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地之灵在哪_光遇30颗心兑换码

懵懂先生 投稿文章光遇地之灵在哪_光遇30颗心兑换码已关闭评论52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小窗幽记》,是明人陈继儒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生的格言小品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陈继儒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成十二卷,藉以突出他的人生十二字处世原则。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的俗谚。语者则或自儒、释、道之教,或为达贵官贾、寒清隐上下九流。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今清赏美文,颇有风致,箴言警句,莫过于此,真乃奇文也!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沈德先《安得长者言跋》)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获得一份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地,提供了心灵的明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对此,我们不禁喟叹,现在不仅是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只有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此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的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确实值得当今人们深思和借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集醒篇

一、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不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七、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九、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十、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一、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时,在行为上有了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而会觉得放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便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四、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厌,跟商人并无二致。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好客交友是令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的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五、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因此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是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惧,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反之,能洞烛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六、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者在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识破,故而不取;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倘若能识破这种虚假,就不会再浸沉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就个人而言,如果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处处清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得呼吸困难。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难可爱。而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的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天冷淡,后天又不得不分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七、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逢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措施。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重任了吗?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一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错误。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八、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食生活中,最能流露出来。因此与其不断去要求人家,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弱点,不如使其自我坦白错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白日喧扰,无暇静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易自我反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就如以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意长久,道理是相近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非,才是根治之道。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他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坦白,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九、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大好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多见世人死于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口。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非是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是豪杰?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枭雄寇盗,所谓欺世之豪杰,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发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的发心,即使才智足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实。豪杰之心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人贵自知而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十、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给予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减少这种不善的福分。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容许如此,人们也不容许太过清闲的人。人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为身体闲了,脑子却不得闲。每见一生辛苦的人,一旦退休下来,却不懂得如何排遣生活,过不了几年,就衰老而死这是上天吝福呢?还是人不堪无聊么?倘若能够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做些有意义的事,就不至于如此了,所以说习忙可以销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名声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也是累人的事。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完美的名声有时也会带来祸害。因此,如果遭到他人毁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声既然受损,就不易遭人嫉妒,而可以摆脱盛名之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一、人之嗜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们爱好声名气节,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的人,就像喜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时兴起,应该要有道德修养来改变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嗜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命,嗜文章的人可以为一句辞藻反目成仇,而以游侠自任的人却又打架有余,仗义不足。这些大都是客气,也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追根究底,不过是好面子罢了,于自己毫无裨益。更说不上什么有利他人。凡此种种,无非是缺乏道德修养所造成的结果。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原非坏事,知识名节为的是节操,文章为的是雅意,游侠为的是义气,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行之非真,而虚有其名。如果因为一时兴起而去接受它,等到厌倦了,又弃之如敝屣,就完全失去原意了,带来的害处可能比益处还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二、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作灾的恶鬼,明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虽不具备吉神恶鬼的形象,由于心念与之相通,心怀善念的人,自蒙吉神呵护,心怀恶念的人,自与恶鬼同途。任何善恶的念头,未发诸行为之前,在心中已然自己承受。