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打工人这又是什么新梗?让我这5G在线冲浪的小机灵了了,来告诉大家呀!
一群年轻人把工作称作打工。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看看,这是多少职场人的真实状态。即便是被工作折磨千百遍,还是要待它为初恋。生而为打工人,我不得不行。
这就让打工人这个词异军突起,取代了老旧的打工仔外来词社畜,成为了不少当代网络青年的新自称。没有成就感、没有安全感、还常常感觉疲惫不堪,所以打工人的话题突然就这么火了。
其实自称打工人,不过是大家认清职场现实本质之后的戏谑之语罢了。
互联网文化下,传统观念都在被逐渐打破,大家也都在用自己的阿Q精神,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现在IT工程师、新媒体运营、平面设计师等大多数职业,除了工资高点和变成了脑力工作,和以前父母、爷爷辈做的搬砖工人、扫地工人、车间工人本质都是一样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大多数人不过都是在替别人打工的打工仔罢了。
这个梗是啥来源呢?
有网友专门去追溯了一下词源,发现它最早是出自抖音上一位名叫@带篮子的小伙儿。
这哥们儿一改往日长卷发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名外出务工的打工仔,他也很应景地配上了早安 打工人的文案,后来打工人这词就传开了,连上了好几次热搜,社畜一词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
网友们的接力之后,打工人这个词也变得丰富起来,乍一听丧丧的,慢慢的,能品出一股莫名的正能量是怎么回事?
仔细一琢磨,还能让人体会到一种自嘲和戏谑之后,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豁达和愉快,外带一丝丝倔强。
你若问打工人最大的心愿是个啥?
答曰:不想早安,只想晚安。
不管是外卖送餐员、流水线上的工人、坐办公室996的白领,他们无一不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职场压力,在打工这件事上,拥有着强烈的共鸣。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对于每一个打工人来说,每天最关注的事情不是玩乐,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打工人虽然人在打工,但却不卑不亢。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工作,不拼钱,我们打工人只拼命。
在这里,所有打工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
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
相比于佛系、丧,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有很多小确幸的。比如,发工资的那刻,周五的夜晚,以及公司断电断网...
吐槽归吐槽,其实我们都明白,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就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