以足病累辞营府之务,诏不允。及上嗣登大宝,复恳辞,诏若曰:卿勋旧重臣,谙练戍务,朕于新政之初,方倚重焉,而乃以疾辞恳恳,若是其何忍。违□□□□□□。盖三年而始卒,距其生正统丙寅二月九日,享年八十。

配柳氏,太傅、安远侯溥之女,封夫人。侧室吴氏、黄氏。子□,□□□□纶,应嗣为伯,黄出也。次,前任锦衣都指挥使纲,吴出也。女三:长适魏国公徐璧奎;次适伏羌伯毛江;次适阳武侯薛□□□。孙女一,尚幼。

公天资惇厚,襟宇和粹,临下有威望之俨。然平居寡默,在大廷群议中,言论亦不苟发,胸中确有□□□□多之。值时承平,无征战之功,而远识雅量,安间镇静,足以增邦家之重。其督营务、治军旅,号令明肃。至于廉静□□□尤难及。虽居穹爵享浓禄,家无声色。之奉父丧时甫三岁,赖母太夫人抚教有成。嗣封之后,备极孝敬,动求意惬,口口乎慈而严。待宗族咸有恩谊,叔父瑛,待公素薄,瑛殁,公抚其子女、孤孙,为之婚嫁,盖无异瑛之犹生也。若公者,可口口口口老成矣。

铭曰:谭氏之显,昉于壮节。捐躯夹河,其气烈烈。内难既平,追赠五列。带砺之盟,百世勿绝。□□□公,道世承平。由保而傅,其阶屡口。念我始封,弗祠于茔。俎豆以时,副我孝诚。公督诸营,迭莅五府。夙夜在公,为□□武。缓带雅歌,折冲尊俎。鸣剑抵掌,匪公所慕。高都浓飨,循矩履绳。平居简淡,宛然儒生。□□之奉,匪色匪声。世禄侈纵,盖□□惩。年登大耋,亦既寿只。归于九京,可无恨矣。□□□`33;,赐葬与祭。华衮之荣,易名有谥。石经之麓,唯旧有阡。若马之鬣,新封岿然。我最其德,□□□□。埋之幽宫,用永其传。

[译文]

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谥庄僖谭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荣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官兼国史总裁、铅山费宏撰文。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奉敕提督十二团营、侍经筵、大梁李钺书写。

后军都督府掌府事、奉敕提督五军营兼提督十二团营诸军事总兵官、侍经筵、太保兼太子太傅、武定侯、凤阳郭勋篆盖。

嘉靖四年九月十二日年月日,太傅、新宁伯谭祐,因病在家中去世。皇上听说谭祐去世的消息,惊愕悲悼,为他特意免去上朝,命礼部官员谕祭十四坛,其丧葬费用,均为官方发给。又赠与粟若干石,布若干疋。谭祐的谥号为庄僖,意为端谨、乐观,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谭祐之子谭纶,选择十二月初六日年月日,护送谭祐的灵柩,葬于石经山祖坟。葬前,尚宝司张子材整理了谭祐的生平材料,请我费宏撰写墓志铭。我与谭祐同朝三十年,友谊深厚,不忍拒绝,写下这篇墓志铭。

按张子材提供的材料:谭祐,字元勋,别号云溪,他的祖先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清流县人。曾祖谭渊,当时任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参加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因屡立战功升为指挥同知,死于夹河之战。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年号永乐,论功封爵,追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为崇安侯,谥号壮节;而谭渊之子谭忠封为新宁伯,颁发文书,子孙世袭。谭忠去世后,谭祐的父亲谭璟袭爵。谭璟曾奉命守浙江,死于工作岗位。谭祐之母张氏,封为太夫人。谭祐在景泰二年袭爵,当时只有六岁,沉稳庄重,见过他的人都说日后能成大器。成化元年,宪宗继位,奉命前往皇陵祭祀并祭祀寿春朱元璋之祖父等王陵。成化二年,充任正使,奉命册封庆韩代三府。成化五年,监督马政于京郊。成化七年,经推荐掌管威营兼掌瘵前军卫事。成化十四年,奉皇上之命前往南京,协同守备兼掌右军都督府事。成化十五年,将谭祐从南京召回,命其充任总兵官,提督神机营,掌前军都督府事。成化十七年,加封太子太保;因北方出现警情,命其训练团营兵马,等候批准行动。成化二十二年,加封太保兼太子太傅。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册封诸妃并皇太子加冠之礼,命大臣为正使,谭祐是成员之一。弘治二年,皇上任命提督十二团营,仍兼督都府事。卢沟河水患,冲毁河堤,谭祐统帅军队两万人,兴工修堤,他的功勋记载在御制碑上。弘治九年,改任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兼提督京城九门关键部位。戊午:弘治十一年,加封太傅,仍兼太子太傅,以所加俸禄和爵位封三代。谭祐惦记着曾祖父原文为大父,即祖父,误矣。死后没有祭祀的祠堂,乞求孝宗建祠堂,孝宗应允并赐额壮节祠,命礼部官员春秋祭祀。弘治十三年,不慎从马上坠落,辞去团营职务,专督神机营。弘治十六年,改任掌管右军都督府事。弘治十八年,孝宗驾崩,葬于泰陵,谭祐监督丧事。武宗继位,改年号为正德,谭祐充任御前讲席侍卫官。正德二年,因演武厅年久坍塌,上奏请示维修。正德四年,改任提督五军营,加封特进光禄大夫,命暂时提督三千营。正德九年,再次命其提督十二团营兼五军营,掌后军都督府事。正德十年,因建乾清、坤宁二宫,督军建造,每天供给酒席,谭祐说:臣承受优厚的俸禄,正担心无法报答,请不要在我身上花费太多。正德十二年,孝贞皇太后去世,与宪宗合葬茂陵,谭祐再次监督管理劳役。正德十四年,因脚病屡次请求辞去营府之务,皇上不准。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继位,再次请求辞官,皇上说:你是有功勋的旧臣,熟悉军务,我刚当皇上不久,正是依靠你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患病为由辞官,言辞恳切,我若不答应,于心不忍。于是违心地答应了谭祐的请求。三年以后,即嘉靖四年,谭祐去世。他生于正统十一年二月九日年月日,享年八十岁。

