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例(如何进行3p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设计)

懵懂先生 投稿文章英语教学案例(如何进行3p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设计)已关闭评论53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外语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辩论

——我国学校外语课依靠自然性习得还是自觉性学得

李永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工作应该研究我国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什么,进而检查我国的外语教改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特色,哪些地方淹没了中国特色,再据以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这是一项极大的任务,须得外语教育界业内人士及关心人士携手全力推进。为此,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决定举办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以多种方式在全国展开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研讨,提炼本国经验,把握时代发展,从理论高度为解决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奠定基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正当筹备论坛之际,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向中心负责人提出就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热点问题进行大会辩论的建议。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于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以《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热点问题纵横谈》为题,安排了专门时间,举行了以探究中国外语教学基本理念为内容,并有 500多位专家和一线教师、外语教研员参加的辩论大会。辩论在 2007年 11月 1日晚七点半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辩论以两方出席的专家各二位为主发言人,与会者积极参与。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共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取得了一定共识和澄清了一些认识。就其内容和学风说,都可看作今后开展《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的一个序言。所以本刊根据会议录音,将会议的发言整理为文字,向同行通报,希望激发共鸣。此通报的标题系编辑部一再讨论后草拟,所通报的文字稿,曾送请辩论主持人审阅并转告辩论双方。现在作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专栏的启动序言,全文刊出,供同行了解、研讨。我们更希望同行读后抒发自己的见解,推动这个论坛的发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抒发自己的见解必须深入了解辩论发言之表里含义的结合,此次辩论为了突出和谐互补的精神,把辩论都改称讨论。专家的辩论发言也极力以协商式的解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力避PK色彩。这种精神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但编者认为,辩论是维护参辩者既有观点,讨论则是共同剖析尚未明确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听众则在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作品评。所以本次讨论仍以称辩论为宜,而且了解辩论的发言就必须洞悉发言者的既有观点、主张,分析发言的涉及面以及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还要分析是否紧扣主题而未有意或无意地偷换概念。所以辩论比讨论深刻得多。辩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早在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孙子齐宣王经营的稷下学宫就规范了中国学术辩论的三条文明规则,此次辩论主持人所订的四条讨论规则也与稷下三规则极为接近,因此编者把本次的讨论仍视为辩论,并于每位专家某些发言之后,仿古人读经后作注疏的办法,写上一点读后感,供读者思考时参考。读后感在相应发言之后另起一段单排,以示不敢与专家发言平起平坐;同时用 *号及不同字体加以标示,以便区别,这是编者以读者身份所写的读后札记,读者也可不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一、辩论的组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1. 发言人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1)辩论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期间进行。倡议者龚亚夫、程晓堂两专家为一方(*文字整理时称甲方)。回应者包天仁、崔刚两专家为另一方(*文字整理时称乙方)。为保持公平,发言先后以专家姓氏的拼音字母先后为序。发言内容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主持人审阅并知会发言专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两方共四位发言专家,按发言顺序介绍如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通化师范学院前院长、教授,曾任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管理委员会13名委员之一,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组长,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英语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外语教学》主编,《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主编,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兼外语分社社长,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英语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2)以上四位为两方主发言人。主发言结束后500多名参会学者、教师中有10人限时发言,各抒己见,不一定支持某一方的主发言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3)辩论双方共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前分管外语的副总编,教育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前任理事长刘道义女士为辩论会主持人,并授权她在发言中提出辩论规则且监督发言之人严格执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2. 辩论宗旨与规则:刘道义的导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我们要在这里进行一次讨论,由我先来个开场白,并约法三章。今天的会议上有人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我觉得提法非常好,也应该是这次14届年会的主题。刚刚结束的十七大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谈到了科学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于以人为本,我有两点体会。一是为人民服务,就外语教学来讲,我们就要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都要贴近师生的实际,贴近生活。我们在探讨外语教学理念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可以高高在上而脱离实际,我们的研究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二是体现社会成员团结、和谐地发展,因此就有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各个学派,尽管观点不同,但还是可以和谐发展的。所谓小人同而不合,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先贤传下来的话,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求什么都一致,但求和谐地发展。另外,就继承和发展关系问题,在十七大当中也有论述,就是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时代性,力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向西方学习,那是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对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可刚愎自用,或者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我们要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今天下午讨论教师资格评定标准时,我也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有自己的经验,不能一味地参考外国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标准要继承升华,还要向外宣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我们国家几亿人在学习英语,在世界上是英语学习的大国。我曾经预言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会在英语教学领域创造出世界瞩目的成绩,这不是一句吹牛的话,我虽然看不见了,但我相信会实现的。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因此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目前形势还是非常好的,新课程、新课改如火如荼,但是教学研究当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这是很自然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每一轮课改也都有过问题和困惑。程晓堂教授今天上午提到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涉及很多矛盾及其对立面,比如说,《课标》定的标准是高了还是低了,要求是深了还是浅了,理念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二语和外语的关系,习得和学得的关系,接受式和发现式的关系,灌输式与启发式的关系,模仿与体验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确实值得我们讨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今天学会提供了这么一个讨论的平台,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是程晓堂教授首先向理事长提出来的,非常好。观点不同很自然,因为大家经历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基教外语教育,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把这个目标放在首位,就能坚持双百方针,各学派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有分歧的时候友好交流观点,为了共同的目标寻求真理。有了这样的共识,讨论就不会出现偏差,我相信一定会成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在讨论中,我提出四点辩论规则,希望参与者共同遵守。第一点,友好交流,心平气和。第二点,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第三点,不求共同一致,但求相互了解;不一定非要说服对方,更不能非要打败对方。第四点,不搞形而上学,要讲辩证法。如果有人违背以上四点,我根据双方的委托,有权力剥夺他的发言权。从下面的掌声就看出大家认同我提出的这几条原则。我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起到建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之第一次讨论的作用,而形成一个不同观点正面互动的局面,为今后同类活动树立一个榜样,以促进基教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台上的几位专家:崔刚教授、程晓堂教授、包天仁教授、我们的理事长龚亚夫先生。现在请他们每一位说一句话,表一个态,从哪一位开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我不同意主持人的提议,您说了那么多,只让我们说一句,哪能说得完啊。既然我们都是学英语的,说话应该有一个顺序,能不能这样,我们按姓氏的首字母顺序,包老师先讲,然后是程老师,崔老师第三,我第四。刘老师作为主持人或在最前或在最后,大家赞同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二、第一轮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以什么态度、从什么角度、谈什么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主要的发言人(speakers)是他们四位,我是主持人(chairperson)。我主要是掌握好四位雄辩而不打仗。刚才已得到在场的老师以掌声认可。我提议每一位每轮发言都不超过十分钟,没有超过十分钟的将提出表扬。首先请包老师发言,大家欢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各位新老朋友们,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探讨外语教学的热点问题,我坚决听从主持人的安排。我们探讨外语教学,共同目的是我国的外语教育搞得更好。其实我不太愿意先讲,但既然有这样的规则,我就按规则走。当我回应龚老师进行公开辩论的提议时,曾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请刘道义老师作主持人;一个是只辩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因为我认为,素质教育开展的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外语教学的规模是世界第一,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在科研方面、教师培训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近年的课程改革当中,我们确实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反思。我认为基教外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质量和效益能更好一些,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素质教育本身就是高质量教育(high quality education)。目前之所以质量不高,有很多是理念和理论方面的问题,值得建立一个平台,大家在一起讨论。其实我们的讨论已经开展了好多年了,只是大家没有坐到一起来。这次坐到一起,就是心平气和地交换观点和意见,展开辩论。因此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最近十几年,我经常在国内国外奔波,并且经历了中学、大学外语教学的全过程。我个人认为,我们理念上有偏差,值得反思和研讨。我们的理念到底是学习、借鉴、继承、创新,还是因为外语教学科研水平比较低,总结的水平比较低,变成了拿来主义。我们是否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教学理念,现时仍然有很多问题。这一次课改的理念确实是比较新,比较好,但离我国的教情和学情差距太远,现时的情况和条件很难适应并取得好的效益。课标中反映的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有理想主义,但仍然要考虑到实际效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例如刘老师刚才提到的,我国的英语教学类型到底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英语课是否可以自然性习得?二语习得的理念是否适合于中国基教外语?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是完全一样?这些问题我们已经争论了十多年了。我们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以正规的课堂教学为主,到底是采用体验式为主,归纳建构为主,还是来点理性主义,以演绎为主?它们至少有一个主次问题。我们可能既要归纳,也要演绎。由于班级规模、授课时间、语言环境和教师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就要探讨什么教学方法更好一些。实际上我们的观点确实不同,我本人主张理性主义,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是否要选择一个更好的教学路子?课改的理念和内容还是需要斟酌的;因为课改这么久了,要考虑到怎样着陆,让课改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确实有脱离实际的盲动,特别是我们不恰当地首倡在全国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等强交际型理念,这不太适合中国的教学实际。作为国家的指导性文件,公开提倡某一个教学法,摒弃其他教学法或仅把其他教学法作为陪衬,又没有先进行实证研究,这是非常轻率的,必须反思。