心中充满恨意的人,心已在地狱;心中充满善意的人,由于善意带来的欢喜,便如同身在天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善恶而付诸行为的,在佛家又有三种承受的方式,一是今生承受其果,作奸犯科而遭制裁的便是此类。另外两种是下一生或是来生再承受。所谓吉神与厉鬼,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己。鬼神不能祸人,福祸惟人自取。为善的人心胸舒坦,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为恶的人心中充满蒺藜,本身形同恶鬼,还会有恶鬼不认他为同类,而黏着他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三、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双眼闭上,在梦里便不能自作主张。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又怎能了了分明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在白日凡事诸多主张,追逐声名美色,争强斗胜。但是夜来,眉睫才一交合,或为虎狼所追逐,或为恶人所包围,或与所爱而分离。即使最亲爱的人,梦中也仿佛对面不识。这与白日的意气风发,事事必以自己为中心大异其趣。然而,白日的自己又何尝是自己的主人,梦中以为真实的,白日不也一样以为真实吗?反倒是梦中的自己,说明了自己的渺小。好梦固然留不得,恶梦也避不去,较之受到种种环境牵制与命运摆布的白日,梦又何尝不是更真实的一面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有四大分离的种种可怕现象,称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都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所追逐的一切在永恒的时空看来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四、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烦恼束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这种以为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着,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承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本放下,连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的了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五、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将心中自伤伤人的棘刺去除,开放平易的心胸和人交往,是天下最令人舒畅欢喜的事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存有不平之气,在与人交往时就容易伤人,即使是闭门独处也会伤害自己。什么是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的荆棘呢?无非是埋藏在人心的不信任、嫉妒和自私,这些造成我们拒绝将心胸坦诚开放,即使在形体上与他人握手,心却背道而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是需要友谊的,友谊使我们欢笑、歌唱,更使我们患难与共。友谊就像一扇门,需要自己去挖掘,你不去扣门,他人如何会为你开启?你不打开,别人又如何进来?同样地,不把屋内的荆棘除掉,不但自己不能安居,别人又怎肯进来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有一首极可爱的诗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如果能剖去胸中荆棘,获得这样的友情,岂不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事?整个世界在我们眼中不是显得更完美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六、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要找一个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恶邻,有时是品德恶劣,有时是行为恶劣。譬如你要睡觉他练鼓,你要读书他唱歌。因为相处在接近的空间里,必定会有趣味相冲突的时候。但若将垃圾丢在他人门口,或是任由猫狗随地便溺,就令人无法忍受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众人相聚,难免有一些逢迎拍马,或是言谈粗鄙的人。这些在我们进入社会后,都不难见到。这时到底是与他们同声相应?还是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其实,无论是恶邻或是损友,换一个角度来看,无非是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定力。倘若我们与邻居吵架,也丢垃圾在他家门,放狗在他家拉屎,我们不也成了毫无涵养的恶邻了吗?很多事情稍加忍耐也就过了,即使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完全就看自己的把持了,如果定力足够,绝不会被人影响。能善自把持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他的试金石罢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七、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要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君子,还是没有品德的小人,只要在天将明时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就十分明白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在于君子以大我为出发点,小人则以小我为出发点;君子不以利而害义,小人却因利而伤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更头是夜将尽、天将明,也就是一天的活动将要开始的时候。人们追逐了一天后,大部分人在一二更时只求赶快入眠,明天好更有精力重新追逐。到了五更多已睡饱,便会开始盘算一天所要做的事情。这时君子和小人之间所想的就大大地不同了。君子想到的是如何竭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将份内的工作完成。小人想到的则是如何逢迎达官贵人,如何占人便宜,如何推托偷懒,吃喝玩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以,在这一天将要开始的时候,只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心中盘算的是什么,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就十分清楚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八、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以理智来判断所听到的言语,则心中自有主张。以品德修养来摒绝私欲,则心境自然清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如果不以理智判断言语,而迳以感情接受言语,往往会使我们犯下错误。因为感情是主观的,许多语言的发生只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发泄,这种话和客观的事实就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喜是怒,是哀是乐,经常在事后发现言过其实。如果我们在听话时不能分辨这一点,那么就会做下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所以一句话听到耳中,一定要以我们的理智来判断,说话的人是出于理智还是情绪,与事实有无出入,这样才不会被夸大的消息所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我们的心之所以不能清静,是因被私欲混浊,同时心胸也因欲望的逼迫而感到喘不过气来,没有一刻得到安宁。倘若我们能在道德修养上多下工夫,便可以知道有许多欲望是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这样便可减低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而使我们的心趋于平静。既然不会逼紧自己去满足私欲,自然能畅通胸怀去呼吸清爽的空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九、先达后近,交友道也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浓郁,由疏远而亲近,由接触而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先择而后交,则寡尤;先交而后择,故多怨。交朋友并不是容易的事,要获得真正的知己更是困难。刚开始交往时,看到的常是表面,在表面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虚伪的成分,并不能一眼看出。如果在这时侯推心置腹,就好像喜欢喝牛奶的人,看到白色的液体就喝下去,结果到了嘴里才发现是颜料,不仅自己不愉快,别人还要怪你浪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选择,由表面而内在,并对对方的人格有了相当的认识,才谈得上朋友二字。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决定对方是否值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交往,这便是先达后近,先疏后亲的道理。否则连长相都没看清楚,就登堂入室,翻箱掀柜,岂不是莫名其妙,哪会不招来怨尤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十、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身体躯壳不值得亲近,何况是身体之外带不走的东西?山河大地不过是个幻影,何况在大地上如同尘埃的我们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说肉身是一个幻而不实的东西,又说诸法无我,这对那些爱惜身体犹如至宝的人,不啻是当头棒喝。事实上,在未生之前,身体是不存在的,死后的尸体也不再是自己,而在中间活着的这个自己,到底幼年的身体才是自己,还是年老的身体才是自己?依照医学的说法,人体分解起来不过是一些元素罢了,而且三年前的元素与三年后的元素早已全部换过,也就是说三年前的那个身体,三年后已经过代谢的作用排出体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身体既然可以像衣服一样不断换新,又有什么可亲的呢?身体都不可亲,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尝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整个山河大地乃至于世界,都要在宇宙岁月中有如幻影一般地消失。总扩说来,都不过是幻像,何况是在这大地上如同尘埃一般生生死死的我们呢?又何必不断地互相伤害,执着不放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一、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寂静的状态当中,要常保持醒觉,但以不扰乱寂静的心境为优先。在觉醒的状态当中,也要常保持寂静,使得心念不致于奔驰而收束不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寂静就是让心中的种种烦恼止息。常人的妄念就像污浊的沟水,要止息妄念,就好比要将沟水止住一般。止住之后还要水澄清,使其变为不动的清水,不再起任何妄念。