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課 筆勢系統表的改進
一 筆勢系統表的改進
上次統計了筆勢,又排出了筆勢系統表,初步達到了複習筆勢的要求。為什麼說「初步」呢?因為這張系統表只是利用課程進度表做的,沒有表達出筆勢系統的內在規律。
你看這張表上,有張旭的「五勢」,但找不到「永」字八勢,「永」字八個筆勢分散到單一筆勢各組去了,書法十三勢是筆勢基礎,但這張表把十三勢零碎化了。
十三勢是一個綱,綱舉目張,比較好的系統表應該把綱目分清楚。
這樣一想,筆勢系統表比較好的設計就有了。
二級課程講識勢,分為單一筆勢和複合筆勢兩大部分,也就是「永」字八勢和「五勢」,
應該放在最前面當作大綱。其他後人補充的專稱跟在十三勢後面,這就很清晰了。
整個筆勢系統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接下來只要把專稱填進去,這個表就完成了。
二 單一筆勢系統表
先來做單一筆勢的系統表。
第一個側勢,上次表中有十個,但右側勢就是「永」字八法中的側點,所以要減少一個。
第二勒勢,
可以增加仰覆兩條弧線,線條中稱之為橫勢的,在「永」字中點畫名稱就是勒勢,所以也要減少一個,避免重複。
接下來努勢,
可以增加兩條線,縱和裹,把它們放在努勢的下面,補充努勢。
接下來趯勢,上次課程表中要補充,這次有了。策勢,掠勢,啄勢都只有一個。
最後磔勢,
可以補充兩條弧線,波勢和戈勢,還有三個筆勢專稱:漫游魚,擊石波和柳葉勢。總共六個,這樣就全了。
好,回到總表,把單一筆勢數量填入。
這是包括「永」字八個點畫和補充的專稱一起計算的。側勢十個,勒勢三個,努勢也是三個,趯、側、掠、啄各一個,磔勢有六個,加起來總數26個,和上次統計相同。
三 「五勢」的本質:使轉
好,現在要看看右面複合筆勢這一半,張旭只講了「五勢」,後代所演繹的複合筆勢專稱,怎樣排在這五個筆勢的下面呢?
在排列複合筆勢表之前,你要回想一下講過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不清楚,就難以下手。如「交爭勢」,應該排在「五勢」中的哪一個筆勢下好呢?
能否排出複合筆勢系統表,關鍵在於對「五勢」本質的了解。
「五勢」就是線條組合的五種形式。
世界上基本線條只有兩種,直線和弧線,直線有縱橫之分,弧線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別。張旭的「五勢」,就是根據「永」字八法原本寫法來組合的。
3.1豎筆勢:縱+橫
豎筆勢的本質,就是直線縱橫組合,以縱筆開始,組合時還可以使用抬筆移位功能。至於多少開數,沒有規定。
3.2奮筆勢:橫+縱
如果換過來,直線組合時以橫筆起,稱之為奮筆勢。奮筆勢最小不是一開,而是半開,就是一橫。一橫是奮筆勢的基本元素,也是使的基本元素。同樣道理,一豎也是豎筆勢的基本元素。
3.3鈎裹勢:弧線+弧線
弧線和弧線同方向組合,這是轉動,「五勢」中用鈎裹勢來表現這一個運動方式。這種轉動,認真說起來有兩個方向,順時針轉和反時針轉。就好像車輪,可以向前開,也可以倒車向後開。
3.4袞筆勢:弧線+弧線
袞筆勢指弧線和孤線反方向組合,稱為滾動,袞筆勢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注意還可以是橫向的。
3.5鈎努勢:直線+弧線
第五種是鈎努勢,它是直線和弧線組合。仔細分一分,直線和弧線組合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順方向組合,用暗節點,這種情況可以歸入轉動,如獅口、玉鈎勢等。
另一種是反方向組合,用明節點,這就變成折線了。鈎努勢就是這樣的,明節點,有角。這種情況孫過庭沒有提到過。
孫過庭定義使轉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
■轉,謂鈎環盤紆之類是也。
直線組合是使,弧線組合是轉,孫過庭沒有說到直線和弧線組合是什麼。
