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1972年8月3日,远在江西的邓小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再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的工作。邓小平深情写道:……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68岁了,还可以做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工作七八年。
毛主席很快做出批示。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回到北京。3月9日,周总理来到中南海游泳池,向毛主席汇报了中央政治局开会几次讨论恢复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情况。
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邓小平参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日常工作中,并出现在一些会见外宾的场合。十大过去不久的一天,毛主席找邓小平谈话,期间问了他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问这个问题时,毛主席已经80岁高龄。毛主席晚年身体情况起初都很好,直到1971年冬天才患上一些老年性疾病。1972年初,毛主席肺心病比较严重,一度休克。幸运的是,这次休克经医疗小组抢救之后,并没有影响毛主席的神智。
毛主席和邓小平
十大即将召开前夕,正是毛主席行走不便的日子。为了让毛主席顺利出席这次大会,患病的周总理也忧心忡忡,多次跟毛主席医疗小组开会研究,而毛主席则信心十足地表示他一定到场参会。
周总理做事很细心,为了让毛主席出席十大开幕式不出现任何问题,他提议毛主席暂时搬出中南海的游泳池,在会议期间住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同意了。正是周总理精心安排,在十大开幕那天,毛主席自始至终安然无恙地坐在主席台上。
然而,毛主席深感自己精力大不如之前,可他依旧为国事忙碌,为自己离开后国家的发展殚精竭虑。于是,就有了问邓小平的那个问题。邓小平沉默一会,他把茶几上自己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对换了一下位置,这就是邓小平的回答。
毛主席心领神会,微笑着说:英雄所见略同嘛!显然,邓小平的回答让毛主席很满意。毛主席之所以问这个问题,跟他即将实施一项重大决策有莫大关联,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邓小平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也很赞成,深知这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毛主席对军队问题非常重视。毛主席曾说: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出一切东西。
毛主席
基于这样的认识,毛主席在建国后始终对军队抓得很紧,特别关注司令员的情况。1971年8月,毛主席亲自视察了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部队。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每当各大军区内部调动,有的首长为工作方便,往往会把身边亲信们一起带走。
对于这样的调动方式,毛主席是非常警觉的。如果这些高级军官在有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导致中央的文件精神无法有效执行。当年8月15日,毛主席专列停靠湖北武昌车站。一下火车,毛主席当即通知武汉军区政委刘丰来谈话。
当时部队里一些人担心首长权力太大。一见面,毛主席就对刘丰说:我就不相信我们军队会造反,军以下还有师、团,还有司、政、后机关,他们调不动军队干坏事。他又说:我犯了个错误,胜利以后,军队的事情我管得不多。我要管军队了,我光能缔造就不能指挥了吗?
据资料,自从进入60年代开始,至1973年全国各大军区多数司令员都没有调动,他们在一个军区已经工作了10至20年。难以避免的是,这些司令员身边都是老部下、老熟人,结果出现这样一个情况:遇事掣肘不利于工作,且专注于某个大军区职责时间过长,工作容易依靠老习惯办事,缺乏创造性。
视察部队结束回到北京后,毛主席深感各大军区司令员必须进行调整,而且越快越好,而邓小平对换茶杯的举动,无疑说明他也认为此举的重要意义。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政治局工作会议。
毛主席
这场重要会议在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书房兼会客室举行。当接到通知的参会人员到场后,大家发现还不是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也在现场。会议一开始,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毛主席话音刚落,现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无人发言。毛主席喝了一口水,继续说:我主张找各大军区的人,找司令员来,议什么事?要议军。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拍板就算。我想了好几年了。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
毛主席还表示,这件事他考虑了很久,坚定地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太久了,有的甚至一呆就是20年,就会出现了消极因素。第一天会议结束时,毛主席领着大家歌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歌曲唱完后,毛主席突然用手指着邓小平说:现在我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毛主席和邓小平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毛主席主持连开四天会议,会议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事展开讨论,周总理、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积极发言,逐渐统一基本思想,而司令员对调的方案也逐渐确定下来。
毛主席为鼓励邓小平放开手脚工作,他说:人做工作总要犯错误的,不做工作是不会犯错误,但是你如果不工作,它本身也是一个错误。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所有参会人员全部转到人民大会堂继续开会,周总理主持会议。
会上大家一致同意邓小平列席政治局会议和参加政治局工作。邓小平作为政治局委员,将来提到十届二中全会追认,并补为军委委员,正式开始参加军委和军委办公会议的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通知各大军区司令员进京了。