但寂寂并不是教我们像木头一样,所以还要有惺惺的作用。惺惺的心是明了的,有静有定,而心不迷,不迷就叫做惺。寂寂属于前念不生,惺惺属于后念不灭,寂寂里不许有无记,惺惺里不许有妄想。若能如此,便不会有什么烦恼,而随时随地都在禅定当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寂寂是不动的,惺惺是动的。寂寂所以自心不受干扰,惺惺所以不落在空定当中。若能做到寂寂惺惺,则能够在纷乱的世事中尽一己之力,常保自己心境的安祥宁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二、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孩童的智识并不多,但是其知识愈少,智慧却愈完整;成人的智识多,但智慧却分散而不完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和学问固然是由累积而来,然而,一旦累积多了,便成为一种负担,形成注意力和生命的分散。心力一时在东,一时在西,全着于外界而没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所以老子主张这时要为道日损,一天一天地减去妄见,而达到一种绝学无忧的境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孩童可以在一朵花中得到无上的乐趣,成人却无法长久地把精神专注在一朵花上。如果说智慧是指使生命活得更美好而言,那么,孩童确实比成人更易品尝生命的滋味。因为孩童单纯,成人不单纯;孩童完整,成人不完整。所以,许多智者主张活到最后要回到婴儿的纯真状态,这时候的心态和未成长时的心态,在感受上并无多大的差别,主要的分别在于一个会失去,而复归的状态则不会再失去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三、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燥,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能时时这样细查自己的身心,使不良的习气由多而少,最后渐渐地完全革除,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学问的真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闲居的时候最要将心收住。而忙碌的时候又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事情,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得罪他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大凡人在得意时,容易高估自己,而将他人看得一文不值。真正有学问修养的人,愈是在得意的时候,愈是言行谨慎,绝不容许心中生出骄慢的念头,因为他明白骄慢对人、对己都无益处,反易招祸。同样地,在失意时,他也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失意的原因无非是自己不努力,或者客观的条件不佳。如果是自己的不努力,有何可怨?如果是客观环境不允许,怨又何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学问在于使我们的人格更成熟,生命更圆满,凡是闲而妄想,忙而气躁,得意骄矜,失意怨尤的人,往往不能从学问中改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会有那些浅薄的表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四、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贫穷低贱的人,什么都没有,到将要死去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感;富有高贵的人,什么都不缺少,到将要死去时,却因对名利的迷惑而牵连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好象放下重担般的轻松;因眷恋而不舍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如同戴上了刑具般沉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死亡是公平的,它既降临贫苦之家,也降临富贵之人,古来多少皇帝梦想着长生不死,结果还是像升斗小民一般,任地下的蛆虫啃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对于贫贱的人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由于他们没有什么难舍的身外之物,因此,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所以,活得苦的人,死时常带着微笑。反之,过惯荣华富贵生活的人,对死亡却充满了恐怖,因为,他们在世上所凭借的东西,没有一样可以带得去。死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失去一切,还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因此,他们死时往往绝望恐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真正通达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对生死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即使贫贱,也不厌生,因为生命在贫贱之外另有乐趣。即使富贵,也不厌死,因为生命在富贵之中也有疲惫。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既知生,又何畏死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五、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看得透名利这一关,才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的界限,才是大休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古今多少豪杰志士,都在名利二字上消磨尽了。眼前的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升斗小民看不破利字,正如英雄豪杰放不下名字一般。因此,营营逐逐,竞志斗才,却不知名利自己到底可保留多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名加于身,满足的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名如好听之歌,听过便无;利如昨日之食,今日不见,而求取时,却殚智竭虑,不得喘息。快乐并不在名利二字,以名利所得的快乐求之甚苦,短暂易失。所以,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宁愿求取心灵的自由祥和,而不愿成为名利的奴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面对生死关头,没有人不心怀恐惧的,但是,仔细思量,未生之前何曾恐惧?死后与生前又有何不同?佛家论生死,在于心的生灭,心中如果无生灭,自然便无生死可言。看得透生死关,实在是指房得下生灭心,若能对万念都以一个不灭的心去相应,那么便是永恒的休歇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六、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心地浮躁的人,对事情一定无法有深刻的见地。胆怯的人,一定无法有超越一般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必然不能有意气激昂的志节。多话的人,必定没有切实去做的心。勇力过盛的人,往往无法兼有文学的风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浮躁的人,心没有一个专注和固定之处,自然对事情无法有深入的观察和见解。而遇事畏怯的人,只会随着人后去做,避免犯错,当然不会有超越众人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临到大难来时,什么都不肯舍弃,能不为自保而变节已是不错,又怎肯去慷慨赴义气,舍弃所爱和生命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好在口头上论事的人,必定无法切实地笃行,因为他做的速度远不及讲的速度,怎么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呢?而那些勇力过盛的人,凡事都喜欢以力气去解决。文学需要细腻的心思,他们的心气较粗,所以很少能体察文学中那种细微的雅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由此可见,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是良好的现象,惟有沉潜、卓越、慷慨、笃实,才会有文学之雅,而成为一个完美的圣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七、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美好的情思突然来时,无需佳肴,有书便能佐酒。不羁的情意一发,即使手中无物,亦可以云赠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饮酒重在情趣,若无情趣,再好的酒也是涩的。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就是得其情趣。佳肴是肉体的美食,一本好书却是心灵的美食,苟得其趣,一本好书用以下酒,更见美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侠情是不拘束的,世情赠人以物,侠情赠人以意。赠人以物有尽也有失,赠人以意无尽亦无失。以云赠人,千里随君而往,抬头便见,岂不更见情意的深致。其实,心中一旦不拘泥形式,情意又何在笺笺之物?彼赠人以云,我赠人以江月,又有何不可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八、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若对生命不能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的关卡,又有谁能看得破?尤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和叱咤一时的名将,他们的老病情状,更使人感到生命的无奈和可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陀在年少时,曾随父王出宫,游于四野,见到农人犁田,十分辛苦,疲惫的牛,受到鞭打,翻起的虫被鸟雀争食,他内心十分悲伤,感到众生互相吞食的痛苦。后来又见到拄杖赢弱的老人,萎黄不能起举的病人,以及家室送葬的情景,更觉得生命的无常,因此立志出家求道,以解决生命的痛苦,终于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广度众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看破了生死老病的关头,而将人的身体当作虚幻不实的东西。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而且心理的痛苦往往比生理的痛苦来得多,如果在心理上能够看破,就能够受苦而不苦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由于色身虚幻,所以,我是不实的,肉体之我不断迁灭固不待言,而心理之我也是刹那不住。过去心已过,现在心不留,未来心未到,这是将心理的我也否定了。我既不存在,又有谁在受苦呢?佛家讲把种种假象看破,便可以明了本来面目,也就是每一个人本来的佛性,这是所谓的得道。得道后的心态是一种绝对的喜乐和悲悯,不仅克服了生老病死的痛苦,还要教导所有人克服这种痛苦。