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阅读,有人喜欢典雅的古诗,有人喜欢优美的散文,有人喜欢发人深省的小说。本单元学习的几个故事都属于小说,它们是虚构的,但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桥》表现了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穷人》讲述了桑娜和丈夫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在柏林》通过记叙两个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事,反映了当时战争毁灭家庭的社会背景。同学们,让我们拾起笔,试着去创编故事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目标要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1.读课本习作要求中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来创编故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2.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3.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4.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个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习作思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月光下的村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情节:班主任李军用妙计解开了张明和王寒冰之间的误会;少年陆天救助流浪狗朵朵;铁蛋用木板推车送爷爷去医院看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人物:淘气包张明、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志愿者徐明;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习作指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方法一 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中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在写作时给故事创设一个环境,使故事情节在这个环境中层层展开,有助于表现更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中心主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比如课本中的《穷人》一文,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贫苦,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注意,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1.自然环境描写。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景物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2.社会环境描写。它主要指的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应具有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息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注意,环境描写是要服务于故事人物和故事主题的,所以我们在下笔前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想,不能纯粹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方法二 巧设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想要写出一个优秀的故事,情节构思是关键。故事的构思其实就是故事内容的想象,好的构思会像钩子一样,能够牢牢地钩住读者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思故事的情节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1.把故事写完整。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由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组成。在写的时候,要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2.制造矛盾冲突。矛盾冲突能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3.结尾出乎意料。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耐人寻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比如课本中的《桥》一文,作者叙述了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故事,在其中还穿插了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故事跌宕起伏,而后又在故事末尾点明父子关系,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同时也更加突出了老汉大公无私的高大形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佳作欣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72222.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