另外,《课标》里面把知识和技能的位置颠倒了,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把知识和技能放在一个纬度上都是没有道理的。这些问题不是个人观点如何,而是关系到课改成败的问题。课改这么多年了,李岚清同志提到的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情况至今仍然存在,我们就应探讨如何改变。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批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老师着重从实效出发,明确提出了《课标》以二语习得为理念依据脱离了中国国情,是中国外语教改的根本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谢谢包老师,他还是比较遵守时间的。下面我们有请程晓堂老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么一个论坛。我觉得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来之前有的同志问我,你们今天晚上是不是要PK什么的,我说谁和谁PK呀。这就像刚才刘老师和包老师讲的,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的,来讨论外语教学的一些问题。我是来向台上的几位专家学习,同时也向在座的老师学习,有机会还要和台下的老师探讨。首先还是按照规则,我先谈谈我的观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我很赞同包老师讲的,这些年来外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多需要反思和调整。我们召开的很多学术年会和活动,包括今天晚上的论坛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国的外语教学肯定是学习、借鉴、继承、创新,肯定不是拿来主义。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谁搞拿来主义谁就死定了。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谁都不愿去搞纯粹的拿来主义。有几个问题,包老师也提到了,这些年来一直在讨论。比如说,我们学习的语言到底是二语还是外语,到底是习得还是学得方式,任务型教学到底应不应该提倡,知识和技能到底是什么关系,确实讨论了很多年。我们写了不少文章,但还是交流不够。我简单地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同意包老师提出的辩论主题:我国学校的外语课应否区分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关于二语和外语的问题,学术界讨论的很多,老师们讨论也很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Krashen为首的语言专家首先提出了二语和外语的区别。习得就是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去获得语言,所以叫acquisition;学得就是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叫learning。这个区别提出来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一区别被很多人进行了改进。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词本身就有混淆的地方。比如说,中国人学习英语,肯定是在学习了母语之后再学习英语对不对?是不是外语呢?肯定是外语。是不是第二语言呢?肯定是,你说不是第二是第几?一个人学习了第一种语言,再学一种,是不是有一个顺序啊?对我来讲,第一语言是汉语,我上学以后学习英语是不是第二语言?我到大一学了法语是第三种语言,现在我学拉丁语是第四门语言,对不对?所以二语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在母语环境下第二种语言的自然习得。比如说一个中国小孩出生在美国或者很小就移民到美国,他在美国的环境下去习得当地的语言,对他来讲肯定是二语习得,不是外语。外语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学术概念。我在中国学英语,学习的是外国语言,所以叫外语。如果一个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变成了美国公民,他再学习英语就不是外语,因为英语在美国是官方语言,那就是第二语言。所以到了80年代后期,对二语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就是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的外国语言。除了母语之外的语言都叫二语,这是广义的,是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学习。根据我的理解,很多文献说的二语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比如说,有一本杂志叫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里面很多文章,指的二语都是广义的。The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这本杂志,在国际上很有名,很多作者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比利时人等,这些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也是广义的含义。当然也有学者坚持,二语的概念是狭义的,不是广义的。那么还有三语的问题了,即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还有第四、第五语言,后来大家都叫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里讲二语与外语的区别,如果参阅H.H.Stern的书就更为详细。实际上,外语既指外国使用的语言也指非本族语的语言。二语是就学习顺序而言,所以包含外语。从教学看外语主要指学习内容要合乎本国教育政策划定的范围,以及学后的使用场合主要在国外,所以其范围与场合都不同于二语。此外,外语学习的终点掌握水平一般逊于二语,二语和外语都是语言,语言是民族性产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另外,关于任务型教学的问题。今天上午我讲过了,它产生于西方,与西方背景有关系。但据我了解,研究者很多的对象和环境不是狭义的二语的环境,而是指广义的二语环境。包括Jane Willis,她的实践做得最好,她研究的对象不是在英国或者美国的习得者,而是像中国这样学习外语的学生,当然不全是。时间到了,我先说到这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 程老师从西方研究出发,认为以广义二语习得作为中国外语教改的理念依据是正确的。如果说出他学英、法、拉丁语是否采用任务型教学就更好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谢谢。下面请崔刚教授发言,大家欢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在座的老师和台上的专家请教。我作为英语教师有时候也做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自己感到非常的幸运。之所以幸运,是因为赶上了外语教学的盛世。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社会高度关注英语教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研究外语教学的队伍和实力是如此的强大。所以说,所有在座的人,包括我,包括没有在座的从事外语教学的人都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今天有这个机会讨论也好,PK也好,机会很好。但我还有一点不愿意坐在台上。万一哪一句话说不好,得罪了人回去之后,本来是学术上的分歧嘛,最后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了,这样就不合适了。万一哪一天因为什么事情再去求人家,却已经把人家得罪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所以能坐在这里就需要有一点奉献精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以时代责任感排除参与辩论的心理障碍,值得外语界同仁学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对于英语教学,我们现在有很多争论,这是一件好事。这些争论,我个人认为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合我们中国国情和英语教学环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刘老师在开场白当中提到这一点,我特别赞同。这个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在很多基本问题上就不可能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但至少有一些基本的共识。这也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之一。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当中,一定要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方法,我们在借鉴的过程当中,是借鉴而不是拿来的。这一点在我们口中说起来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却非常难,就是说怎么样把国外的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什么难呢?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在现在的英语教学界,教师当中就存在着模糊认识。基础教育阶段,最活跃、最忙活的就是我们外语老师,为什么?今天教材换了,明天理念换了,整天就是来回地变,相信在座的老师都有这个体会。我们外语系的一位老教授,他/她就跟我讲,我教了一辈子书,最后到老了,反而不知道怎么教英语了。我们把西方先进的理论拿过来的时候,有时候没有对它进行充分地消化和吸收,放到肚子里面肚子就胀了。我希望在借鉴西方理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们中国的具体国情。另外,考虑国情时,专家也好,教师也好,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好多东西如果不成熟的话,你拿去给学生做实验,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英语教学的实验品了。大家注意,孩子们一辈子就上这一次学,你如果把不成熟的东西给他实验,实验成功了还好,失败的话我们都是罪人。在这方面一定要谨慎,这是我说的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时,一定要充分挖掘、总结历史上英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从1862年就开始进行学校英语教学,到现在一百多年,可以说培养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刘道义老师经历得比我们长,我们积累了那么多的经验和教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珍惜的东西。但在现在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挖掘的,总结的几乎没有进行。要继承,要发展,但在真正做的时候,继承了多少?发展了多少?为什么很多教师说不会教学了,如果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处理好的话,就是延续性处理好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希望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更多地考虑真正为学生负责,我们不是以人为本吗?不是以我们研究人员为本,不是以我们教师为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在他们身上做实验,拿他们当小白鼠,这就是我们的教师责任心之所在。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 崔老师真正讲了老实话,所以获得表达同感的多次掌声。他从宏观上诠释了以人为本,从政策角度提出了对自己的经验、教训要挖掘、总结,从而继承、发展、吸收国外的理论之后,要消化了再用。如此才能处理好外语教改中的延续性问题。看来,他对程老师的话作了附注;对包老师的话既有剖析,又有概括,还作了实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非常感谢。崔教授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说出了自己不少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可见他说的很有道理。下面有请我们的理事长龚老师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我也是首先表个态,我们不是为了争吵而来。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和包老师认识有二十多年了。我们还有很多的共同点,他是满族,我也是满族。二十多年前包老师还给我寄过一盒人参,上头署名远方的朋友包天仁。还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东北人,我也是吉林人,和包老师是老乡。我们在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却有很多不同点,我想在十分钟之内谈三个观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 这段话表明龚老师的发言出自公心,不计个人恩怨,值得称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必须基于非常清楚的、界定了的概念。刚才包老师讲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理念不能用于中国,不太适合中国这种外语教学环境,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不能用于中国的实践。程老师解释了一遍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在中国讨论所谓习得、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所下的定义和西方二语习得国家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是两种概念。刚才程老师讲了,对大多数西方的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所谓语言习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外语学习,是同义语。Longman词典(2000年版)有这么一段话:什么是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为什么用习得而不用学习?也有解释,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得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习得就等于学习。我们就进一步推理,所谓第二语言,对于西方二语研究者来说,包括了外语,有顺序上的第一、第二语言的含义,自然包括外语学习。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理论,不是一种理论。我们在讨论拿来还是借鉴、批判的时候要搞清楚国外的理论,我不是说国外的理论都适合于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并不是单一的,有多种观点,有Krashen的观点,也有强烈反对Krashen的观点,有关于外语学习的研究,也有关于母语学习的研究,其中还有很多关于语法学习的研究。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西方从学习顺序上把母语以外的目的语都称为二语,这点双方都不反对。辩论涉及的问题是探讨从目的语教学之目的、内容、途径、评价诸方面来看是否必须区分二语和外语的差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也不是一个单独的统一体。我看到了包老师采访田贵森老师的一段话,田老师说得非常精彩,他说我们国内提倡交际语言教学的人不懂什么叫交际语言教学,反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人也不懂交际语言教学。我认为这句话非常准确。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可能我们看到的,包括包老师看到的,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上来下去,pair work,group work,放幻灯,唱歌呀,跳舞啊,这不是真正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那是李鬼,不是真正的李逵。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借鉴的所谓西方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的人说这就是任务型教学,反对的人说这样的要打倒。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到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在研究什么东西。当然我现在不能说太多,说多了就超时了。为什么会有习得和学习之争呢?Krashen在这里是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只是一家之言。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我们去过国外的人可能知道,大学里面专门有一个课程,甚至一个系就叫作第二语言习得。刚才程老师讲到了,还有第二语言习得杂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仅仅是在英语国家学习或者在中国学习汉语这样一个概念,是包括了外语的概念。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并不是说不能批判,但首先应搞清楚人家说的内容是不是你说的内容,第二语言习得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说整个二语习得理论都不适合于中国,因为它也在研究外语学习,谁都不会不同意的,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后面才能讨论,不然讨论不清楚。