美人迟暮,名将病老,更说明了生命本身的不圆满,所以需要我们去领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九、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听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真正地不拘于规矩礼数,并不一定要饮酒狂歌,虚假的庄重在大庭广众间看来既做作又不自然。能将世事看得透彻,自然不会过于重视功名,只要即时明白什么是最真实的,就能寻到让心性感到怡悦的天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礼数和规矩是用来与人相待的,倘若彼此都有真性情,又何必用礼数来绑手绑脚,加以限制,但是,一般人总以为惟有饮酒高歌,才能见出真性情,事实上真性情又岂在饮酒高歌?有真性情方有真放肆,没有真性情徒见其越礼而已。庄重自持固然不错,但若失却了本意,只图做给他人观看,那便是不真了,只会让人觉得忸怩作态,令人不舒服。世事看得透彻,功名也不过是百年一戏。人若活得实在,必不会太过于执着功名,即使是志士仁人,所求者无非是为众人谋福的大事,而不计较一己的私名。真懂得生命情趣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虚幻不实在的事情上,也不为无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保持身心最怡悦的状态,而不为人情世故所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十、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生活在世上若是一定要得到满足,到底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在还未老的时候,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自懂事以来,便识得世间的种种需求和期待,以致街上熙熙攘攘,难得一见满足的表情。人生待足何时足,许多人怀有出世的想法,却以待得如何如何来搪塞自己,总希望有个满足的时候,到那时再寻身心的清闲,目前则只图一时的满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事实上,欲望就像与众人同行,见到他人背着众多的财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财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财物也未能尽用。倒不如陋巷中的颜子,箪食瓢饮便能欢天喜地的生活。若能及早明白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也就不会为物欲所趋使,过着表面愉快,内心却紧张的生活。若到老时才因无力追逐而住手,心中感到的只是痛苦。在未老时就能明了这一点,必能尝到真正安闲的滋味。而不再像众人一样,如同瞎眼的骡子,背上满负着糖,仍为挂在嘴前的那块糖而奔波至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一、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云影烟雾中领悟到真正的自己,始明白肉身原来是拘束人东西。在鸟鸣声中听见了自己的本性,才知道感情和妄见原来是攻击人的戈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心性原来是不受任何拘束的,然而,我们却背负着肉身,时时要为这个肉身所牵绊,要做种种营谋来养活它。倘若对肉身起了怜惜之念,更要为它披衣带锦,供给山珍海味,直将生命做了它的奴隶,岂不是桎梏?佛家说色身是幻,就如梦、幻、泡、影一般。看到云影烟雾,悟见肉身也如云烟一般易逝,方能明了生命实不应为肉身所缚,而应如云影般不羁,烟雾般无束,自由自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禽鸟之声本于自然,吾人却因种种感情识见,对天地万物有所取舍,欣爱厌憎,以至所见天地均为情识所分割,心性也日趋狭窄闭塞,终至所见所闻,失去天真本趣。若能本于心之无妄,终能见无云之晴空,而不为情见的乌云遮去天地的本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二、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明丽的云霞十分可爱,但是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流水之音十分好听,但是听过也就不再留恋。人如果能以观赏明霞的心来欣赏美人的姿色,那么因色而起的障碍自然就会减轻。如果能以听流水的心情来听弦音歌唱,那么弦歌又何害于我们的性灵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彩霞固然美丽,但转眼就会消失,人间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太过执着,便是痛苦的开始。倾国倾城的美人,如同彩霞一般易逝,然而,贪恋彩霞而致苦的人不多,贪恋美色而致苦的人却很多。因为彩霞不易使人心生执着,美色却易使人牵萦挂怀,蒙昧思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说人的业障在起心动念之间,贪恋之念就如虫之吐丝自缚,一旦除去这种恶念,又有何物可束缚我们身心?若能以观赏明霞的心来欣赏美人,而不以必得的心来看美人,美色又何足以苦恼我们?正如溪声虽美,过而不留,以此心情聆听美妙的弦歌和一切令人易生贪爱的事物,也是过而不留,又有何事真能蒙蔽我们的心灵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三、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寒山子的诗说:有人跑来辱骂我,我虽然听得十分清楚,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我了解自己已经得了很大的好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深地品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世人最难以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侮辱,许多纷争和不快皆由此而起。愤怒第一个伤害的便是自己,每见有人气得双手颤抖,眼泪直流,或是咬牙切齿,身心都不得舒坦,若是还不能自止,便会操刀持棍,去伤害来侮辱自己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倘若遭到他人的辱骂,首先要反省是什么原因,若是自己有错,便加以改过,这样便能从辱骂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如果自己并没有错,那么便是对方错了,犯错的人我们应当可怜他,自己又有什么好生气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可以有种种好处,首先是战胜了自己,不因他人的辱骂而自我扰乱。其次是战胜了他人,他人若无理取闹,骂得口干口干舌燥,心跳眼凸,却毫无效果,结果自讨没趣。所以,当有人辱骂自己时,一定要把持住,不要为对方的言辞而动摇了自己,自我扰乱,为他人所战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四、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面前有赞美的言词,倒不如在背后没有毁谤的言论。在身体上感到舒适快乐,倒不如在心中无忧无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有善方有誉,有恶必有毁,与其有为善之名,不如无为恶之论,纤毫之恶足以掩大德,为人不可不小心。誉有真情,也有假意,对人当本于真心,当誉则誉,而勿虚伪矫情,阿谀假誉,当面誉之,背后毁之,是小人作为而非君子作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心忧若不得解,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身在乐中却无法享用。心中若是快乐,菜根味美,棉衣适体,眼中所见无不是乐。由此可见,乐实以心乐大于身乐,忧也是心苦多于身苦。心中无忧便是乐,但却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大多数人心中牵缠,难解难舍,因此,不能体会轻松的快乐。而究其忧虑之因,无非就是名利二字,总以为要得到物质的享受,才能获得快乐,这都是不明白身乐不如心乐,心中无忧便是乐的缘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五、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能够互相心领神会的言语,应当是不从言语上来了解它。未经查证的话,应当任它由耳边流过,而不要相信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言语所能表达者有限,有些心境,惟有能解之人方能解之。会心的人举一指即知,不能会心的人,言语道尽也不得其门而入。然而,人情未必如此高超,多半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未尽之意,就赖那会心的人以不解解之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大凡言语未必即是言语,不相亲相知的人,多由言语上去了解对方,而相亲相知的人,举手投足无不明。所谓眼波才动被人猜,惟有心上人儿知。此心上人儿不仅是指情人而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无稽之谈,作为茶酒笑谈即可,若是有心,难免徒生烦恼。既为无稽之谈,必定言者无心,言所无事,原本是一无所有,所以要不听听之。若是不明白这一点,无论是以耳听心听,都要发生毛病,闹出笑话。会心人便作无稽谈也能会心,不会心人便作有心论也成无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六、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立得定,方见脚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若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办法的人。在狂风急雨,挫折潦倒的时候站稳脚根,而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则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繁花似锦,柳密如织,只是造化一时幻化的美景,转眼即蝶残莺老,花谢柳飘,可见好景不常在。惟有智者能识得时空的幻像,在最美好的境地里,不为繁花沾心,密柳缠身,依然来去自如。不似一些痴者,因好景不留而伤心得;了无生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在顺境中保有自己的原则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平坦的大路上要不跌交是很简单的事。但是,生命中并非全是顺境,往往逆境更多,这时能坚守自己的良心,而不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是许多人做不到的。孔子在陈绝粮,弟子都饿得起不来,子路很生气地去见孔子,质问说:君子也有贫困的时候吗?孔子泰然地回答: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困的时候,但是,小人到了穷困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了。能像孔子口中的君子那般,遇到穷困的时候也不改其志,可以说是立得住,站得稳了,虽风狂雨急又岂奈何得了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七、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议论事情的人并不直接参与其事,所以要能掌握事情的利害得失,以免无法实行。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在负责此事,应当忘去利害的顾虑,否则就无法将事情办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议事者通常并不参与事情,因此不能了解处理上的困难和弊病,以致议论的事不能切合实际需要。或是建议的事项根本无法实行,而令办理的人无所适从。因此,有资格议论的人,最好是参与其事的人,能够知道事情的利害得失,如此才能提出有利的建议而不至于白费工夫。