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作品船长(船长诺曼底雨果哈)

2023年3月25日19:06:28雨果的作品船长(船长诺曼底雨果哈)已关闭评论

作者: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马角联办小学李增强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订】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当你打开教学参考书或查阅有关资料,你会发现:作者维克多•雨果。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雨果(1802——1885)法国浪满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沙士比亚。作品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交化遗产……

雨果笔下的哈尔威船长在生与事的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舍己为人,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人性美无可非议。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由于笔者未曾拜读雨果大师的原作,颇觉愦憾!现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又名:船长】的教学思路再次提出一些异议,其用意是和同行们交流与切磋,也算是班门弄斧吧!

小说毕竟是小说,它来源于生活,它能超越生话,但却与现实密切联系。《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诺曼底号在1870年3日17日晚,在薄雾和沉沉的夜雾中被玛丽号巨轮撞伤。首先让读者感觉到行船黑灯瞎火,两艘巨轮上的船员没有一点安全意识!其次,两船已经相撞,海难马上要发生,只有20分钟宝贵的逃生救援时间,船上包括船长总共只有61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救援行动十万火急。船长哈尔威在这千均一发的时刻表现果断、沉着、老练,指挥救援井井有条。

课文最后原文:人们透过阴森可怕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结尾一段: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古老的航海有一条规则:人在船在,船亡人亡!本篇课文中遇难的乘客船员60人全部撤离后,哈尔威船长有时间有条件最后完全可以逃生,但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徐徐沉入大海!

做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当你我他上完此篇课文后,都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的死有点悲哀一一不值得!让人不由得感觉两艘轮船上的所有人无动于衷,几乎都是冷血凝固,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在当今的时代有点过时,不值得提倡,他的死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世界各国,人常说有人就有一切!比如说:一架客机在飞行途中飞机机械突然出现严重故障,飞机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在10分钟内已经全部跳伞,还有10分钟宝贵时间,请问是否采用机在机长在机亡机长亡之法呢?让机长也去践行做英雄的壮举呢?

英雄是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下产生的,他与一个人从小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大关系,但是英雄不一定都要献出生命。逃生是动物世界包托人类的本能!

有的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把生让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一个降落伞包》一课中,敬爱的周总理的形象多么伟大事迹多么感人!谭千秋老师在地震之时又怎样呢?董存瑞在桥底下能找到放炸药包的地方,或者找到一根两米长的木根或一条绳子呢?那他就不会舍身炸雕堡!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英雄黄继光假如手中最后还有一颗手雷,他会扑上去睹敌人的机枪口吗?

2014年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向世人敲响了警钟!世越号上的船长和船员,在海难到来之前竟不顾几百年轻生命弃船一个个自己先逃命,使有限的救援机会失去,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上演了人类航海史上一个可耻的镜头!

这位熊船长和雨果大师笔下的哈尔威船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由得在心里忠心呼唤祝愿哈尔威船长: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了,快弃船逃命吧!国家培养你不容易,人民需要你,你家里的亲人需要你,你已经尽心尽力啦!……

假如雨果大师能活到今天,耳闻目睹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大师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船长》】又怎样去写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诺曼底号遇难记》【《船长》】一课值得深思,重新建议教育部重新审订,将23课明年修订为《董存瑞舍身炸雕堡》,或者将24课《黄继光一课》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将此文变成略读课文,并建议编者对此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重新改动修订,不知可否?

本人不才,自认为结尾三段应改为一个巨浪打来,哈尔威船长被被海水抛向了玛丽号的船舷之下,几位年轻的水手从小艇上跳入大海,他们奋不顾身经过一番博斗,我们的哈尔威船长终于得救了……,不知是否有人采纳?

因为时代与社会不同了,英雄需要大家支持,社会需要正能量!难道我们培养的下一代,即使成为英雄个个都要献出宝贵的生命呢!?都要像船长哈尔威那样吗?!(完)

于2021.3.1重新修订。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