包括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是一样。其他的有机会我再说,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用国外的书本知识支持了程的发言,由于时间关系,可能言犹未尽。如果能进一步说明相关情况,比如,西方学者在抛弃心灵主义习得论之后把对比等语言学习理论都纳入二语习得并以之取代语言学习理论以来,在术语上为什么仍坚持用习得,而排斥学习?排斥学习的理由站得住脚吗?排斥学习后他们研究的重点仍在什么地方?中国学校的师生应该怎样理解二语习得?如果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那就更切合辩论主题了。还有一点,任务型教学起自西方,西方学者对之有多种多样的论证。传到中国,我们对之进行解读的始作俑者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各自遵从自己认定的西方老师。所以龚老师说的李逵、李鬼的国籍不同。不可怪罪我国广大同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非常感谢。现在第一轮讨论告一段落,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都能遵守我提出来的几条规则,并且心平气和,非常友好,彼此很谦虚,能够听取对方的意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概括第一轮发言的内容,乙方从中国当前外语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要树立自觉性学得的理念,排斥自然性习得的理念。甲方则从西方著作出发,认为二语习得、语言习得包含、乃至就是外语学得,乙方提的学得理念实系出于误解。确实,西方当前已将昔日排斥的外语学习理论纳入二语习得,但我们还难以同意二语习得可以取代外语学习。因为二者从学语顺序说可能相同而学习目的、内容与环境却可能大不相同。而且,二语习得为什么坚持采用习得而拒用学习呢?无非是它重视脑内掌握语言的机制。因为习得语起自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尽管支撑习得机制的普遍语法之功能受到质疑,而西方学者对习得的研究却日益扩大。我们只要翻一下Rod Ellis所著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目录也可以看得出来。读一下外教社出版这本书的前言也有助于了解当前西方掀起的二语习得热。出版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作者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出统一的一个说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的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详尽陈述自己已知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从而证明该项研究为独立的学科地位。这句话无意中挑明了二语习得收编主要从脑外活动研究外语学习过程之学习理论的目的,原来是为了建立一统天下的二语习得论。他们还说,用习得而不用学习的原因在于学习易与刺激—反应论相联系。这是乔姆斯基批评其老师斯金纳的说法。实际上人类学语、乃至其他学习活动,大多含有刺激—反应因素。二语习得没反对模仿吧!而排斥了刺激和反应能够成功的进行模仿吗?首重技能的体验性活动能够离开刺激—反应因素吗?乃至激活(activate)也得有激才能活。如果二语习得论的核心理论不排斥自觉性学得,那又何必企图在该学科中灭绝学习这个传统概念呢!看来,西方理论也有包装。我们要学习借鉴,必先理解其内核,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借鉴其可用的积极内容,也回避其无益于我的消极内容,这才能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三、第二轮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现在进行第二轮,顺序还是这样,然后看情况到第三轮的时候,如果有时间,我就吸收咱们听众的发言。现在还是从包老师开始进行第二轮,大家欢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在学习顺序上二语可以包含外语,在教学活动中区分外语不同于二语的特点是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选择自然性习得或自觉性学得的前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非常感谢。以上我们讨论的很多问题属于常识性的问题,我非常遗憾地说,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搞清楚。我们在这里搞不清楚,以后还可以专门探讨。我们不能够用西方人所说的话来判断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现象。西方人不懂得中国的外语教学,有些人甚至没有来过中国。另外有一点,就常识性来讲,二语和二语习得,程教授说得对,掌握一门母语后,再学习一门语言,那就叫作二语(second language)。如果中国人到另外一个国家,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有了语言环境,这也是学习第二语言,也可以二语习得。这个概念其实非常清楚,当然它可以有狭义,可以有广义,外语学习可以归入二语习得中,比如Rod Ellis相关的理论就包含了外语教学。但从教学角度讲,EFL或者TEFL,是与TESL非常不同的教学类型,其教学环境、目的、内容、质量、师资等都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用二语习得这把伞把一切都罩住。类似中国这样的外语教学国家全世界多得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外语是不能自然习得的,而二语习得也仅仅是一个假说罢了,acquisition就是一个假说。牛津大学出版的一本杂志叫作Modern English Teacher,2005年的第一期就有Mark Lowe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英语外语教学的陈词滥调(The Shibboleths of TEFL),其中就有好几个和二语习得有关系的和任务型教学有关系的假说。这些东西拿到中国来进行全国性实验是不负责任的。什么叫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不必咬这个字眼,确实它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学校外语学习需要tutored,formal classroom teaching,instructional setting,极少有自然性习得的条件。二语习得往往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体验式的。这两个不同的教学类型如果混淆了是非常致命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我结识了一些著名学者,比如说Littlewood,我们召开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IATEFL China)第一届年会邀请了他参加,他做了有关任务型教学的报告。报告之后我就问他,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基础较薄弱,大半教师英语水平较差,你认为怎样开展任务型教学。他说不知道,他只管理论问题。最近,他在剑桥大学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题是关于东亚(包括中国)任务型教学的现状。他提出有五个问题难以解决,证明在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是很难实行的。中国的外语教学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这方面还是要讲究科学发展观,这是十七大的要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老师从国内实际与国外理论正式切入主题了,其潜台词是应该以我为主,党的十七大都决定了。他所引列的那篇由剑桥大学Mark Lowe所写的The Shibboleths of TEFL确实把习得、任务型学习、归纳优于演绎等11种常被一些人奉为先进的理论都斥之为陈词滥调。此文已广为传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好。下面有请程晓堂教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我刚才主要谈了二语和外语的区别,后面的话没有讲完,龚老师帮我补充了,我觉得非常好。二语和外语的概念和后面要谈的有关。现在的文献研究的并不是说在美国那种环境下自然习得的那种研究,而是指广义的,包括外语学习。从这个角度讲,二语习得等于外语学习,或者至少二语习得包括外语学习,更准确讲的话。所以,这一点需要强调。另外,刚才包老师讲的,ESL和EFL的区别很重要。在中国学英语,英语是二语,同时它又是外语,在中国条件下的外语教学和在美国自然习得英语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会把在美国移民自然习得英语的理论照搬到中国来,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区别。但是我们借鉴的二语习得理论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从逻辑学说,广义的必然包含狭义的)。所以就像龚老师讲的,很多理论是可以吸收、借鉴的。包老师提到,我们不能用西方的话语来分析中国的情况,这我也同意。但是用自己的话语并不等于不借鉴西方的话语,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了,我们是在学习、借鉴。如果学习、借鉴的话,就不用管东方、西方。韩国、日本是东方国家,我们也要学习、借鉴,他们也有先进的理念值得学习,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吸收、借鉴。不能因为是西方的就说不适合我们中国。实际上,大家想一想,现在国内许多重要的期刊,我们中国人写的文章就用的二语习得,研究的是中国的学生,中国的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习也用到习得这个概念。并不是说这些人就是误用这个概念,我想不是的。例如文秋芳教授等,文章中都用二语习得的概念。我觉得我们正在创建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这段话有三点有待阐明:其一,哪些理论是国外先进理论,可例举一、二;其二,我们创建自己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也可例举一、二;其三,辩论主题是在教学范围内应否区分二语和外语,而非是否应排斥西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另外,课堂学习有没有acquisition,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中就出现了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当时我们看到还觉得挺新奇。这就是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变化,就是说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不纯粹是conscious learning,不纯粹是演绎的,有很多活动、任务促使学生习得,当然这种习得和纯自然环境下的picking up是不一样的。之所以借鉴国外的理论,是因为这些理论还是有用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的这段发言与龚老师第一轮的发言都以国外书本为据,符合国外实际。我国同行言必称二语习得,可能缘于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形成的以西方为师之信念以及追求与国际接轨的时潮心态。但是从教育科学角度看,外语教学属于文化传承活动,对同一未被公认为规范术语的名词国内外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任务型教学当然不是纯自然环境下的pick up,而主要是人工化的自然吸入。pick up早已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实践方法;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是learn(a foreign language)by practising。任务型教学不可能不用pick up,但是为什么任务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习得?据2000年(版)应用语言学辞典解释,第二语言教学中,多种不同任务的选用据说能促进教学中的交际,其原因是它为课堂活动设立了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三处着重点是编者所注)。如果此解释可信,games加点信息沟通也就能起任务的作用。Task teaching的所谓先进性也就可见一斑了。我们要尊重国外名家的话,但也要看是什么名家。比如。H.H.Stern被誉为震撼20世纪的名著之一的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一书(83年版)第一章第16页就论证了在教学中有区分二语和外语的必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刚才崔老师提到一点,不成熟的东西不能拿来实验,不成熟的东西如果拿出来的话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我是说不能大范围地推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在外语教学发展历史中,有多少个教学法是成熟的?外语教学的发展永远是一个推翻一个。如果等到成熟了,它就走向没落了。那么交际语言教学从70年代提出来,到80年代末也没有说它就成熟了,我们90年代引进,那个时候在国外已经走下坡路了。任务型教学到现在为止也不是完全成熟的,但是要等到成熟了再拿来实验,谓之晚矣,我们永远等不到一个完美的、成熟的外语教学理论。是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呢?我觉得不是的。任务型教学其实在很多国家都是大规模实验。首先中国香港地区在新课程里比我们提的更明确,香港教育署专门出版一套光盘提供指导。比利时的北部区域当地的人讲的不是荷兰语,那个地区由国家做了一个语言项目,就是任务型教学,进行了15年,今年出版了一本专著,叫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说,其他国家有这样的先例,对某种教学法进行整体地推动。当然我也承认,任何一个教学法用到我们的具体环境中要结合国情,一定要改良,一定要本土化。我们是吸收各家理论,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而且做了大大小小的实验。我在小学三年级里设计了一堂任务型教学课,40分钟,不是纯粹蹦蹦跳跳、热热闹闹的,它有语言准备阶段,有操练环节,有学生作任务的环节,有学生汇报的环节,还有集中学语言(language focus)的环节。我在初二也开了一节录像课,高中我也设计了几节课。正像龚老师所说,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任务型教学是什么,就盲目开展教学,结果效果很差,别人抓住了,说你这任务型教学很差,结果就把罪责推到我们身上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这段发言有四点值得思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论定教学途径、模式的成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确证它具有能够取得优效的理据和机制;其二,业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其三,具有其实施条件的客观环境。所以不像果子在树上那样地自然成熟而落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中外语言教学研究界都承认,没有最优化教学法,只有最适合具体社区、学校、班级和师生需求的教学法。我国动辄抓着国外的某种新鲜假说而掀起先进教学法旋风并不正常。所以我们最好心平气和地、理智地看待、选用不同的教学法。因此,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永远是一个推翻一个这句话如果把推翻改为推进就符合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史了。因为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并不像政治上的改朝换代,新的出来了,旧的仍会使用。1999年美籍华人学者刘骏在美国从62个非英语国家17800名英语教师抽样800人,专门调查他们喜欢使用什么教学法。结果发现爱用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者竟各占52%,喜爱其他教学法者也达十种。这个调查结果在龚老师接任理事长的杭州年会上刘骏曾报告过,其后又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两期连载。不说国外,国内不是存在作秀式的公开课吗?这里何谓作秀呢?就是公开课上用的方法与日常教学用的方法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正说明外语教学法是在多种并存中不断发展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任务型教学能被我们课标研制专家选中,在满足其要求的条件下肯定是可用的,且必有其长。但要求分布在发展不平衡地区的两亿学生都用它,对于向后代学生负责的高级专家来说,似乎太勇敢了一点。就是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也主张用辩证观点处理这些问题。程晓堂教授以香港和比利时北部的实验为据,作为在中国港澳台沪以外地区可能大规模推行任务型教学的根据,似乎也应该再斟酌一下。因为香港曾经被英国长期统治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荷兰早在1646年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英语教学,英语早已是全国通用语。比利时北部的情况我们不知道。但比利时全国人口有多少却很明白,即使全国男女老幼都用任务型教学学习外语,也只是我国中小学学生总数的若干分之一。所以,程教授最好说明任务型教学定型实验之地印度邦加罗尔的学校外语课是否全用任务型教学。邦加罗尔是印度高新科技区,而印度又经过英国很长时期的殖民统治,直到独立后还以英语为官方语,近年才改为工作语。印度现在是否全国学校都用任务型教学,程教授也未说明。据我们所知,世界上只有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曾以指令在全国采用一种教学法,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当前全球课改的三大共同趋势是多元性、选择性和基础性,在举世无双的英语教学大国让教学法多元化似乎有其道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四,程老师说的做了大大小小实验的我们似乎是一个特指的群体。