若是无法参与其事,对事情的发展和变化,也须多加考察,不可墨守成规,死抱着老掉牙的方法而不肯改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亲身参与此事的人,应该忘却个人的利害,勇往直前,倘若临事缩手,那么,再好的建议也无法付诸实现。就好比在前线作战的军人,如果临阵畏怯,那么,这场仗如何能打赢呢?既以担负这个责任,就应当处处以事情的利益为重,若是人人只顾及自己,势必生出许多不同的意见来,如何能协同一致将事情完成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八、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喜好谈论空寂之道的人,往往反被空寂所迷惑。耽溺在静境的人,反为静寂所束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法原本是十分活泼的,说万法本空,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性,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说明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处的色并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想的事物,这点必须辨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耽静反为静缚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在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高明些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九、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作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贫穷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贫穷而没有志向才是地位卑贱还不知充实自己的能力。年老并不值得叹息,值得叹息的是年老而一无所成。死也不值得悲伤,令人悲伤的是死去而对世人毫无贡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值得尊敬的是他的品德操守,而不是外在的贫富钱财。有富而可羞的人,也有贫而可贵的人。贪官污吏,奸商盗匪,富则富矣,却十分可耻。贫如颜渊,居陋巷而箪食瓢饮,却很可贵,连孔子都要称赞他。地位的低贱有时是出身的关系,但是,俗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说:英雄不怕出身低。都说明了愈是出身卑微,愈要有志气去改善现况,这就要从充实自己的能力做起。倘若出身低又不肯改善现况,去加强自己的能力,就难怪他人要永远瞧不起自己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年老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原不值得叹息,有的人活到老,该做的都做了,想达到的理想也差不多完成了,人生了无遗憾,自然没什么可叹的。相反地,只因年轻时不努力,活到老却一事无成,这种人生的终点才令人惋惜。而生命若是过得有价值,死亡只是一种休息,是可喜的事,倘若生命过得毫无代价,死亡才是一种可悲的事,因为浪费了一生而没有一点意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十、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魇,利交所以必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对方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利益,我也不会故示恩惠,这是穷朋友能长久交往的原因。老是想有所获得,欲望又永远无法满足,这是以利益来结交朋友必然会反目的理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穷朋友并没有物质上的条件,只是凭心来交往。对方既不会奢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好处,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向他故示恩惠。因此,便成了心灵之交而不是物质之交。既然不是物质之交,他日也不会因你贫我富,或是我贫你富而改变,所以,这种朋友才能长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相反地,倘若是以利来交友,最初的着眼点便在交这个朋友会有什么好处,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处却不能源源不绝。一旦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完了,甚至还会因此而反目。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和人的交往,而不是物和物的交往,是以情交而不是以利交,物是无情的,人才是有情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集峭篇

一、峭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貂婵之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面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今日天下还有哪个男儿可称得上是大丈夫呢?无非都是一些妇人罢了,眼看着国土逐渐为敌人侵吞,然而厅堂中仍是一片笙歌,战士的血都因流尽而枯干了,朝廷中的官员却仿佛无事一般。我们读书人,既没有诛平乱事讨伐贼人的权柄,只有报效国家的赤忱,在文字上加以表现,使天下枉为男子汉的人,因惊动而有所改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天下皆妇人,是一句极沉痛的话。古时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通常没受什么教育,是无能力和无知识的代表。天下皆妇人,实已是天下男人连妇人都不如了,因为男人至少力气比妇人大,受教育的机会也比妇人多。若到了像花蕊夫人诗中所形容的十四万人齐解甲的地步那不仅是可耻,而是可悲到了极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疆土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子孙延续的所在,一旦失去,就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处处容身,却无处可以安身。封疆缩地,战血枯人,而歌舞犹喧,貂婵自若,这是亡国时才会出现的情景。凡是有眼睛、有人性的人都不会如此。更何况朝廷中的文武官员,身负兴亡的重任,岂能终日沉沦于温柔乡中,不知死期将至,那真的是连妇人都不如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历史的殷鉴总是血泪斑斑,人性的善忘却是千载如一,需要时时去提醒才不致重蹈覆辙。因此,严厉的文字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刺激人们的心灵使它常保清醒而不致睡去。书生的贡献虽然并不仅止于此,但这却是他表达一片赤忱最直接而有力的方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如果不知通达古今的道理,就如同穿着衣服的牛马一般;读书人如果不明白廉耻,就像穿衣戴帽的猪狗一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理而言。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做人的道理,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即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千古的人。所谓千古的人并不是指流芳万世,而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如何为自己定位,如何对生命有个交代。如果这些道理都不明白,一生只知吃饭、工作、睡觉,那么与牛马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生并不仅止于此,然而,大部分人却如此过了。并不是要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才算懂得做人,大事也并非每个人都做得来的,但至少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马牛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辽阔,世界的无涯。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偏偏历史上,乃至于现今的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做的却是不知廉耻的事,这便是穿着衣做畜牲的事,这种人外表的形象是人,其实内在已经猪狗不如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苍蝇依附在马的尾巴上,速度固然快极了,但却洗不去黏在马屁股后面的羞愧;茑萝绕着松树生长,固然可以爬得很高,但也免不了攀附依赖的耻辱。所以,君子宁愿挟风霜以自励,也不要像缸中鱼、笼中鸟一般,涎着脸亲附于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蝇附骥尾,一去千里,不过是个逐臭之夫,马尾一挥,性命尚且难保,又有何益?茑萝依松,爬得再高,到底是个软骨头,虽能低头看人,心却低贱,众人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却十分明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君子立身处世,不在地位的高低,不在富贵荣华,而在自立与否。即使身处风霜之中,也不可成为缸鱼笼鸟,避于人下,因为那已完全失去做为一个人的真性情,连最基本的一点人格也化为逐臭和低贱的奴性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一般的百姓若能多做善事,施惠与人,虽然并无官位,其心却可比公卿。在朝的官员若贪污图利,虽有地位,其心却如同乞丐一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性的高贵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生命的价值也不在官位的有无。为官而行可耻的事,不如为民而行可敬的事。富是能将多余的给人,贵是站在上面帮助别人。有的人虽然拥有了全世界,却拿不出一块石子给人,这种人便是最穷的人;有的人虽已站在最高处,却不肯伸出一只手来扶助跌倒的人,这种人便是最贱的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什么叫做乞丐?乞丐是永远不足的人。人心如果贪婪无尽,永不知足,即使富如国王,也会贫如乞丐。人在吃饱之后很少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这便是在富贵中的人缺乏同情心的原因。人在声色和欲望的追逐中往往不能满足,因此,便像夸父逐日一般愈逐愈渴,虽长江大海犹不能解其渴,所以,富人之心常如乞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一时不慎而犯下的错误会造成终身的遗憾,等到发觉而后悔时,已是事过年衰,无可挽回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生有多少错误可犯?又有多少时光可以蹉跎?有多少错误是可以挽救的?又有多少错误是无法挽救的?童年时跌交算不得什么,父母师长总是要你爬起来,拍一拍就好了,以后走路要小心。成年后跌交有谁跟你讲呢?