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冬至,不知你上坟祭祖了吗?稠坛网友@赤脚大叔 在稠州论坛APP上发帖描述,这变异后的冬至。
今天一大早赶到搬砖工地,天就下起了雨。包工头宣布了停工决定,一天的米粮又泡汤了。在坐公交回住所的路上,接到大哥的电话,提醒今天是冬至,应该抽时间去看看先人们的。
马上给二哥去了电话,二哥对从来没有过的忘却表示内疚后,以手头还有些事需要处理为由向我请了假:今年的烧冬至,就有老劳你和大哥两位了!这是记事起二哥第一次缺席传统的祭祀。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提前在廿三里下车,走路去老街转转。廿三里的老街最像老街,近三十年来几乎没有变过样子,祭祀用品店倒是一下冒出来不少。
一连逛了几家祭品店,都是人满为患,生意火爆。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前很热销的别墅美女几乎已经是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大袋小包,就像先人们新居大楼里千篇一律的抽斗。阴间轰轰烈烈的集聚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后人们送礼的风向。有史以来最大的掘墓运动,创造了可观的GDP,运动结束以后,势必又会减少更加可观的GDP。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连日的阴雨停工,早已让我囊中羞涩,狠狠心花了十块钱换回五刀厚厚的烧纸回到村里。大哥看看我提在手里半透明的红色塑料袋,没有说话,大哥最懂我!
大哥回家找出一小把香,问我带多少,我说就三个人,就按父亲留下来的老传统,每人三根,就带九根吧! 其它繁杂的祭祀品,被我们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地直接忽略而过了。
先人们乔迁集聚区后,祭祀的去处成了大问题。先人们虽然已经在集聚区安居,但是后人们是近不到具体的居所的,到那边给他们送东西,势必会被吃了大锅饭。大锅饭时代的痛苦记忆,已经深入死人和活人的骨髓,大锅饭式的祭祀,绝对不会不是是最合适的祭祀。旧的已去,新的没来,村邻们的祭祀五花八门,约定俗成的程式还有待时日。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兄弟俩合计了再合计,决定还是到深塘里背父母的老居所看看他们。父母一贯念旧,色灰移得再远,精神的灵气一定会留在原地等我们。
从山上下来,从口袋里摸出最后的一块五毛钱的硬币投进了公交车的投币口。路上有村邻发来各色祭祀的小视频,突然想起远去好久的古话:有钱冬至夜,没钱冻一夜!
想必,乔迁新居了的先人们,收到钱物后的冬至夜,一定不会觉得冷了。今年的冬至,最不像冬至,好在变异后的冬至还是算冬至。
网友热评
@Sx手心里的流星:所谓习俗,就是一辈辈人的约定俗成,在往下传承的过程中总会有新元素新变革加进去,旧成份遗弃掉,不必太拘泥旧规习,我小时候的冬至习俗和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菊花烧纸也挺好。
@lqt201:祭奠先人,勿论形式,最要紧的是能得到自己的许可。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
@吴帆:写得不错,挺现实
冬至前三后三都是义乌传统的祭祖日,你上坟了吗?今年的冬至,你觉着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 | 稠州论坛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义乌稠州论坛(ywcz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