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热射病是偶然吗?专家:两个方法可救命

懵懂先生 175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 (记者 雷妍) 7月12日,江浙沪皖一带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据中国天气网消息,早上8点,浙江慈溪、绍兴等地气温已冲上35℃,达到高温标准;而在四川、重庆局地,下午3点前后气温纷纷突破40℃。伴随高温而来的,是全国多地热射病病例冲上热搜。

四川华西医院一日收治3病例,1人死亡,还有2人在抢救

浙江多人确诊热射病,已有人因此死亡

南京37岁装修工人出现热射病

温州已有多例热射病患者被送医抢救

……

热射病到底是什么?为何会危及性命?今后一周,南方多地高温将超长待机,局地可超40℃,江南、华南不少地方夜温也在30℃左右。当闷热24小时不下线,我们该如何平安度过?央广网特别邀请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立艳进行解读。

什么是热射病?

李立艳介绍,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重症中暑,主要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使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可达40%~50%。而高危人群如高龄老人,致死率甚至更高。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热射病的产生与高温、高湿、无风等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理论上,中暑的气象阈值(即由刺激引发机体应激反应的最低值)是:日平均气温大于30℃或相对湿度大于73%。也就是说,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具备时,中暑发生的概率就明显增大;而在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7℃时,中暑人数将急剧增多。

被热死是偶然吗?

被热死并非偶然。李立艳说,近几年,热射病发病有增加趋势。一方面,这与天气变得高温高湿息息相关。世界气象组织、国家气候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不久前,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据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并出现了广泛的极端高温事件。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气候监测预测月报》显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8℃,为1979年以来同期最高。

在降水方面,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6月,东亚大部、南亚东北部、非洲南部和北部、北美洲中部和西南部、南美洲北部、澳大利亚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其中非洲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美国西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

另一方面,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关。李立艳介绍,近几年,我国因职业暴露导致的热射病案例逐年减少,而高龄老人热射病致死的比例却在增加。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较年轻人差,乏力、头晕、胸闷等前驱症状容易被忽视。也就是说,在身体已经轻度中暑时,很多老人感觉不到自己中暑了,直到出现重症才被重视,却为时已晚。有些老人就医时,甚至已经呈神志模糊、谵妄、昏迷,或大小便失禁、高烧且有心衰、肾衰等严重表现,致死率极高。

出现中暑症状,两个方法可救命

李立艳提醒,在闷热24小时不下线的天气里,如果出现头晕、头胀、乏力、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调整。

1.尽快脱离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后,要第一时间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如果是在室内,可以立即打开空调、电扇等,给环境快速降温。

2.降低体温。减少衣物、适当吹风,若没有剧烈活动可适当饮用冰水。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若症状很快缓解,则无大碍。如果症状并未缓解甚至加重,则需警惕,必要时可拨打救护电话,寻求帮助。

发现他人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立即拨打救护电话,按照以上两个原则处置。对昏迷患者,可助其解开衣扣、腰带,用冷毛巾敷在腋下、头颈、腹股沟处,或者浇凉水以降低体温,并适当补充水分。

防中暑,这个原则最实用

防中暑,最实用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避暑。李立艳说,因个体差异,高温、高热环境对人的伤害很难准确预估。远离不适宜的环境,就是最大的平安符

如果无法避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专家提醒,首先要控制时间,尽量用最短时间完成所需工作;外出时走阴凉处,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最好不要出门;如果在室内,则要注意通风降温。同时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必要时可半小时喝1次水,每次200~300毫升,一般人群1升水里可加9~10克盐,有基础疾病人群需遵医嘱。日常可准备一些防中暑药物以应急。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