讲了你又肯听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会跑跳的人不相信自己不会走路,而成年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错误,在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成年人,有多少是愚昧无知的呢?小孩子只会在平地跌倒,成年人却因为脚力强健,常由高山悬崖摔下。小孩子摔伤了,不过是皮肉之伤,很快就会痊愈。成年人的失足,却伤及筋骨性命,要爬起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有形的跌倒,会感觉到疼,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才会如此。无形的深渊,孩童不敢走,成年人却因自信而不知不觉地走下去,等到发现到达的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想要再走回去,却已发白体衰,生命已不再给他机会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生命虽短,歧路却多,失足有时不仅带来肉体的疼痛,还会带来心灵上的悲伤。因此,年轻时要多看看自己的脚下,不要尽顾着瞻望远方,更要先看看自己的心,有时脚走的方向并不是心想的方向,而心却是会欺骗人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六、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托之风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圣贤所不曾表明的心意,已托付日月。天地间因不平而生的怒气,却表现在风雷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日月亘古不变,总予人间光明。圣贤的心境也是如此,要人们都能弃黑暗而行于光明,使人间常欢喜而无悲愁。言语有辞穷处,心意有难表时,然而,此心却昭昭如日月,经行不殆,永远为人们的幸福着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间有不平的事,天地有不平的气。不平则鸣,因此产生革命,革命是人间的风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客不平之气;生灵涂炭,志士起义,为圣贤不平之气。高下相倾,天地犹生怒气,何况是人,因此,历史上的暴君鲜有善终的。因为,不仅百姓不拥戴他,天地也要诛杀他,才能保有天地的祥和之气。每见狂风骤雨后的天地,仿佛被洗涤过一遍,清爽明亮,便是这个道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七、亲兄弟折著,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亲如手足的兄弟如果不团结,即使原本如同美玉一般有价值,分开也如瓜果一般不值钱。读书人太过于爱财,书中的道理也会化为金钱的臭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们喻兄弟之情如手足,似骨肉,合在一起恰如美玉。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老人临终时,儿子想分家产,老人要他们每人折一枝筷子,并让他们明白一枝筷子容易折断,多枝合在一起却不容易折断的道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兄弟之间不仅有友情,更有亲情,照理说较朋友的关系更为深刻,但兄弟之间若失去了这份情感,却连朋友都不如。朋友以利而害,兄弟也往往因利相伤,原为璧合而后瓜分,实在令人伤感,更莫说有煮豆燃箕的那种无情了。虎豹尚且不伤手足,何况是人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读书人当以明理为务,期能一展胸中的理想和抱负,如果太过于爱财,而堕落丧志,书中所学的道理也会因此忘得一干二净。书并没有香气,书中的道理使读书人的心志馨香;钱并没有臭味,钱使人忘却了做人的道理而变得庸俗丑陋,这才是其臭味的所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八、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心如果成为形体的奴隶,那么就如同牛马一般活在世上。倘若身心为声名所束缚,那么就如同关在笼中的鸡鸭一样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心是人的主宰,人与禽兽最大的不同处,便是人有心,会思想。马牛是不会思想的,它们奔波劳碌,方才换得一把粮草,终其一生,都是为了粮草而活。人如果为了衣食而奔波,役使自己去做不乐意的事,岂不是同马牛一样了吗?然而,世上有许多衣食无虑的人,却心甘情愿地做为马牛,仅为了口体之养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践踏自己的心灵,这岂不较没有思想的马牛更为可悲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名是一种空洞的声音,人却是有形的物体,偏偏许多有形体的人却被一些空洞的声音所束缚,岂不是很可笑。名声能满足的只是虚荣感,虚荣感就像没有实体的花朵一般,得了再多又有何用?而为了这些虚荣所付出的代价却往往十分可观。名声是一种限定,使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逃避名声,以免为名声所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九、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对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尽的恩惠,这样才可以维系永远不会满足的人心。处理事情要保留多余而不会竭尽的智慧,这样才可以预防无法预测的变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恩惠对于君子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一般人的交往中却很受重视。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以心相交,以义留之,既然非亲非故,又非要不可,只好以恩惠留之了。人心是不能满足的,因此,恩惠也不可断绝,方足以维系无厌的人心。至于知心相交,则要留有余不尽的情义,方足以论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处事的时候,智不可以尽使,若有不足的地方,要尽快充实起来,惟有以游刃有余的心来处理事情,方有余力应不测的变化。否则,力以使尽,智已用光,一旦事情发生变化,就再也没有心力加以应付了,而导致前功尽弃,岂不是可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十、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世间的事,既要能够承当担负,又要善于解脱牵绊。若是不能承担,便无法有改善世间的事业;如果不善于解脱牵绊,则无法有超出世间的胸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既然生到这个世界,便要有所作为。这个世界很不完美,因此,这个世界有许多事需要改善,明显的如战争和人类种种痛苦的解决,而根本做法则在于人心的改善,这些都必须借助有担当的人才能去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但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会使这些有担当的人迷惑,也有许多牵缠,使原本有志的青年改变了方向与初衷。因此,一颗智慧而超脱的心,乃是必要的。梁启超先生曾说,一个有改善世界心志的人,一生之中,不可无数年住世界外之世界;在一年之中,不可无数月住世界外之世界;在一日之中,不可无数刻住世界外之世界。否则,其所负荷之事,愈多愈重,久而久之,将为寻常人所染,而渐与之同化,脑髓也将炙涸,而智慧日损。所谓世界外之世界即指心中无染无着的方寸之地。那是一片极为宁静的净土,在人世的生活中,不可无这片清明之地,这就是永不干涸的智慧泉源和自由心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一、任他极有见识,看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卖得巧藏不得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任凭他对事物有多少见解,却常常只看到假处,看不到真处。不管你多么机警聪明,往往只能表现出巧妙之处,而藏不住背后的笨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生命中,有多少事是虚假的?就算你有再多的学识,也未必能认清这点。因为,学识是外来的,若以妄心去追求学问,所得仍然早班妄。这是智慧的问题,而非知识的问题,知识并不等于智慧。许多极有知识的人,克服不了自己的妄想和欲望,徒然追求虚假,始终看不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巧和拙是一体的两面,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巧的另一面是拙,拙的另一面是巧。许多极聪明的人,常会做出极笨的事而浑然不觉;许多看来愚拙的人,却活得比自认为聪明的人有智慧。智慧不一定是巧妙的东西,刀背虽钝,却比刀刃不易受损,而且具有成为刀刃的潜力。什么是聪明呢?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人。真正聪明的人,至少会看到自己的愚笨之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二、种两顷附郭田,量晴较雨;寻几个知心友,弄月嘲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在城郊种几块田地,计算着晴雨和气候的变化。交几个知心朋友,玩赏明月清风,欣赏彼此的文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若想过自得其乐的生活,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种田则衣食无忧,有知心则心不寂寞。弄风嘲月,是一种游戏的态度,如果抱着游戏的态度去种田,自然可以自得其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这种游戏的态度并非随便或荒怠,而是一种不执着、轻松的心情。以这种心情交朋友,欣赏几篇美妙的文章,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反之,如果以紧张的心情,去推算气候的变化和讨论文章,那么,种田和看文章都成为苦事,而明月清风反成为累人的东西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趣味往往建立在距离上,如果利害心少了,距离便不那么紧迫,就可以用一种艺术的态度去生活,因而趣味盎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三、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能放得下世俗之心,方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能放得下大丈夫之心,方能称为仙佛;能放得下成成佛之心,方能彻悟宇宙的真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放下,主要是指心放下。世俗之心放不下,就会与人争名夺利,得之便骄傲,失之便气馁,富贵则改节,潦倒则失志,这就称不上是大丈夫。大丈夫所以能成就大事业,在其能不为俗情所转,而能扭转俗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古来英雄豪杰所不能勘破的,便是成大功立大业的心。若是功业不成,大丈夫也要嗟叹懊恼了。然而,在仙佛的眼中看来,世间的种种功业,无非是梦幻泡影。因此,仙佛世间的事业,也如同梦幻一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得道,简单地说,便是彻底了解宇宙的真相。这个真相已是没有可不可得这种意识上的见解了,因此,凡是在心中还有佛可以证得这识见的,就还不明白这个真相,因为,佛本是无得无证的。宇宙的真相亦是如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四、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性情固执乖戾的人福气很少,而性情圆满融通的人禄命十分丰厚。