197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联名向各大军区发出绝密级通知,要求各大军分区负责同志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进京,参加12月18日的军委会议。在绝密通知的结尾处,还有一句话:开会事请勿下传,到时北京派飞机去接。
随后,八大军区司令员都立即赶到北京,尽管大家内心充满疑虑,可对于中央军委命令没有丝毫怠慢。周总理、叶剑英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分别在政治局会议和军委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关于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详细部署。
八大军区司令员
毛主席决定在对调命令正式下达前,见见这些当年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们。遥想当年这些司令员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如今有的两鬓斑白。不仅如此,有的司令员十几年都没有见到毛主席了。
那天,各位政治局委员、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四十多人齐聚一堂。毛主席非常高兴,一开口就让大家内心暖暖的,他说:我一晚上没睡觉,想看看同志们。他还说: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我正是八十岁,把你们‘钓’到中南海来。
一番寒暄过后,毛主席直入正题。关于司令员对调工作,毛主席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下好,人在一个地方呆长了,油了,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调一下有好处,到处都是干革命。调动要欢迎,不要冷冷清清,冷冷清清不好,要同军长、军政委,师长、师政委见面,包括司、政、后机关,一二百人见见面,不认识不好,比如东北陈锡联,可以带李德生到沈阳军区熟悉熟悉,互相当场介绍一下。
考虑到很多大区司令员不适应新的军区工作,毛主席一再鼓励他们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些,心要宽,胆要大。革命嘛,一个不对,无非是批。你们想想,总有些缺点,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
毛主席和许世友
毛主席还鼓励他们:你们到了新的地方,不熟人,不熟地,不熟党,不熟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有困难慢慢来。毛主席看到许世友,便问他:我之前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
许世友给出肯定的回答,点了点头。毛主席又问:你看了几遍?许世友回答说:我看一遍。毛主席摇了摇头说:一遍不够,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哦。说完,毛主席直接背诵了《红楼梦》里一大段经典文字。
要知道这时毛主席已经是80岁高龄,身体情况也不好,可他的记忆力依旧惊人,这让现场人员都十分佩服。说完许世友,毛主席又用手指着几位司令员:你陈司令、济南杨、南京许,在一个地方搞得太久了。李德生、皮定均、丁盛,不那么久,你们带个头,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都会照着做。
毛主席这次接见军区司令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大家意犹未尽中,毛主席再次领着所有一起歌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7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邓小平任职的通知: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追认;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邓小平
同一天,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颁布命令:
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了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习更多地区的情况,经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个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
命令中,对八大军区司令员的任命如下:
李德生同志为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同志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为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同志为南京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志为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同志为济南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同志为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同志为福州军区司令员。
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和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三人没有调动,原因是他们刚担任本职的时间比较短。在调动命令结尾处,还有一个要求:望有关军区党委做好交接、迎送工作,做好军内外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上述相互对调的军区司令员,自接到命令之日起于十天内到职。
毛主席
常言道,军令如山。八大军区司令员没有丝毫犹豫,坚决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要求,在10天时间内来到的新的军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特殊时期,对稳定国家以及将来军队高级干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
这次重要的调动传开后,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多年后,邓小平谈及此事时说: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圈圈,有个势力范围。应该说,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再一次体现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