谭祐的夫人柳氏,太傅、安远侯柳溥之女,封为夫人。侧室吴氏、黄氏。谭祐长子谭纶,应该承袭新宁伯,谭纶的母亲是黄氏。谭祐次子谭纲,母亲吴氏。有三个女儿:长子嫁给魏国公徐璧奎;次女嫁给伏羌伯毛江;三女嫁给阳武侯薛伦。一个孙女,还在幼年。

谭祐天生聪明,待人敦厚,襟怀平和,治理属下有威望,恭敬庄严。然而,平时沉默寡言,在朝廷众人议论时,不轻易随便发表见解,但他心里确有自己的见解。当时社会安定,没有征战的功劳,而高远的见识,宽宏的气度,足以治国安邦,增加安定的程度。他监督营务,治理军务,号令严明。至于他的秉性,谦逊而沉静,尤为难得。他虽居崇高的爵位,享有厚禄,但在家中说话时,语气平和,从不声色俱厉。他侍奉父亲下葬时,刚刚三岁,多亏母亲把他抚育成人。袭爵之后,特别孝顺母亲,听从母亲的吩咐,母亲对谭祐慈爱而严厉。对待宗族也有恩惠,叔父谭瑛,一向对谭祐冷淡,谭瑛死后,谭祐抚育叔父的子女和孙子,为他们婚嫁,就象自己亲生的一样。谭祐之所以做到这一点,说明他更加成熟了。铭文如下:

谭氏家族显耀,始自曾祖壮节。

捐躯夹河之战,气魄轰轰烈烈。

内乱平息之后,追赠封爵五列。

封爵世世相传,千秋万代不绝。

传至云溪谭公,当时社会太平。

太保升为太傅,官阶一升再升。

回想曾祖始封,不设祠堂于茔。

春秋两次祭祀,难以表达孝诚。

谭祐提督诸营,屡次亲临五府。

整天勤于公务,为国安全尚武。

悠闲自在吟诗,忠孝之臣祭俎。

谭祐非常勇敢,令人景仰羡慕。

从不追求享受,循规蹈矩准绳。

平日简朴淡雅,宛然恂恂儒生。

享有世禄之家,违法也要严惩。

年登八十大寿,世间少见无几。

归于九泉之下,可谓死而无恨。

尽享贵州之荣,皇帝易名有谥。

葬于石经山麓,那里原有林阡。

坟墓非同一般,新封之土岿然。

墓志藏于地宫,事迹永远流传。

皇明前军都督府掌府事新宁伯东泉谭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工部尚书、直内阁侍经筳、预修国史玉牒嘉禾张文宪撰。

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掌后军都督府事、知经筳事、实录监修官怀远朱希忠书。

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遂安伯、前奉敕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前右二都督府掌府事、奉敕提督三千营兼提督十二团营诸军务总兵官及奉敕留守北京充留守使西蜀陈鏸篆。

公讳功承,字师谦,姓谭氏,别号东泉,其先滁州清流县人。始祖渊,由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从成祖文皇帝靖难兴师,所向克捷,累升都指挥同知,后没于夹河之战。文皇御极,录功授爵,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壮节。而命其子忠为新宁伯。乃锡诰券如制,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仍赐第以居焉。忠卒,子璟继之,奉敕镇守浙江,卒于官。子祐继之,历事五朝,勋庸丕著,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卒谥庄僖。子纶继之,奉命管领耀武营,操练官军。寻推南京前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再奉敕充总兵官,挂印镇守湖广等处地方,以疾在告卒于家,即公之父也。