做事急躁的人寿命短促,而性情宽容沉厚的人寿命长远。所以,君子不谈论命运,修养心性便足以安身立命,亦不讨论天意,以为,尽人事便足以改变天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的福分禄命,往往决定在他的性情。什么叫做福分呢?并非能吃喝玩乐便是有福分,因为,吃喝玩乐的另一面常空虚、无聊、堕落,那是苦,不是乐。福气是一个人精神上能经常保持愉悦,这就不是性情执拗的人所能保持的态度了。因为性格太执拗了,只要稍有违逆之事,他便雷霆大怒,如何能常保持精神的愉快呢?凡事若能退一步想,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都会愉快顺利得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同样地,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操心很多事情,又很性急,就算不得心脏病,也会罹患肠胃病,怎么可能长寿呢?有时性急反而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让心情保持冷静,不要让事情因操之过急而乱成一团,也许会发现许多事根本不成问题。即使有事,内心也是清楚明白的,不会被世事折磨得精神不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通达生命之道的君子,不会谈论命运,因为,他明白培养美好的心性,便能拥有美好的生命。他也不去揣测天意,因为,天意是由人做的事是否正确、是否尽全力来决定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五、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通达生命之道的人能够在极危险的境地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沉没在世间的种种苦恼中难以脱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悬崖和苦海都是一种比喻。生命中有许多境地看来十分危险急迫,例如,濒临破产的边缘,或遭遇恶人的陷害和排挤等。在一般人觉来,就好像一只手攀在悬崖上,一松手就会跌下万丈深渊似的。而在通达生命真相的人眼中看来,生命不过短短数十年,不论成功或失败,百年后尽成云烟,只要掌握住内心,不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那么,走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都能如覆平地,安然渡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他们心中的悬崖处处是人,一旦被挤下去,便掉入无边无际的苦海中。事实上,崖上崖下都是苦恼的大海啊!怕掉下去的人早已沉溺在无边的大海中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六、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世的虚浮声名,我把它当作有如庄周梦蝶一般,只是事物的变幻,绝不会去看它一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庄周梦蝶的寓言,经常被人用来说明生命的非真实性,因为,庄子既然可以梦见自己成为蝴蝶,而且感受又如此真实。那么,又如何知道我们这一生,不是另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所作的梦呢?梦总会醒,即使梦中的一切再真实,却是虚无的。就像人总会死,生命中的种种情境,在当时曾经血泪交织的事实,乃至于誓死相随的欢爱,日后回想起来,都是一场梦。而生命中的虚累声名,更是梦中之梦了。为梦中的赞美而沾沾自喜,岂不可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一、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有人说,老天不禁止人富贵荣达,却禁止人过得清闲自在。其实,只是人自己不肯清闲下来罢了。如果能安于所处的环境,不图谋将来,不追悔过去,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那么,哪有不清闲的道理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心中有事,则不得清闲,即使在睡梦中也一样。而醒来之时,更是驱赶此身,作无尽的追求。问问大多数的人,为什么他们这么忙?你会发现,大家都不满意当前的环境。若去看看深山茅棚的僧人、樵夫,更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比尘世忙碌的人简单朴实多了,然而,他们却一身的清闲。于是,你将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实在不是绝对的必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二、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咀世味之昏空,则流水翻多浓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观看世间种种情态变幻无常,天上的浮云,反而比人情世态还更有常情可循;咀嚼世间滋味昏昧空洞,倒不如潺潺的流水,更能说明深厚的意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世间惟有变才是常态吧!浮云的变化明显可见,然而,生命的变化却毫无道理可寻。我们指着沧海说:这里过去原是桑田。安知它过去不曾为高山?无论高山或桑田,于今看来都如同幻相一般,所以说,时空都是幻相。天上的浮云不断变化,不停诉说着变才是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世间情味,有多少昏味?而流水不息,启发我们不住的智慧。若能不住于一切,就不会像岸上之花,临流照影,为凋零而黯然神伤;也不会像溪边人影,年年来照白头。我们的心灵应如流水,鉴照一切繁花衰鬓,却不带走任何影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三、贫土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贫穷的人肯帮助他人,才是天性中的仁惠与德泽;在喧闹的环境中,仍能笃实地学习,才算是在心境上下了工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同样是贫穷的人,有的是人贫心不贫,也有的是人贫心亦贫;正如同富人之中,有人富心亦富和人富心更贫的分别。富人而能施舍,倒还不难;贫土而肯助人,就十分难得了。像这样的穷人,虽然物质十分匮乏,心灵却是非常富足的。因为,他有一颗高贵的慈悲心。能把自己天性之中的仁惠德泽,表现得最为透彻的,就是这种人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在喧闹的场合中,往往不易把持自己,若能不为所动,沉静而笃实地求学读书,那才算是在心性上下了工夫,所读的书,也才真正算是用来修养心性。许多人读书,并未读到心里去,读了半天,自己的习性气质一点也没改变,这种人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四、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能在心中将事情了结,事情便自会结束,就好像把根拔掉了,草就不会再生长一样;虽然逃离尘世,隐居山林,但是,内心仍对名声恋恋不忘,就好像没有将腥膻的气味完全除去,还是会招惹蚊蝇一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世间的一切事,皆由心生,亦由心灭。心如果不生,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灭的。因此,事情之所以无法了结,往往是我们自己心中还眷恋不舍。若能彻底去除这层心理障碍,就没有什么事不能解决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我们的心就是一切事物的根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名之一字,虽处山林仍不能避免,名人居于山林,俗人便寻到山林。逃世而不逃名,终将以尘俗的名心换山林的清心。然而,正如了心了事一般,逃名逃世也在此心,名心便是尘俗之根,根若不去,俗务如何能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五、风流得意,则才鬼独胜顽仙;孽债为烦,则芳魂毒于虐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论到举止潇洒,能得风雅浪漫的情趣之处,有才气的鬼尤胜过冥顽不灵的仙人。但是,就情债之为孽障而言,美丽的女子却比凶恶的神鬼还要利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李白为鬼,其风流得意,相信必胜过猪八戒为仙,这只是个笑话,但是,却说明许多事情不可以名相论其内容。很多文人的伧俗与无趣,比山野泽畔的渔樵还不如。为鬼为仙,为教授为诗人,这些只不过是外表的名相而已,至于实际的内容如何,就很难说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情债,就比凶神恶鬼更折磨人了。因为,凶神恶鬼由外来,终有降伏之时,而情爱却由心生,外无可助,若内心又不能自止,必然憔悴至死。虐祟之来,闭避之惟恐不及;芳魂未至,早已引颈盼望了。因此说:芳魂毒于虐祟。然而,如此亦非芳魂之过,全是人心作祟罢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六、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若是因他人的话而领悟事情的道理,将来一定还会再迷惑,总不如由自己亲身领悟来得清楚分明。由外界环境而产生的意趣和兴味,将来还会再失去,总不如自得于心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语言可以传达经验的结论,却无法传达经验的本身。他人的经验,尽管描写得十分详尽,对自己而言,还是隔靴搔痒。每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的累积并不相同,因此,他人的见解,未必能合乎自己的需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自己领悟的道理,必能清楚分明,不再迷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由环境而得的意兴,等环境变迁时,往往随之消失,因为,它是依附环境而生的。至于由自己心中所生出来自得其乐的情怀,则永远不会失去。人要懂得让自己心情开朗愉快的方法,不要被环境所左右。若能如此,这个人便得到了快乐的三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七、豪杰向简淡中求,神仙从忠孝上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才智出众的人要从简单平淡中去求,要成为神仙先要从忠孝二字上做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豪杰,无论其天赋多高,总是要经历艰苦与奋斗,才能闯出一番功业。我们读古今伟人的传记,可以发现,伟人的生活态度都十分勤奋而简朴,即使成功了,也不改初衷。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我充实和努力功业上,不像一般人,都用来追求生活的舒适。豪杰是在艰难中磨练出来的,而不是从锦衣玉食中喂出来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西藏有一个道行甚高的喇嘛,在深山闭关修行。有一天,他母亲得重病,将要死去,希望临终能见他一面,派人再三通知他,他却说:出家人修道要紧。不肯回去。结果,他的徒弟指着他大骂说:你修道是为了普渡众生,却连自己母亲的愿望都不能达到,天下哪有不孝之佛?喇嘛立刻大悟,马上赶会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回来之后,他想:我无师夫,惟有徒弟能责我大义,可作我师。以后每见徒弟,便向他叩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神仙,所谓佛,都不是只顾自己的人,而是要能普济众人;而众人当中,又有谁比父母、国家对自己的恩惠更重要呢?恩尚不能报,却侈谈帮助世人,岂非舍近求远?因此,神仙要从忠孝上起,是很有道理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八、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招呼、款待宾客,虽然大家十分欢乐,却是无法了断尘情的攀缘。喜欢浇浇花,种种树,这种嗜好虽然十分清雅,但也是修道的障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朋友欢宴,有时的确很愉快,有时却也很烦人。对于喜欢清静的人而言,招客留宾,偶一为之尚为可喜,多了就成为苦事了。因为,太多人在一起,难免喧嚣、浮躁。至于饮酒划拳,杯盘狼藉,看见众人烂醉如泥,内心就更觉得清静尤其可喜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浇花种树,固然是清雅之趣,如果执着了,反而是修道上的障碍。修道之人,对一切事物应无牵无挂,若因浇花植木,对花木产生不舍之情,就背道而弛了。所以才说浇花种树是道人之魔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集灵篇