大大小小实验的假设、变量、样本以及体现结果的数据,我们以外的同行也较少了解。但是,正式引进并倡导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人主要是程老师所说的我们,以指示、著作、解读、宣讲、培训任务型教学的始作俑者也是我们。那么,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任务型教学是什么,就盲目开展教学,结果效果很差,别人抓住了说你这任务型教学很差,结果就把罪责推到‘我们’身上了。程老师讲出这种心里话,读者也替我们抱不平。因为任务型教学在国外并没个标准相,不同学者各说各的,就像庙里塑菩萨,女性观音可以塑成男性慈航道人,并且有根有据。所以结果就把罪责推到‘我们’身上了,是委屈了程老师所说的我们。不过程老师为小学、初中、高中设计的任务型教学课例,可得要认真考查其实施过程和实效,并且在不同地点、学校加以考查验证。不仅考验其结果,还得考验其课堂内外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如果真好,大可推出程氏任务型教学法,造福全国青少年。如果不理想,那就该作点归因分析,避免赵括论兵式的失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据上四点,崔老师有关大面积试验的观点还是值得重视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我插一句,我认为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学不是盲人摸象,而是盲人摸鬼。就是鬼本来不存在还在那里摸来摸去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在上一轮发言中所说的李鬼和他的老祖师、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都是鬼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还有一个是继承和发扬的问题。90年代初期我们介绍交际英语教学,那么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David Nunan就讲,任务型教学就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Peter Skehan就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任务型教学是根据二语习得领域里面的理论提出来的,这个没有关系,大家有不同想法,对不对?所以说如果有继承的话,它就是继承了交际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思想和做法,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这段话中讲的继承与发扬应是西方人所作的事,不是崔教授讲的继承与发扬。后者指中国人对本国外语教学积累的优秀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很好。下面有请崔教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刘老师放心,我们讨论的不是个人的恩怨,这个打不起来。再说,争论外语教学的问题跟我们自家有啥关系呀?所以说,这只是学术上的一个交流。我说两点:第一,通过刚才程老师、包老师还有龚老师关于二语的第二语言概念的讲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目前所谓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不能说是混乱,至少是个具有一个多样化的内容。为什么呢?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这几个字上我们就能看出来:第一,第二语言包括外语,包括原来狭义的第二语言,刚才程老师是这样(说的)。那么好了,我们考虑一下:外语的话,是不是习得的呢?它肯定至少在某种(情况下),不是完全习得的,那么你叫他第二语言习得,这个自身不就是有一定的矛盾之处吗?实际上为什么是这样呢?很简单,我个人感觉,它是因为不同的学者不同的人提出来了不同的看法,到了我们这里把它一锅烩了以后就造成自相矛盾了。所以说,我非常赞同刚才程老师说的观点——我们(要)借鉴,实际上我也是这样的观点,我说一定要充分的,我用了充分两个字,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理论。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充分地结合中国的情况来进行。其实我也不是说批判或者指责程老师他们这个东西没有做好,我只是说,在目前我们英语教学里存在着一种现状,我们从大范围来看,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责任,它实际上就造成了这么一种现状。这里提醒大家,需要我们各位学者、我们在座的教研员、我们一线的老师、我们共同注意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第二语言习得这个概念,这个说法本身,就看出来理论本身的多样性,我们在采纳吸收的时候一定要以我为主。就是说,按照我们的需要,按照我们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吸收、借鉴,这是一个。我再举一个例子:刚才提到交际的问题,今年7月份,在广外,有一个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我听了Widdowson的发言, 他在交际教学方面写了很多的书。他自己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要为了交际教英语,(*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自订的英语教学大纲就是这样提的)而不要把英语当成交际来教。(*1978年Widdowson写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曾流传四海,被奉为先进的经典性大作。)那么这样来看,他们的东西也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原来说:我们要在交际当中使学生体验英语,学到英语。据此我们应该看出来,Widdowson本人的理论、思想也是在不断发展,国外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我们自己的情况,为我所用;另外一个,还要注意全面。你不能说我就喜欢这种东西,我就只盯着这一个理论。需知还有很多种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事物的问题。我们在吸收的时候要注意全面地来看,而不是说仅仅盯住哪几个人,哪一个流派。这是我说的第一点。第二点,程老师也提到成熟的问题,可能刚才我没有解释好这个成熟的定义。其实,程老师说得很对,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所谓的成熟是,不要拿过来就用,首先要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我想程老师可能在这方面应该做得很好,他自己先做了实验。但在其他很多地方,其他很多人,他不见得做到这一点,对不对?我们就是说,你得自己充分考虑好,如果你自己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你就匆匆忙忙说,哎,我亲身做了这个东西,拿过来就推广开了。我不是说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成熟,只是说把国外的东西拿来之后,结合我们中国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再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成功了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我想这也是符合科学流程的。我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一点我解释一下。但是确确实实我们在英语教学里面,就存在我刚刚说的这种情况,存在这种不负责任的实验的状况,这是我要表述的第二点。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老师从我国外语教育实践的角度和国外语言教学研究各说各话且力求不断更新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说明:虽然当前国外已用二语习得收编了外语学习理论,但实际上所包含的自然性或脑内的习得研究成果的功效仍取决于教学的外部环境。比如,当代二语习得论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内容是:通过语言的外语变量来解释学语机理,如洋泾浜语、文化迁移等等,尤其是目的语输入的特点。而学得理念中的环境因素,却是目的语使用情况以及各种教学媒体和社区对目的语的价值观等等外部条件。所以广义二语习得论所包含的学习理论有点类似从习得角度对传统学习理论收编整改。我们还不能把它囫囵吞枣地引入运用,而要通过实验弄清楚,哪些条件下可以以自然性习得为主,哪些条件下可以以自觉性学得为主。在实验方面还得注意:以课标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设计的实验,可能收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果,且其样本的选择及规模也得注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我继续他们刚才两位提到的话题,就是关于所谓的成熟、西方理论和东方文化的这些问题。我觉得,在这里头,咱们中国有一种民族主义。什么叫民族主义呢?就是说,这些都是西方的理论,这些西方的理论不适合中国!我认为,咱们不能一概而论。在座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共产主义理论就是西方人提出的,共产主义原先提出来的时候,马克思也没有来过中国,列宁也没来过中国,但是咱们就把它给接过来了,接到中国来了。我不是共产党员,包老师是吧?(包:我还不是。)你也还不是,那咱们俩都是共产党外的。那么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经常在想:共产主义理论说什么呢?是说,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这是马克思说的,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我学了一点东西。那么你想,咱们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严格定义来讲,根本就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所以如果要这样说,咱们中国就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咱们就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啊!但是我们现在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对不对?所以呢,为什么咱们还在用这个思想呢,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把基本理念用到中国来了,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好,我们借鉴了他的理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的这段话正好印证了崔老师上面发言中主张对国外的东西要经过消化、实验,然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说法,这不是狭隘民族主义。中国引进马列主义,并用作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可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比如,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等等,没一条是马列主义著作中写了的。而中国革命创造、掌握这些法宝都是经28个半布尔什维克等左倾路线通过流血实验而得出的反面结论。因此,借鉴决不等于照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说到这里,我也有个想法,他们西方人,包括我们很多中国人认为,比如说,任务型语言教学不适合中国的一个主要的问题,说:东方文化就是背诵啊,就是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啊,就是死记硬背啊,就是唯唯喏喏啊……我认为不对!我们的学生被他们模式化了。我并不认为我们的学生缺乏批判性能力。那天,郑文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老师去学校做调查,问学生喜欢不喜欢某某课。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喜欢这个课。最后老师就把他叫上来说:谁让你说不喜欢啊? 然后学生就拿回去乖乖地写上: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实际上我们的学生是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他们是有创造性的,只不过我们的这种体制把他们给限制住了,不让学生有思维。所以这样一种教育和思维方式把孩子们的创造力给束缚住了。为什么说中国人没有创造性我不相信?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虽在国外,不都是在中国受的大学教育吗?从小读的四书五经,他怎么到了美国就得了诺贝尔奖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我采访过天津的、重庆的两个地区的学生,学生很喜欢任务型语言教学。学生说:我们不愿意天天做多项选择题,我们就喜欢这样的题,能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能表达我们自己的思维。但是老师不让做,这不是学生的罪过,是体制的问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不是文化的问题。孔子当时也没有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不对?孔子也说学生想不出来的时候我再告诉他,这不是启发性思维吗?所以可以说是中国人创造了启发性思维,就是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先创造出来的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这不就是大量的输入吗?只不过我们自己在这一点上缺乏认识。所以我觉得倒是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不大会去创造出一个东西。但实际上也有很多创造。中国外语教学法是非常多的,但是没有经过实践的研究,没有经过实证的研究,所以就无法成立,对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这段话可能说急了一点,以致表达中有几点口误性的欠妥之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自然性不等于创造性,自觉性不等于无创造性。当代二语习得虽包含了以前的语言学习理论,但其核心仍是自然性地习得,坚持通过交际掌握目的语的论点和坚持使用习得术语即为明证。反之,自觉性学得并不等于死记硬背,只是根据学习心理不排斥背记而已。国外也先后宣传过几种认知教学法,其理念应是自觉性学得。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受到了束缚,其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文化之负面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自然性习得与自觉性学得对创造性的影响是中性的。此外,多项选择只是一种练习技巧,在合适背景下也可使用的题型,只是不可滥用。而若反思滥用多项选择题的缘由,也在于我们当初接触到此一题型之时认为是先进的,而大量照搬于高考试卷之中,导致指挥日常教学,于是成灾了,这与自然性习得和自觉性学得并无关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以龚老师的身份去采访学生,对其应答宜有剖析,而不可顺我者昌。比如,学生说,我们就喜欢这样的问题,能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能表达我们自己的思维。似乎要想一下,中小学生的思想、思维已很复杂,他们学到的英语结构形式有多少?能够表达吗?而且这符合龚老师秉持的大量输入而自然吸入的信念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龚老师引证古贤的话来证实大量输入式自然性习得的正确。这值得称赞与反思。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学者能引用自己的传统性正面学术成果来验证我们的外语教改,而不是只用西方/外国的先进理论来教育自己。值得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孔子的启而不发之类名言的内涵与语言习得理论挂不上钩,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中的破字很重要,它不但说明此句与i+1的大量输入无关;相反,正好说明必经艰苦学习后,才能自然地运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四,中国人提出的许多外语教学法并非完全脱离实践或全不作实证研究,只因我们自1862年开始学校型现代语言的外语教学以来,一直以西方为师而坐在学生位置上心安理得;同时政府不够重视,在科研管理上以大驭小,外语教学研究排不上重要位置,得不到支持。所以把不能成立的责任归因于技不如人也太自谦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那么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我再说两句,我认为我们现在没有理解什么叫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是说不教语法。晓堂也是Peter Skehan的崇拜者,在1996年的时候,Peter Skehan就提出来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个教学目标(pedagogical goals),即准确性、流利度和复杂度(accuracy, fluency and complexity)。我们还没有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时候,实际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就提出来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个目标,第一个就是准确性。交际语言教学阐述的交际能力的第一个要素就是linguistic competence, 这不就是语言能力吗?