公嗣爵时,年甫弱冠,老成凝重,即马舆论所归。屡承遣诣淮鲁二府行册封,致祭礼,公仪度卒获于君命,为有光其所,馈遗悉却不受。嘉靖庚戌等岁,值北虏犯顺,京师戒严,公两守永定、广渠二门,振肃兵威,中外恃以无恐。壬子,推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丁已,推南京左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庚申,奉敕提督操江,时与中丞、光州喻公同事,公每思负艰责重,诸凡练习防御事,宜殚心经画,井井有条。贼闻知率遁去。繇兹沿江宁静者数年,深为喻公所倚藉。无何,以事暂解兵柄。寻推掌府军前卫事。乙丑,推前军都督府佥书兼管叉刀围子手官军。丙寅,推掌本府事。盖公治体谙练,靖共乃位,且应事恒中肯綮,揆诸勋旧中未可多得,是以当路不能舍之而它用。隆庆纪元,今上嗣登大宝,公奉诏自陈,仰荷温旨慰留,复屡承遣祭告,俱有白金文绮之赐。二月中,公偶冒寒,调摄未出。适丁大祭,公当分献,犹勉强将事, 比复命归,疾益增剧,遂不起。

于戏惜哉!公修容伟貌,逸思俊才,少攻铅椠,究心书史,能博洽古今。然制行谨饬,循循然宛若儒生,略无世胄纨绮之态。历官二十馀年,常禄仅足自给,公处之晏如也。天性纯孝,事母胡太夫人,承颜顺志,备极滫瀡之奉。夫人忽遘危疾,公侍寝尝药至吁天,愿以身代疾,果愈,人咸谓孝诚所感。弟西泉,讳德承,先于甲子岁不禄,公痛失手足,悉力为襄后事,且抚其遗孤,不异己出,此尤人所难者。公卒之,朝绅姻友,糜弗伤悼。讣闻上为之恻然,遗官谕祭者五,仍命有司营治兆域,实殊恩也。

公生于嘉靖辛卯三月八日,卒于隆庆丁卯二月二十日,享年三十有七。元配常氏,怀远侯玄振女,赠夫人,无出。继李氏,锦衣卫百户洪女。子男七:嫡嗣国柱,李出,甫三岁,后公逾月而夭;庶长国佐;次国祯,俱刘氏出;次国器,施氏出;次国卿,蒋氏出;次国材,郑氏出;次国相,侯氏出,俱尚幼。女四:长许聘隆平侯应袭子张炳,馀亦幼。诸子卜以卒之年四月十二日,奉柩于西山祖茔之侧安厝焉。乃长子间持陕西固原兵宪刘君效祖所述状,诣予请铭。刘为公之姻亲,稔知公懿行,而其言足征者是宜铭。

铭曰:繄公先哲,辅圣翊运。胙土分茅,泽延来胤。维公毓粹,趾美亢宗。志高职远,学裕才充。扬历两京,殚劳著绩。命守江洋,威宣盗息。持节奉使,名重宗藩。荣承遣告,锡赉骈蕃。忠摅事君,克尽孝友。惇笃彝伦,俛仰奚疚。吁嗟吉人,胡弗永年。谁其尸之,彼苍者天。哀动宸衷,恤典优渥。赐祭赐葬,允慰冥漠。西山之原,郁郁佳城。昭哉不朽,斯铭有征。

[译文]

皇明前军都督府掌府事、新宁伯东泉谭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工部尚书、直内阁侍经筳、预修国史玉牒嘉禾张文宪撰文。

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掌后军都督府事、知经筳事、实录监修官怀远朱希忠书写。

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遂安伯、前奉敕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前右二都督府掌府事、奉敕提督三千营兼提督十二团营诸军务总兵官及奉敕留守北京充留守使西蜀陈鏸篆盖。

谭功承,字师谦,别号东泉,祖籍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清流县人。始祖谭渊,任燕山右护卫副千户,跟随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所到之处,无不取胜,因战功屡次升迁为都指挥同知,之后死于夹河之战。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按战功封爵,封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号壮节。封谭渊之子谭忠为新宁伯。于是皇上按规定颁发文书,享受俸禄一千石,子孙世袭,还赐给宅第居住。谭忠死后,其子谭璟袭爵,奉皇上命令镇守浙江,在任职期间去世。谭璟之子谭祐,侍候过五位皇帝,功勋显著,追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死后赐谥号庄僖。谭祐之子谭纶袭爵,奉皇上命令掌管耀武营,操练官军。不久,任南京前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再次奉皇上命令充任总兵官,高挂官印镇守湖广等处地方,因病休假,在家中去世。谭纶即谭功承的父亲。

