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一款甲骨文字形,后一款金文字形。
这款甲骨文字形好生眼熟,与生字很像,上面屮是小草,下面一横是大地,嫩芽儿破土而出,就是生。这回把它看作有,得转个弯,生长之物不就有了吗?
刘志基认为这是一个牛头的形象,用牛头表示有无之有的意义,表现出在造字者心目中,牛是一种可作为财富象征的动物。是啊,对庄稼人而言,牵头牛去耕田,便什么都有了。
唐汉别出心裁,甲骨文的有字,上部是只平伸而出的手的象形,下边的一横乃指示符号,表示给到我手中的意思。你把东西给到我手中,我便持有东西,你把东西没有给到我手中,我便不持有此物。因此,有在甲骨卜辞中,也表示到来的意思。
有人认为是借又表示有,又有声通,字形都是手的形状,有了再有,就是又一次拥有,字义上也有关联。为了区分,添个月表示有。这个月是什么呢?又有不同看法了。
摄影 赵雅丽
金文字形从又从月成为有,这个字形沿用至今。比较多的人认为,又为手,月即肉,以手持肉表示拥有义。李银对此有异议,有从肉又声,应不是指手持肉,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若论富裕,岂不是持钱更好?
进而他说,当象意指肉象手一般,其义当有二:一指肉象手一般呈长条形。此类肉是指猪、牛、羊等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俗称里脊肉、晦子肉。其肉呈长椭圆形藏于脊椎骨两侧,外面看不出来,无骨无脂肪,色泽暗红,肉质透明,质地紧密,富有弹性。因此,暗藏、暗红、长条(椭圆)、绵软都是其基本义项。一指肉如手一般灵活,具体当指蠕虫之类。
因此后面的话,似乎有点没头没绪,其实是由这些意义端繁衍出有字家族,可列出一大串,有的字显示不出来,如,䵋 郁 珛 痏 烠 栯 䳑 䒴 䨖 肴 陏 椭 宥 峟 迶 宥 喐 哊 詴 姷 侑 賄 洧 銪 囿 絠 酭 蛕 鮪……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分析。
不过李银的说法尚可商榷,是否持肉的问题,古人未知稼穑,食鸟兽之肉,所以从又持肉为有是说得通的。持钱更好的问题也巧了,㝵字从又持貝,正所谓先到先得,钱已经被抢走了。另外,獲字作隻,从又持佳,取字从又持耳。在这个意义圈里边,有只好从又持肉了。
摄影 李萍
许慎的解说富有哲理: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凡有之属皆从有。段注,不宜有也,讲的是本来不当有而有之,引伸为凡有之称。
什么叫不宜有?就是不该有,是不是说,有就是没有啰?令人费解。《春秋传》说的是日食,太阳被月亮吃了,民间叫做天狗吞日,钱大昕说,以月食日为不宜有。正如段注所说,日不当见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月食之,故字从月。
王国瑞说,凡说文九千字,数字同谐一声者,即数字同出一义,凡从有之声多言物有疵累,其义为不宜有,如痏珛䵋贿蛕鲔是也。日体纯明,不宜蒙翳,而日食则有蒙,故其义为不宜有。
有和存在,都是哲学寻根究底的追问之思。有与无,老子说有无相生,《徐笺》:凡言有者皆自无而有然后谓之有,月由晦而生明,自无而有之象也。
为您链接
汉字解象(138)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