只不过我们没明白,不知道人家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就盲目地提倡一种东西,然后就影响了我们的语言教学,当然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看到了这种状况,实际上罪不在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没能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有不同的主张,也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主张不讲语法,有人主张要讲语法,对吧?所以我觉得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先明白人家到底说的是什么,我们再去批判,这样在看准了它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出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的理论,这是我的一个想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这段话极好!因为他揭穿了我国外语界以片面的理解崇奉国外片面性理论(即同一标题下多种说法之一,乃至之一的部分理论)的真实。但也要反思一个事实,我国最先得知国外研究成果并加以介绍宣传的人是那些所在单位有外汇订阅原版外语期刊和优先得到出国学习、考察的单位和学者,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引介与宣传也不例外。龚老师和程老师似宜责备一下那些最先引介、宣传,要求全国运用任务型教学并占据有利地形的学者和执权者,他们才是导致没明白人家到底说的是什么而遭受批判的始作俑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刚才崔老师和龚老师都是提前结束他们的发言的,值得表扬。我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他们还是希望再来一轮。但在座的老师也跃跃欲试,希望参与讨论,再进行一轮后,我一定也让大家有机会参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概括第一、二轮的发言,直接、间接地辩明了三个实质性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当今二语习得已包含了外语学习理论,但其核心观点仍在自然性习得,自然性习得与自觉性学得与创造性思维之强弱不相联系。习得主要从大脑内部活动研究怎样掌握语言;学得主要从脑外教学环境因素和学生智力特点研究如何掌握语言,两者不能完全分割。但就我国学校外语教学而言,自觉学得才是主要途径。至于西方之所以称二语习得而不称外语,可能与西方研究外语教学向来以母语习得为参照系,且泛称二语可以包含母语以外的各种语言学习,既可在联合国讨论语言教育问题,避免因用外语而引起的民族情绪,又有利于将二语习得建立为独立学科,同时避免语言教学、二语教学、外语教学、通用语教学等术语上的交叉与纷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实际是交际教学法,从强交际观到弱交际观,西方立论学者各有不同阐释;我国引进后用以宣传此法并指导全国英语教学的书、文,也有点各说各话。主张二语(自然性)习得者主张用任务型教学,主张自觉性学得者也可想出办法应对任务型教学。于是出现了课堂作秀等混乱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责任不在广大教师和外语教研员,高级学者和执权者不妨反思一下。但辩论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谋求改进。任务型教学来自西方,西方对它的一个共识是:没有认为它是先进教学法。西方学者也很少有人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英语教学大国,在没有在不同发达的地区、不同民族的学校、不同教学条件的学校,对英语具有不同运用需求的社区进行规范、可靠的实验并科学评估其结果之前,就在全国中小学一律实施。相反,西方的一些知名同行专家如威多逊(Widdowson),虽然在1978年出版过名著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而2007年他在广州却说我们要为了交际教英语,而不要把英语当成交际来教。以此次辩论之乙方为代表,主张我国学校外语教学要依靠自觉性学得是就全国大面积而言,并非说任务型教学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怪物;香港也是我国的一部分,他们有使用条件就用嘛!只是不宜把任务型教学视为先进,在不具备条件的广大地域也强制使用,而把可以带来实效的自觉性学得视为见不得人的落后标志。借鉴全球课改追求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多元性,辩论的甲乙双方似可在这点上达成共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双方同意在学习顺序上二语可以包含外语,而辩论的焦点是:两者在教学目的、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是否不同。如果存在不同,那么自然性习得与自觉性学得就必选其一作为教学依据性的理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四、第三轮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现在进行第三轮,从包老师开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从概念落实到课标订的任务型教学,甲方开了不全用和在实施中与我国积极经验挂钩的口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我们这方面对于依靠自觉性学得的讨论可能还要继续下去,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但是我个人不同意我们的英语外语教学既是二语习得又是二语学习,这是非常非常矛盾的,自相矛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老师说的矛盾来自四个方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习得这个术语产生于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西方学者早先认为,习得指通过接触、拾得等途径自然地生成第二语言,学习指通过有意识地教学去学习二语,所以二语习得指在自然或讲授环境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无意获得一门非母语语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摒弃了以乔学为据的心灵主义习得论,认可了多种学习的作用,并以习得囊括学习。可是他们仍认为二语习得包含自然性习得和引导性习得。前者指在交际中无意识地学习,后者主要集中于语言系统并可采用讲授方式。而两种习得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他们承认学习作用看,二语习得论在向自觉学得靠拢,而从他们研究框架的发展看,仍是从语言学理论出发,主要研究学习者对目的语、习得/掌握的过程、学生的个人因素和学习策略、课堂中交流和正规指导的习得功能。他们没有关心作为学校一门课程必须对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使用范围、教学途径、评价取向等都从教育角度加以妥善处理。于是二语习得论的内部就产生矛盾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二语的定义仅以学习顺序为据,母语之后学习的语言都属二语;甚至一国之内的少数民族孩子先学会通用的官方语,再学本族语,那个本族语也是二语。因此,作为二语习得之目的语的语言及其学习环境、目的、内容、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二语习得这把伞遮盖不了,矛盾就来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西方研究二语习得的权威学者如Rod Ellis等人多次论证了在教学中对目的语应该区分是二语还是外语。更大的语言教学研究权威H.H.Stern对此早有界定。如果以广义的二语习得论来抹煞这种区别,自然会引来矛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四,西方学者虽然摒弃了心灵主义习得论,而仍坚持使用习得取代学习,认为学习这个术语可能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相联系。他们似乎忘了,任何生物有机体对生命无关重复性刺激的排斥反应逐渐消退的现象就是最简单而普遍存在的学习过程。人们通过学习形成的动力定型(习惯)都含有S-R因素。另一方面,既然以乔学为基础的习得一语含有心灵主义性质,采用习得以代学习,是否考虑学习走上心灵主义的路子?矛盾又来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我也同意程教授、亚夫谈到的,我们要学习、借鉴。关键是我们要学什么东西,借鉴什么东西?我们需要有学术话语权,但学术话语权是不是你的话语权?是不是照别人说的?是不是合乎我们的实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十七大的主要精神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急于求成。据我所知,香港地区的外语教育,包括我们东亚其他几个地区,也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南韩几个国家的外语教育,并不怎么成功。而且在英国BC的杂志上专门谈了,在香港地区Nunan所组织的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实验已经失败,已经无法做成。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至于说程教授搞的几节课的实验,我们还是抱有希望。不过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是我们个人提出来什么还可以,如果在《课标》这种政府指导性的文件当中作为统一要求提出来是非常不严肃的。何况个人实验仅仅是特定地区、学校的几节课,以这个实验去实证任务型教学在全中国的有效性,那就确实有问题了。现在不是鬼还是逵的问题(*引自龚亚夫老师第一轮发言中有关任务型教学的观点。),关键是适不适合我们使用的问题。那么西方提出的东西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借鉴?一定要学习、借鉴,不过要结合中国国情。包括共产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我们中国共产党都结合中国的实际去运用;我们没有采取城市暴动,却采取了武装斗争和继承了农民起义的经验,所以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成功。外国人没有教我们这样办。关键是我们发展了,我们创新了,我们绝对不是照搬过来,否则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我们学习借鉴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但我们创造性地结合我们的国情,然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所以说,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适不适合中国实情、实际,我们今天来不及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可以专题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可以说明一切。我们有一些体制性问题,不是我们教师,不是我们学校能够自己解决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活动,是由行政主导的。但我们这样一个大的传统文化,好多东西是不能够一天两天就改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能让我们中国外语教学取得实效,这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另外,任务型教学提倡体验,提倡实际(用语言)来做事,提倡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以这些作为全国使用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从教育说,还有点自相矛盾。另外,基教外语课就那么一千多个课时,我们怎么能够读书破万卷,下笔怎么能够自有神?我们在座的每位,包括我们的专家学者们,我们到底读了几卷?所以说我们还是要讲实事求是,这是马列主义的灵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老师以我国革命创新马列主义为据,以基教学生学习英语的课时为据,说明借鉴国外的东西要创新,运用任务型教学缺少必要的投入和条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好,下面我们的进度要加快了,请程教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刚才崔老师提到了二语习得可能是矛盾的。为什么呢?如果说二语既包括狭义的二语又包括广义的二语的话,那么习得,这个自然习得与二语放在一起好像不太通,我理解的对吧?但刚才包老师也讲了,习得这个词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已经不是20年、30年前Krashen说的那个纯粹的习得了,至少在我看到的文献里边是这样的。那么习得(与二语)这两个词加在一起它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就包括了外语教学,包括了在课堂上进行外语教学,包括了在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并不矛盾,当然,它取决于我们怎么使用这个术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这段话在一、二轮中已一再谈过了。在读者看来程老师所说二语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就包括了外语教学,……包括了在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这句话似乎可加一个限定片语就学习顺序说。因为二语习得在教学目的、内容、途径、评价诸方面都包括不了外语教学。更不说它坚持使用习得而不用学习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我插一句啊,那你说习得包括不包括学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现在包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就是说习得也就是学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也不是那么简单说。我说习得包括学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也就是说原来Krashen对习得与学习有所区分,现在,(学习)随着发展都已经被习得所包括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可以这么说。具体怎么理解呢?有文献反复强调: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is now blurred. 大家都知道这个词 blurred,就是模糊了,这个定义早就模糊了。这也是为什么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了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这个术语。我做一个补充,仍然讲任务型教学。刚才我说我拍过几节录像,我认为做得还不错。但是,《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不是说我自己提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我拍了几节课,课标组就说:好,我们倡导任务型教学!我想课标组不至于这么草率。实际上我们在1999年起草《课标》的时候,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龚老师、张老师都在场。当时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倡导任务型教学?作为一项新的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新的时期的外语教学任务,我们需要向教师们介绍这个领域国际国内发展的一些情况,包括出现的新的教学途径、新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出现的又一主流的外语教学思路,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向教师们介绍,倡导教师们尝试、研究、学习任务型教学,我们觉得是说得过去的。如果我们在课标里面不提供任何新的教学途径的话,那么教师们会问,你制定出这个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目标,用什么途径来实现呢?这又是一个大的问号。那么,是不是一个教学途径需要引进以后,用三年、五年、十年的时间做实验,然后才能推广呢?我想这个做不到。交际语言教学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做实验了吗?没有吧?或者说交际语言教学当时在欧洲推广的时候,做实验了吗?肯定有小范围内实验,但绝对不是说,我先实验五年、十年,确保这个东西没副作用,而且很有效,然后再去推广,这个永远做不到。那么任务型语言教学实际上到现在已经发展了至少将近三十年了,它在很多国家很多地区都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当然现在还要进一步的改进。那么我们引进到中国以后,我们就是结合国情,所以我们把国外的理论借过来,考虑国情,我们设计自己的教学的一种方式,对吧?然后去逐渐地研究、尝试,然后去逐渐地推广。而且《课标》反复讲,鼓励教师们去尝试、研究,并不是说一定要用任务型教学。有很多教师这样问我,是不是一定要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我说没有,《课标》也没这么说,对不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课标说,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接着以半页篇幅解释任务型教学,其后又仿邦加罗尔实验用五页篇幅提出了四个任务型教学的案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座的教师包括没来的很多教师已经在积极研究、尝试任务型教学,我觉得都在小范围内做,没有说国家有一项政策,全中国的中小学都是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一点做不到,我也不愿意看到,而且也不可能。即便说是在我刚才说过的中国的香港特区和其他地方,也不是说每节课都用任务型,不是这样的。