谭功承袭爵时,二十岁左右,遇事稳重,小心谨慎,受到舆论的普遍称赞。他曾前往淮鲁二府,参与册封仪式,也曾参加重大的祭奠仪式。谭功承的仪容风度,终于获得君王的使命,馈赠的礼物,谭功承一概谢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方少数民族威胁京城安全,京城戒严,谭功承再度把守永定、广渠二门,整齐严肃的军队,使朝廷内外的人有了安全感。嘉靖三十一年(1552),升任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任南京左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嘉靖三十九年(1560),皇上任命提督操江,领上下江防之事。当时与中丞喻时(河南光州人)同事,谭功承经常思考:江防责任重大,所有练习防御之事,都竭尽心力经营筹划,井井有条。强盗听说之后,全都逃跑了。从此,沿江好几年特别安静,谭功承是喻时信赖的人。不久,谭功承因服侍父母,暂时解除兵权。之后,任府军前卫事。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职前军都督府佥书兼管叉刀围子手官军。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前军都督府掌府事。谭功承熟悉训练士兵,恭谨地恪守职责,而且应付人事恒守中道,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诸勋臣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让谭功承掌握兵权,就是用人不当,浪费人才。嘉靖皇帝驾崩后,穆宗继位,年号隆庆。谭功承奉命述职,承蒙皇上恳切要求留任。又屡次承蒙皇上派遣,朝廷祭祀仪式,有白金和华丽的丝织物馈赠。隆庆元年(1567)二月,谭功承偶感风寒,在家调养,恰好赶上重大祭祀活动,谭功承带病参加此次活动,祭祀活动后,向皇上汇报,回到家中,病情加剧,竟然去世。

哎呀!可惜!谭功承身材高大,体貌魁梧,有超逸的思想,卓越的才能,自幼喜欢书法,研究经史,博古通今。然而,他德行谨慎,规规矩矩的样子,好象书生,毫无富家子弟之态。他连任官职二十余年,平时俸禄仅足自给,谭功承安闲适意。他天性孝顺,照顾母亲胡太夫人迎合脸色,顺从意旨,十二分恭敬。夫人忽然患病,谭功承亲尝汤药,极度悲伤,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替夫人解除痛苦,夫人果然病愈,人们都说这是孝诚所起的作用。弟弟谭德承,号西泉,先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去世,他痛失手足,竭尽全力操办后事,而且抚养弟弟的子女,和自己亲生的没什么两样,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谭功承去世后,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姻亲、朋友,无不伤心落泪。皇上听到谭功承去世的消息,为之悲伤,派遣礼部官员谕祭五坛,实属特殊的恩宠。

谭功承生于嘉靖十年三月八日(1531年3月8日),卒于隆庆元年二月二十日(1567年3月30日),享年三十七岁。元配常氏,怀远侯常玄振之女,封赠夫人,无子女。继配李氏,锦衣卫百户李洪之女。七个儿子:老大谭国柱,李氏生,刚刚三岁,谭功承去世后,时隔一个月夭亡;老二谭国佐,老三谭国祯,均为刘氏生;老四谭国器,施氏生;老五谭国卿,蒋氏生;老六谭国材,郑氏生;老七谭国相,侯氏生,均在幼年。四个女儿:长女许聘第七代隆平侯张炳。其余三女尚幼。谭功承诸子定于隆庆元年四月十二日(1567年5月20日),扶灵柩葬于西山祖茔。长子手持陕西固原兵宪刘效祖整理的谭功承生平材料,请我(张文宪)撰写墓志铭。刘效祖与谭家是亲戚,熟悉谭功承的品德,而且他的话是可信的,应该写这篇墓志铭。铭文如下:

谭氏祖先有才德,辅佐皇上护国运。

分封爵位与土地,恩泽延续至来胤。

谭公培育德善美,继承发扬耀豪宗。

任职长久志气高,学识渊博才气充。

名扬南京和北京,竭尽劳苦显成绩。

皇上命守长江岸,强盗逃遁无消息。

谭公奉命曾出使,声名显赫众宗藩。

帝王恩宠有传告,赏赐财物甚频繁。

表达决心忠皇上,父母孝顺又孝友。

淳厚笃实成典范,时间短暂患病疚。

呜呼哀哉善良人,因何添病不延年。

死后谁人来祭祀,临风把酒问苍天。

帝王哀伤表心意,丧礼费用更优渥。

谕祭五坛又赐葬,安慰灵魂不寂漠。

永定河畔风光好,郁郁葱葱有佳城。

事迹永传永不朽,墓志铭文可为征。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