我的意見是:這種情況包括了直線和弧線,也就是有使轉的基本因素,所以可以說有使有轉,使轉牽連。張旭的「五勢」,是發展和完善了孫過庭的理論。
孫過庭又說: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
■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使轉來自於草書,真書中使轉是隱藏的,所以,真書形體看起來好像只有點畫。
鈎裹勢
所以,通常判斷使轉,往往要以草書為主。你看褚遂良這個「甸」字,鈎裹勢都是直線,這是真書中出現的現像,草書中就不會這樣硬。但照習慣,真書中還是沿用草書鈎裹勢的名稱。
「五勢」是表達使轉的
所以,所謂「五勢」是表達使轉的,我在「五勢」小結中排過這樣的表給大家看。
鈎裹勢和袞筆勢是弧線的組成,一個是轉動,另一個是滾動。
豎筆勢和奮筆勢是直線的組合,它們都可以使用移位功能。
講到直線和弧線的組合,以鈎努勢為代表。
直線和弧線同向組合可以歸入鈎裹勢轉動,
鈎努勢只是表現直線和弧線的逆向組合。這就是「五勢」的本質。
相順
我們來試用一下使轉的規則,這裡以點的化勢為例子。我多次說過,書法中所謂點,只是橫豎撇捺的縮短。
看一組點的運動關係,可以把它拉長點,只看中線,比較容易。如點的相順關係,其實就是轉動,布棋勢就是這一種。
相對
又如相對兩點,也用這方法,拉長看。你可以看到相對兩條弧線,運動本質就是滾動。
相背
第三種,相背兩點,它的走勢也是滾動。
三往一復勢
如果許多點,如三往一復勢,前面三點的關係是轉動,後面一點的關係是滾動,就總體而言,只能把它歸入滾動,不是轉動。
四 複合筆勢的系統表
好,明白了剛才講的這些基本概念,現在就可以完成複合筆勢這一半的系統表了。我先從比較簡單的直線組合講起。
奮筆勢,橫筆起的直線組合。
橫短豎長是曲尺勢,橫長豎短是犁樑勢。還有一組包括折釘勢、屈頭勢和蛇頭勢,這幾個都是折,用明節點,橫筆加趯加啄,寫起來都是先向右後向左。下面一組四個筆勢,都是橫筆起,用到抬筆移位功能。總數是九個。
接下來豎筆勢,
化勢有斸鈎勢、打鈎勢,倒筆向左四號位走有蟹爪勢。抬筆的有冖頭勢,宀頭勢,宀頭勢這第一點往往用豎點,如果用側點當弧線計,那就屬於弧線和直線組合鈎努勢那裡了。
馬樁勢定義是三個豎,兩短一長,兩短可能縮為點。
蟹腳和蟠龍都是折,「永」字中直線如啄磔都是斜過來的。這一組總數是十個。
接下來轉動,都可以填寫在鈎裹勢下面。
比較容易看的是撇捺一組,布棋這裡畫的是兩點向左,拉長了就是九號位兩個波形線條。下面一組是弧線和直線的組合,包括橫豎啄趯。本來是屬於鈎努勢那一組的,因為是順向的,所以可以當做轉動計,移到這裡來。現在這一組總數是二十一個。
接下來是滾動,袞筆勢為主的一組。
排點、聯點中很多是這一組的,大多有相對關係。鐵玲兩點豎排,有時寫相順,有時相對,往往用滾動寫。三點水的第三點,寫起來有時有帶筆向上,有時沒有帶筆,第三點用相對,跟鐵鈴差不多。這一組總數是十八個。
最後一組鈎努勢,指的是直線和弧線的組合。
龍爪勢點加策,羊角勢點加啄,烈火勢和三牽綰都包括橫豎撇捺。曲鈎勢和三個耳朵旁都是有折有轉,等等。這一組總數是十個。
好回到總表,填入數字。
鈎裹勢21個,鈎努勢10個,袞筆勢18個,豎筆勢10個,奮筆勢9個,還有「五勢」本身5個,這樣總數就是73個,加單一筆勢共計99個。
今天這個筆勢系統表比上次好,因為把筆勢綱目分清楚了。張旭只講了十三勢,這是一個大綱。
「永」字八勢是材料,「五勢」是運用使轉,上次系統表是排流水賬,這次要考慮使轉用法了。張旭的十三勢,可說是非常聰明的設計,後代補充的筆勢,都是在這大綱下面的。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以十三勢為綱。
■「五勢」:使轉的五種形式。
■新的筆勢系統表。
複習思考:
■線條和點畫有什麽不同,你能否以線條為主來設計一個系統表?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