我在讲课时公开说,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单元,可以有小的任务,可以穿插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某一个环节,大的任务你可以一周做一次就不错了,不是天天都在做任务的,所以不是说百分之百的任务。但总体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路,到目前为止,课标组还是坚持的。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老师这段发言有三点值得注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立足外国文献,似乎认为引进任务型教学就是结合国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制订课标追求猎外国之新,不是追求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课标并不要求只用任务型教学,也不要求天天用。这话极对。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两方的共识。但若按程老师所说,任务可以穿插于教学环节之中或仅在一周中做一次,则任务似非任务型教学,而成了一种可以选用的具体方法(技巧)了,且课标的文字虽没这样写,但在我国作为指导性文件的课标实际上已被指令化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下面请崔教授继续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根据前面这一番谈话,因为最后一轮了,我想稍微总结一下,替刘老师说句话。基本上,在对待国外理论方面,至少说从理论层次上我觉得我们是一致的观点,就是借鉴、吸收;但是,要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龚老师特别用马克思理论为例,我是共产党员,我们中国更强调马克思普遍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邓小平的话来说:那就是实事求是。所以这一点我们大家是一致的,存在共识。第二点,谈到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个人的看法是:任务型教学是个好东西,比方说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动起来也好,培养他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条件是有足够的课时,和学生具有先用英语做事,再学习用以做事的英语),尤其批判性思维,我很赞同。如果大家感兴趣呢,我推销一篇文章,我8月份在《中国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我们为何与诺奖无缘》,探讨什么阻碍了我们拿诺奖。我在文章中提到,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呢?其中一个原因就跟我们的教育禁锢了人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有关系(*这句话似欠全面),所以说我很赞成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是有一点,我这里想提醒什么呢?第一,任务型教学是好东西,但是好东西要用对地方;第二点,好东西还有其他的,也可能有更好的或和它一样好的东西,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虽是好东西但它不是唯一的,除了它之外,还有很多供我们备选的方案。为什么我这样说呢?程老师说:我在《课标》里没有说必须要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我只是说倡导。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来讲真是挑不出毛病来,程老师很聪明,要说起来是无懈可击。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说,我们意识到,《课标》是代表国家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那么这个文件,它的导向性太厉害了。比方说,你说提倡任务型,你去听课,你要是没有看到任务,那么这个教师讲的课就糟糕了,你想得个优质课,不可能,对不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老师这段发言有两点值得注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务实,尤其是后半段,这是讲实话,不是PK。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在转述任务型教学的功能时似乎有点言过其实,若被人挖取而宣传之,你崔教授就难以申述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我插一句,我觉得去年在青岛搞的高中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的并不都是任务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不,程老师,你不要什么都放到和你自己有关,我只是泛泛地讲。(笑声,掌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你说的那个优质课都是任务,关键是我们看到的优质课不都是任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看来要区分任务型教学与任务的含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你说的青岛那一次,还有其他很多地方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青岛那是全国最高级别的比赛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那么,现在就形成这么一种情况:你这种导向作用,我几次跟龚老师交换过意见,交际教学法不反对讲语法。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就因为这个误解,因为各方面原因,就导致了教师们不敢讲语法。教师们一看到听课的人,不讲语法,听课的一走,该怎么讲就怎么讲。你说是不是这样?(笑声、掌声)这个导向作用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教育行政体制的这种深层化,因为毕竟这种大一统的导向实在是太厉害了,搞得教师们无所适从,然后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现象。(掌声,笑声)这是一点。另外,刚才也说到《课标》的问题,正好在座的几位都是制订课标的人,我没有参与这个,我想问一个问题,有一点我不理解的:《课标》里面有一、二、三级目标说:一级要唱多少首歌曲,二级要唱多少首歌曲……我回去之后我就自己算了算,我说完蛋了,我一级都不到,我一共也唱不了几首英文歌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你唱不到一级并不等于学生唱不到一级歌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句话虽有点PK味儿,却是真话。但是程老师可否反思一下,你学四种外语了,你能唱多少外语歌?你和崔老师都学好了英语,但达不到课标的一些要求,这怎么解释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我解释解释。我就觉得我们不要把目的和手段搞颠倒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和其他方式,但是它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交际能力里面肯定不包括唱英文歌曲的能力,对不对?这里,也可能我的看法不对,比较粗浅,也许正像程老师说的,我的水平没有达到学生的水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我再补充一句,因为什么呢?时代不一样,我上小学时没有地方听歌曲,我怎么学歌曲啊?不能因为我们不能学歌曲,就不让小孩学英语歌曲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但是有一点,唱歌是一个特殊的能力,不是普遍的语言能力,虽会讲话,不代表在座的老师人人都会唱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非常善辩啊,我很佩服崔教授。下面请龚老师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程两位都是外语界拔尖的学者,两位都善辩,只是立脚点不同。此外,崔老师可能年龄稍大一点,所以距离年少气盛远一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崔老师提出的问题,确实涉及到任务型语言教学当中的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我首先讲这个,这里头涉及到所谓真实世界的任务和教育任务的一个区别,就是说所谓real world tasks和pedagogical tasks,这两个区别有什么呢?就是说,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解来讲,所谓真实世界的任务就是学生毕业之后,学完之后他应该在真实生活中能用到的任务,这是真实世界的任务。课堂教学的,比如说唱歌啊、猜图片、做游戏啊,这都属于教育性的任务。那么,我们既然要学外语为什么让他会这些东西呢?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说法来说呢,这些活动虽然不是学生今后生活当中所要用的任务,但是这些活动它的心理的这种运作,它的这种语言的行为和今后生活当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相同的。所以通过这些教学任务能逐渐培养学生真正使用语言的任务,这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我只是说它们原来的意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从外国文献说,龚老师的解释不错。但这样一说,就牵涉到上世纪初杜威向全球和来华倡导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了。那个架势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相比,可称大巫;可是结果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个问题呢,我还是持这个观点: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应该真正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的理念是什么。我并不认同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任务型教学的这些课的运作方式。像刚才崔老师说的,好像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其实我作为一个老教研员,看过上千节的英语课,我坐在课堂里五分钟就知道他这个课是编出来的,是给我看的而不是真的。现在90%的课看不到真的了,所以这种课并不是真正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或者说没有真正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心理语言学的、认知学的这种基础。那么任务型语言教学它为什么要提倡做任务呢?实际上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会去关注语言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关注语言的意义呢?就是说当他去完成事情的时候,去交流的时候,他才能去关注语言的内容;那么只有当他在关注语言的内容的时候,他才能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仅仅去背语法知识。只靠语法知识是不能发展语言能力的,这是经过很多人证实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似乎是交际法通过交际才能学会目的语的总观点,任务型教学为什么有效,龚老师提到的2000年(版)应用语言学词典似乎解释得更简要,前面已注疏过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但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当中也分有强任务派和弱任务派。那么弱任务派实际上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presentation, practice 和 production,两者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最后的production 阶段是用任务来完成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采取的是弱任务型派的观点而不应该采取强任务派的观点。那么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过去在做句型教学,操练、背诵等等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也不是非常同意晓堂刚才说的我们《课程标准》要改成task-based, 我觉得还是不提这个以任务型为基础的,因为如果这么提,就等于完全都是围绕任务为核心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现在我觉得大部分的教学是一种task-supported,它是最后有一个任务让学生来做,让学生去关注语言的意义,关注真正的交流,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不讲语法,并不是说不教词汇。晓堂刚才也提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仍然有关注语言的阶段,它包括有语法的任务叫grammar tasks,或者叫做 consciousness raising tasks,这个简称为CR tasks, 这都是语法的任务,这些语法的任务实际上在交际语言教学当中也都是需要完成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真正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背后的心理语言学的基础,它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基础之后,用这些思想,用这些理论来结合我们中国课堂教学的实际,这样创造出我们中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来,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真正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理念,而只拿来了一些人家错误的东西去模仿,最后当然这个效果就不好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刚才的观点,要理解原著和原文,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很多的书要读,这是我的一个想法。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这一席话表示,尽管任务型教学来自西方,且《课标》中已经订入,但我们可以立足任务型教学本身多元化的特点,在实施时和我国的积极经验结合起来搞中国化的任务型教学。这个意思值得称赞。它不但为全国教师松绑,还使他们增强自信,发挥自身潜存的本领。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创新、改革,使课标真正发挥指导作用而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但龚老师这段话中也有三点值得注疏一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一,为什么90%的课看不到真的?不是老师乐于造假,而是上面逼出来的。这个上面除了指令之外,还包含课标和教材,只是教材是情非得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二,弱任务派又有多种说法,龚老师既赞成把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与我国积极经验相结合,又何必硬要从国外文献中去挤出根据来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第三,我国地域辽阔,像龚老师这样出身高级外语教研员又主管教材编写的人能听一千多节课,确实难能可贵。但还不知他到泥桌、板凳的教室里听过课没有?少数民族学校的英语课又听了多少?所以,了解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并不容易。像龚老师这些高级学者,最好不要把过去的英语教学一概简单化为只靠语法知识。大家不妨认认真真地总结一下我们自己的经验,比如人教社的经验。也可对比一下自己参加高考时的英语试卷和今天高考的英语试卷;几十年来我们都是只靠语法知识吗?大学者也不妨回顾一下自己学英语的过程,语法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是利还是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老师们,我们三轮交换意见告一段落,我觉得非常成功,上面几位老师非常遵守时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概括第三轮发言,辩论内容落实到课标关于教学途径的具体规定,双方都脱了长袍马褂,说出了心坎深处的潜在语言,尤其是甲方既对课标的有关规定诠释为不是处处、天天都要求搞任务型教学(*这句话系编者归纳),更不是要求全中国的中小学都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此理应鼓掌!而记录无掌声,可能听众还在等着瞧这些话能否在修订课标时被采用。甲方还提出可以本着多元化的弱式任务型教学,结合我国的积极经验搞中国式的任务型教学,这就为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在了实践中扎根、植根的机会,值得致敬。乙方以中国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机制和当前全国试行任务型教学的实际情况,配合甲方把任务型教学从先进神座上请到了人间;并让它可以享中国的人间香火。这就好办了。中国外语教学的人间香火就是学校里的外语课或者说在学校里学会外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具有依靠自觉学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下面就转入了大家谈。一会儿包老师还要讲一讲。每位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还有十来分钟了,我们延迟半小时,首先请包老师继续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谢谢刘老师又给我一点时间。我个人还是比较强烈反对把外国的东西借来。把外国的东西借来这是原话,而我主张学习后借鉴。我们在推广某一理论成果之前,应该进行大范围的实验前的研究,交际语言教学(CLT)没有做大范围的研究,所以它在全世界、在中国失败了。现在课标中提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信奉的仍然是交际语言教学那些基本理念。所以我本人和广大老师们不会同意。《课标》修改的时候还仍然执迷不悟地坚持这一教学方式,这是违背民主、违背科学的,是非常没有道理的,我觉得这是中国的悲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中国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的英语教学途径,是借鉴交际教学侧重功能的理论,结合中国经验,推行为交际而教的结构—功能法,有人称之为华氏结构——功能法,自1996-1999年,其效果已有验证。1999-2000基教司委托进行的《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调查》结果可以为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包老师,你不要说谁是执迷不悟,你得讲为什么执迷不悟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让包老师说完,让包老师说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我说完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编者作为读者来代为补两句:其一,执迷不悟的原因在于坚持以西方为师,认为西方的东西都是先进的。其二,程老师上轮发言已经说了,课标并不要求全国中小学处处、天天都搞任务型教学,只是实施一点。这说明如果课标修改时如果主事者仍坚持向全国倡导任务型教学,也可从中找出执迷不悟的原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我现在想把包老师的矿泉水都收走,因为它都是西方的。(笑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的这句玩笑话如果从辩论逻辑开个对应的玩笑,就可给他上纲到偷换概念了。因为辩论的主题不是排斥西方,而是要立足中国实际的需要与可能来学习、借鉴西方。人教社编撰的那套自义教起适用的中学英语,虽借鉴CLT而又以中国实际为立脚点,成为中国式的结构功能法教材,大家没说要把它像矿泉水那样拿走。而且制造矿泉水属于科技,可以拿来就用,与外语教学这类文化传承活动不能相提并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五、参加辩论会的10位教师发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因为在刚才的讨论中,双方的观点陈述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很多问题都是关于二语、外语,习得,学得,任务型等等,但实际很多别的问题没有说到。不过今天的时间很有限,我不希望他们完全垄断了这个会场,希望下面大家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场自由发言可看作群众反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A:尊敬的台上的各位专家,我是来自西部省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名中学教师,今天晚上的学术论坛令我感触很深。今天,中国教育学会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老师饱尝了一个学术大餐,这个大餐很鲜美,让我们的来访者,听众能够饱尝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量的大小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助餐。在场的专家们有名气、有锐气,更有大气,你们以你们的严谨、睿智、幽默捍卫自己的学术观点,又不伤和气,非常令人敬佩。同时让我们明白了,这次辩论不分胜负,通过学术观点让我们了解,这次改革是必须的,必要的,这次改革是变革,不是革命,让我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道菜,去品尝,走自己的路,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次改革是变革,不是革命,让我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道菜,去品尝,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这句话含义至深,肯定了第三轮发言中双方的心里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下面我要声明一下,因为时间很紧,希望接下来的老师能够谈谈自己的观点,就他们刚才所提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B:各位老师,各位专家,我是一名教研员,听了讨论会,我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首先,关于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讨论,我个人的观点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那么学习也是一样,学习有法,学无定法。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找出一种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是中国学生),这是我的观点。第二,任务型教学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我们不应该走向一种极端,我很赞成龚老师的观点,我们应思考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去理解任务型教学。对于从生活中来,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我们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一样。所以对任务型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我认为教学要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第三,对于《课程标准》的一些提法引起了一些争议,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来支持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老师有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发展的机会,虽然《课标》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或者不同的地方,但我相信,专家有这个能力,一定会和我们全体英语老师一道共同努力,一定会找到一个更加适合我们中国的教学的指导纲领。另外一个,也建议专家们,对于在《课标》里的语言的陈述,可以选用比较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一种描述的方式,关于任务型教学也是。我认为应重新考虑用词,还有级别的定位和描述,刚才崔刚老师就讲到他也不会唱一级的歌曲,学生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应思考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同时打造终身学习的我们。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着重点是读者/编者所加(以下同),加着重点的这些话能表示发言人对辩论问题的倾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谢谢这位老师,好,下面这位请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C:我当老师比当教研员时间还要长。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我提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其实,老师们可能更关注怎么样能抓住耗子,怎么样能做一只好猫,请专家们更生动形象地告诉老师们,怎么样做一只好猫,怎么样做能让学生得到发展。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倾向于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D:今天听了很多场报告了,觉得专家很辛苦,首先表示感谢。专家的理论我们觉得很高深,崔教授的讲话很实在,我个人比较赞同崔教授的看法。我们从一线来的老师怀着这样几个目的到今天这个会场来。第一,怎么能让学生高考得高分?第二,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用上英语。第三,怎么能让我们的教学不那么累。所以,我想不管是关于语言习得还是语言学得,讲得再清楚也不能解决我们这三个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们不喜欢根据国外著作来探究学术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E:听到专家们真实的思想,让我们能更深层次地思考外语教学。首先,我觉得外语学习不仅是在二语环境下可以习得,还有在教室(instructional teaching setting)里面可以习得,还有一种就是自学,也就是学生通过课本,通过磁带,通过阅读完全可以习得(*撇开国外定义看,第一个习得是真习得,第二个习得可能存在,但不常在,第三个习得是学得。当然三者都可纳入现代的二语习得论),只要他有足够的动力和毅力。第二点,我个人是赞同课程标准的出台,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外语教学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新课标里面的三条:学习策略、情感体验和文化意识,这是我们传统教学所没有关注到的。也许我们老一辈教学工作者已经利用了这些因素,但是他们没有把它提炼出来。尽管《课标》的实施,老师还面临很大困难,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是支持新课标的。第三点,关于国际教学理论,通过我个人的思考和观察,有很多的教学理论来自先进的西方国家,那为什么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论体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那么外国已经研究的成果,只要适用于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拿来用呢?(*辩论的焦点就是引进的外国成果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但我个人也希望我们本土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研制出适合我们中国的研究成果。第四点,对崔教授的观点,我有点看法,实验无论成还是败我们是一定要做的。(*崔是说把全国学生都纳入实验要慎重)语言教学,我们的初衷是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什么成败之分(*在提高质量上是有成有败的),应该说我们是不会失败的,因为我们有考试作为晴雨表,及时提醒我们的老师修整自己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这意味着课标应给教师以选择权。)。第五点我要讲的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把观点和论点放在某些概念的界定和教学教育技术的技巧上,而应该把外语教学放在中国更大的一个教育环境中来,因为不管《课标》制定得多么好,最主要是要我们老师来实施,中国教育体制,中国教师待遇,外语教师的进修,外语教师的发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把外语教学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考虑(*此次辩论的主题只是教学途径)。还有最后一点,关于教学法,我觉得以前的教学法不能说都是过时了,听说领先,交际法(communicative teaching)还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这些方法我们都在用,只是没有把它放在重要或主要的地位。关于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理念(*不是理念,是一种具体教学途径),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意指教学法流派),我们老师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不光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以后的后续发展,我想也有积极的意义。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E支持课标,勇于实验;认为教学法不是此起彼亡,也希望中国人自己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模式与技巧。但对教学法这一术语的理解还停留在纯经验层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F:首先我想说,心胸宽广的话,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我们互相学习借鉴,这个永远没有错。想想当年,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引到中国来,建设了新中国,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奇迹;邓小平他又将马列主义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一国两制,顺利地收回了香港,这是什么?壮举;今天,咱们的共产党人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什么?这是智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样需要这样的智慧,咱们的任务型教学同样是需要这样一个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说我非常赞同任务型教学,我也赞同咱们的课程标准,我也是一个在教育战线战斗了17年的一位老兵了,我能看到的就是任务型教学让老师们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说给老师们建造了一个平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的学生,乡村学生就能顺利的接见外宾了。我感觉老师的能力提升了,同样我也赞成应该发展出一种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从而促进我们整个教育的发展。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拥护任务型教学,但主张中国化。所说接见外宾、能力提升还欠具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G:其实大家忽略了一个辩证的思想,绝对的东西是没有的,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我觉得,我们双方辩论能不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习得和学得方面,在中国的环境下,我觉得永远都是学得和习得两得并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两得并举可解释为:根据条件的可能,两得都可。这是此教师的推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G:能够得到刘老师的赞成,非常高兴!我还想表达一个观点,语法一定要教,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英语学习的语言材料是无穷的,我们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穷的东西显然是没有效益的。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是此教师的实感,推论与实感相比,实感更重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H:我想发表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个机会挺好的,因为这是一个辩论的机会,可以使一些理念和观点越辩越明。我非常赞同崔刚教授的一些观点,我认为现在的《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国家英语教育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在我们国家是大一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由于这个纲领性的东西势必要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乃至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它的作用大于教学大纲。刚才几位专家都讲了,现在任务型教学可能是一派教学方法,但是它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土壤,需要条件,比如说目的语言的条件,学生语言水平的条件,(*还有使用目的语的条件)教师水平的条件它是一个好的方法,但它是不是适合我们国家的教情和学情?比如说,任务型在课标里好多讲的是鼓励教师设计任务,要贴近任务,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等等,像龚老师讲的那种强任务型的东西,让老师要设计这种任务,而这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束缚的东西,以束缚为主,教材很多是照搬过来的,里面根本就没有中国的文化的东西,学生思想表达不出来,学的都是西方的文化,这样的话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没有大量的输入,他怎么能够输出呢?所以我认为,作为这样一个含有政策分量的课标,老师们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作为指导性的东西是不是不太合适!课程标准组应该听听广大一线教师的声音。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这是一位有水平、敢说真话的老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I: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来自西部一线的老师,也是程老师的学生。在今天这个会上我能感受到三个词,第一个叫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个是认识,第三个是认同。这三个词也是今天早上程教授的报告里提到的。所谓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作为老师开过很多次教研会,应该说这一次教研会是我这十多年来参加过的最高规模的教研会,但是我能见到这些如雷贯耳的专家,跟他们亲密接触,让我们认识了这些专家和他们的理论,也用这种方式增强了老师的认同感。我今天一天的感受是,老师都比较关注的是怎么教或者是教什么的问题,也许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教师这个中介之上,也就是说,作为教材也好,教法也好,我们怎么去理解专家的思想、理念、观点,这就需要老师的认同感,我想这是程老师给我的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只有老师真正认同了以后才能在教学中效果达到更好,不然的话,专家在上面高高在上地指导我们,我们如果没有这种认同感,在教学中就没法付诸实践。这是我的感受,谢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认同感如果指无条件地认同专家的讲话,而专家又各持己见,那就麻烦了。所以最好先认识自己遇到的问题,再从专家讲话中寻找解决之道。这位老师的言外之意似为教师对课标的理据尚未认同,这点值得注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好,最后一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教师J:我自己也是教英语教了23年,就我个人而言呢,我喜欢任务型教学,因为我一直在教高中。但是,如果让我去教初中、小学,我可能就不会用任务型教学,所以说,我觉得任务型教学是因具体情况、因人、因事而异。另外一点,我认为任务型教学如果是这种情况,因人因事而异的话呢,它就不大合适在《课程标准》里只倡导任务型教学。正如刚才龚老师说到的任务型教学的弱任务模式,相当于我们通常说的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教学模式,既然它包括这么多东西,那么如果只倡导这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纲领性的文件的《课程标准》实际上就做了一个隐形的、硬性的规定,所以势必会束缚大家的教学思想。所以我总的观点,任务型教学应该是因人、因事而异,作为纲领性的文件专门倡导这一点,我觉得有一点欠妥,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表达简洁、明确,焦点还是应该立足于国情、教情以改革我国外语教学的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好,非常感谢在座的专家教授在今天的会上的精彩发言和他们的人格魅力的展现。同时,也感谢在座的很多老师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感到收获很大。我最后就想讲这么几点:我们这次会议如期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说原来提出来的友好地交流,彼此真正的了解,我觉得这个目的达到了。而且确实是和谐地、友好地进行了一场辩论,我觉得这个在我们学会的历史上来讲是很好的事。因为在我们学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曾经发生辩论抢话筒,然后多年结怨这样的事情。所以这次让我主持我就非常紧张,我就事先和辩论双方说好了,我的任务就是和谐二字,我就说不能吵架,要让专家们友好地来,友好地去,而且今后更友好地交流。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认真地学习理论,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又非常结合中国的实际,把外国的理论接受来,能够本土化,我认为这个是对的。我想虽然这几位专家他们的观点不一样,这个看法可能都是相同的。另外,我们在学习新的东西,目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人,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来解决我们中国的问题。外国人说我们人权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了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外语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别的人不能代替我们。所以呢,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就是这个目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确实是困难的,确实有很多的挫折,所以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说任务型、交际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呢,我觉得我们确实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外面的东西,是吸收来为我所用,同时我们还要总结自己的东西介绍出去,别忘了,今天讲的,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的体系,这是我们的任务。另外,今天在座的这几位专家,可能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到,彼此加强了了解,彼此加强了学习,而且会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存在绝对的分歧,当然具体东西我就不再说了。那么下面就请这四位专家像开场白一样,分别再说一句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老师既总结辩论结果,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天仁(乙方):我赞同刘老师最后的总结,就是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东西,并且又继承创新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且以我为主地建立一套符合于中国国情、教情、学情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教学体系来,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包表达了辩论中的共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程晓堂(甲方):我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想,关键不在我们几个人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信号,希望大家,在座的老师、不在座的老师,一起从学术的角度,研究的角度探讨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这是最初我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希望我们大家能进一步的讨论,我也希望向在座的老师学习。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最好加一个解决所遇困难的角度于研究的角度之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崔刚(乙方):最后一句话,不是这辈子的最后一句,是在这次辩论的最后一句。最后一句话我想说的是,中国英语教学成功或者改革的希望在于我们一线的广大的英语教师。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亚夫(甲方):我刚才说了很多反对或者不同意包老师的意见,其实从我自己实际的情况来说,包老师他们出版的杂志我是每一期都认真拜读的。而且呢,我非常赞同包老师他们,应该说是一批人提出来的对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一些现状提出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国确实需要这样一批人来首先提出各种问题,敢于质疑,只有敢于质疑,我们才能向前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对现状进行质疑,不能对外语教学理论提出质疑的话我们就不能往前发展。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第二点,我们的质疑应该是在一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了解西方的教学的理念和理论,然后我们看出他们有什么东西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我觉得我就特别佩服广外的王初明教授,他可以在这么众多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中提出自己的一种假设。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界需要很多人去做实实在在的研究,提出各种各样的外语习得的研究的理论,通过一代一代人的研究,我们自己的理论才能建立起来。其实我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主要想做的事情就是想看看西方的这些东西,到底哪些是不符合我们中国的情况的,也想提出来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我今天虽然没有提这些,没有赞同包老师他们说的很多观点,我想说的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家的概念,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去提出我们自己的概念,这样我们提出的才比较科学。第三点,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研究者确实需要到一线当中去更多地了解中国各种情况的不同的实际,了解教师的需求,那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做出的课程标准,我们提出的教学方法才能符合中国的这种实际的情况。另外(第四点),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改革,不应该只限于研究课堂之内,不能只限于研究教师,研究学生,而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之内,一个更大的环境之内去研究,包括体制,包括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思想等等,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内去研究,很多问题才能解决,而不是靠某种教学方法,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没办法解决外语教学当中的所有问题。谢谢各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龚老师发言的第一、第四点都很好。但在整个发言中只是穿靴戴帽。实质在第二、第三点。令人不解的是研究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为什么必须以研究西方、了解人家为前提?就算西方在外语教学方面是我们永恒的老师,我们在师事之中也得先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吧!我们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国孩子学习外语,为什么一定要服从西方的理论、事事由西方来当是非的裁判呢?H.H. Stern在他的名著中已提出了语言教学研究的三层次:基础层次——中介层次——实践层次,为什么处在中国这样大的实践规模中我们不能从实践层次研究,而非得跟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趋地做不合格的跟班才比较科学呢?最令人难堪的是,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订入英语教学大纲的为交际而教被课改一手掷入观点陈旧的垃圾袋,而威多逊在2007年说的为交际而教却被视作应该学习、借鉴的先进理论。这样的话,我们怎样搞自己的外语教育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刘道义:好,现在大会胜利结束,谢谢大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大家谢谢主持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六、读后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1. 这是一次可以载入中国外语教育研究发展史的辩论会。它的规模空前,发言人的代表性空前,辩论主题对建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体系的前提性价值空前,主持人作用的发挥以及辩论的优良学风都将对今后展开《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论坛》的学术研讨发挥示范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2. 就辩论内容而言,虽然发言主要涉及如何学习、借鉴国外理论,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以及《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等多个问题,且因时间关系对这些问题的阐述还留有很大空间。比如,先进理论的标准,借鉴与照搬的内涵及其实例,二语习得所包含的学习理论主要是拉多的对比研究、科德的偏误分析之类,并非我们熟知的以不同教学法流派为代表的学习理论。且纳入的对比分析等曾经传播一时的学习理论都作了批判对象。再如,当代二语习得也研究课堂教学,但很大一部分学者却认为课堂教学并不能改变二语自然习得的顺序。有位学者Long认为,课堂教学可以习得,但他的11项研究中,只有6项表示课堂教学可以加快语言习得速度。所以广义的二语习得的核心观点仍是习得。至于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其实质仍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变体,印度邦加罗尔实验即为明证。国外学者似乎并没认为它是先进的教学思想或途径。国内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以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学会语言作为制订外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则其目的必然是用语言做事,其内容必然是结合学生发展的学科知识,其途径必然是任务型教学一类的活动教学。如果这一个见解可以参考,则此次辩论就接触到了建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体系这桩大事的核心。因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必然是在中国国内学校教育中国孩子学会外语。如果侧重以脑内掌握外语的机制、结果、活动来进行研究,则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只具有人类的共性,即使选择广义的二语习得,也很难体现中国特色了。如果侧重从制约/影响脑内活动的外界教育环境研究,中国特色肯定能从外国先进中显现出来。因此,建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前提工作,也是解决当前外语教改中诸多问题的钥匙,那应是立足中国实际树立以自觉学得为主的教学途径的理念。所以这次辩论的内容落实到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3. 虽然甲方主要立足于国外文献,乙方主要立足于国内外语教学实况,但此次辩论仍在心平气和高品位学风中形成了一些共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1)对国外理论要学习、借鉴。但要洋为中用,不可食洋不化,也不可故步自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2)《英语课标》的政策含量和指导地位不可动摇。双方都认为应该学习中国革命经验,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在实施中又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与策略,从而取得革命成功并不断发展的光辉典范。在实施《课标》之际,应容许一线老师有较多的结合实际去创新处理的空间。甲方表示,《课标》并没要求在全国、处处、天天都搞任务型教学,且可以从弱式任务型教学出发,把3P教学等传统性的积极经验运用起来,即在实践中为任务型教学寻根、植根。这些诠释为甲方赢得了一些支持;希望修订《课标》时能予以明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3)参加辩论是为中国外语教改作奉献,大家都本着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讲实话,辩真相;不影响个人间的友谊,更不争输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11、12期,李永大根据录音整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9047.html

懵懂先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3月6日 17:00:30
  • 转载请注明:http://wswcn.cn/99047.html
投稿文章

胃酸过多的原因 胃酸过多该如何调理

同事的妈妈胃不好,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包括生冷辛辣,甚至浓茶什么的都喝不得,而且整天被胃部的灼烧感折磨着,经常口吐酸水,胃胀想吐,但是又吐不出来。 这不前两天又来医院,进行每半年一次的定期身体健康检查...
投稿文章

东莞火车站在哪里 东莞火车站在哪里地址

来过东莞的朋友都知道,东莞火车站(高铁站)有七八座,而且都不在市区内,是分散在各镇之间的,第一次来难免会让人搞混,有点分不清楚东西南北。 如果你要去接朋友,那你一定要问清楚他到东莞哪个站了,不然是接不...
投稿文章

808鼓机是什么(808鼓机简介)

每一个热爱Hip-hop的少年对于808鼓机都不会陌生,对于808鼓机最初接触是通过Kanye West《808s & Heartbreak》的人亦绝不在少数。 《808s & Hea...
投稿文章

好文:双廊穿衣指南 去双廊带什么衣服

我是小云哥,一个百变文旅人|从带你游云南到带走云南,作为旅游从业者,很多人都在问我一个问题——去云南怎么玩?线路怎么走?好吧,准备写一个云南旅行攻略。 感受一下苍山洱海的壮美,还可以骑车环海,去天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