一、灵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放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此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天下有像一句话那么微小,留传千古之后,听来犹感觉新颖而毫不陈旧的;有一字的意义,百世之后读它,还仿佛亲眼看见一般真实的。像这些,怎么可以让它消灭呢?风、雷、雨、露为天的灵气;山、川、民、物为地的灵气;语、言、文、字则是人的灵气。仔细观察天、地、人三才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无非是灵使得它们神妙难尽,我们岂可让这个灵性消失泯灭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为万物之灵,因其有心灵的力量。而天地万物,大而宇宙间众星罗列,日月运转;小而春夏递换,霜露雨电,无不有其灵明之性,方能丝毫不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类的文化,最初是通过语言文字而表现的,因此,文字是人类心灵的纪录。倘若没有语言文字,人类文明将无从建立与累积。风雷雨露是天的表现。山川民物是大地所孕育,语言文字则为人类的智慧,这些现象的背后,便是心灵的力量在推动一切。我们欣赏自然界所赋予的种种美景时,正是和大自然的灵性相沟通,所以,这是一个心灵的宇宙。掌握了这心灵宇宙的钥匙,对万物才能真正的心神领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将门关起来阅读佛经,开门迎接志趣相投的友人,出门寻找美好的山水,这是人生三大乐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经告诉我们生命的智慧,诸般尘念为之涤清,我们逐渐与一个较为纯粹的我会晤。佛经告诉我们如何寻找真正的自我,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无染当中,放弃了对自我的执着,明了生命并不狭隘,因此,我们便得到自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如果,我们有志趣相投的友人,便可以得到共鸣的快乐,我们的心扉为他们而常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闭门阅佛经,是与自我生命的本源沟通;开门纳佳客,则是与人忘情交往;那么,出门寻山水,便是与自然神交了。大自然有无限的美景,无尽的神态;在欣赏大自然时,我们仿佛回到生命最初的本源。天人合一的快乐,何可言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眼中没有一点成见,才可以广涉众籍。胸怀中对人对事能不生不满或执情,处世才能圆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读书人报着先入为主的成见来看书,永远只看到自己所赞成的,而看不到与他相反的意见。这就像戴了一副有颜色的眼镜,看天底下的事物一般。像这样,看再多的书也只会加深成见。一个人想要博览众籍,首先便要虚怀若谷,否则,智慧的河川将永远干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些摩擦,事情也往往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若把这些都放在心上,生活就变得很不愉快了。我们的心思要清楚明白,对事情也要有正确的主张,但是,处世的方法要圆融,做事的态度也要虚心。让我们的心像明镜一般清澈,任何事物都能照得十分清楚,且都能接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四、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不对人世间的欲望作无尽的追求,既没有受挫折时寒冷如冰的感觉,也没有追求时热烈如炭的心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渴望和失望往往是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大,整日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驱策,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了挫折,他又好像掉入寒冷的冰窖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其实,无论是热烈如火,或是寒冷如冰,都是自己造成的。大部分人都活在这种自我折磨中,不是受无尽欲望的鞭打,就是将自己生命的价值,完全寄托在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许多人在生命的激流中覆舟,以为自己就此死去,但是,如果他们能沉潜到激流的底层,便可以发现,在波涛汹涌的生命表象之下,原来生命的本身是如此宁静而无所欠缺。在这里,没有冰也没有炭,只有如鱼得水般不尽的悠然乐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五、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什么铜床铁柱,剑树刀山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没什么事却烦忧不已,对着良辰美景一点也不快乐,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人生如同活在地狱中一般,何必再说什么地狱中的热铜床、烧铁柱,以及插满剑的树和插满刀的山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说十法界都是唯心的,地狱也是唯心的,因此,地狱和极乐世界的分野,在于我们的心念之间。佛经里有一段故事,是说调达坠入无间地狱后,佛的弟子目键连,乘神通之力下地狱去看他,问:苦不苦?他却回答:不苦!为什么在所有的地狱众生被肢解而大声号叫呻吟时,调达身处其中却说不苦呢?并且能够立刻乘般若波罗蜜之力而出地狱。这就说明,地狱其实是存在我们的心中。佛经上讲人死后所以有地狱,乃是因为众生造恶业的缘故;如果众生不造恶业,也就不会有地狱。人之为恶,最初也是在起心动念之间,所以,如果真有地狱,也是人心所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忧愁算不算地狱呢?当然也算。最大的地狱,莫过于人自设的地狱,别人是无法将它打开的。人可以自救,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相信。天底下并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人完全绝望的,因为,无论是好是坏,都无法在这世间久住,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如果看透了这一层道理,生命中就没有什么事真正能够让我们忧伤不已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六、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一定要有出世的襟怀,才能深入世间,否则,在尘世中便易受种种攀缠而坠落。一定要深入世间,才能真正地出世,否则,就不容易长久地待在空的境界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倘若我们没有智慧,就很可能迷恋而不自拔。一旦我们无法掌握自己生活的方向时,那么,我们活得就像傀儡一样,我们的生命便是坠落了。所谓出世的襟怀,便是一种看透世间种种现象的智慧,能够对外界不起贪恋爱慕的心思。具有这种超越世事的心怀,便能够在世间做任何事而不至于坠落,掌握自己生命方向而不被掌握。未曾经验人间事的人,不易看透人间事的本质。小沙弥入空门,还不免有所迷惑和怀疑,可是年届中年而入空门,就不曾犹豫不定了。事实上,极出世和极入世是合而为一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七、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得,却很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寻,却饶富禅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观察,却满眼画意。这是因为他澹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诗意并不在字,禅意也并不在偈,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画意之不在石一样,那么,诗意、禅意、酒意、画意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心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因为诗意在情,功利伤情;倘若我们执着于六尘,则无法体会禅意,因为禅意无执;若是我们太过理性,则无法体会酒意,因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们不善用心眼观察,则无法体会画意,因为画意无所不在,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心灵中发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八、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眉间有几分愁意时,暂且去看人下棋,不然就浅酌几杯。心中的快乐,在种竹浇花中便能充分地获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愁眉深锁,何事可愁?不如去观棋。世事如棋,又何必为些许事眉头不展?在浅酌当中,可以发现许多事只是过分在意,何必自惹烦恼?在观棋酌酒之时,能使内心稍得舒解,重整心情,面对新的挑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如果懂得生活的情趣,就可以从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获得快乐。种竹浇花的情趣,并不亚于与知交共游的快乐。竹有其高情,花也有其神态,万物各有其生机与神情,只待我们细心体会。懂得快乐的人,天地之间无处不能快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九、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能够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才算是明了心的本体。能够透彻世间不变的道理,才足以谈论出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的心识作用是虚妄的,就好像眼镜有病的人,才会见到生命的生与死。我们的心识执着于肉身,以及种种自我的念头,所以才会有生死。其实,肉体和我的观念都是幻像,一切众生真正的本性是佛。倘若能证悟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超越虚妄的心识,了悟到自己不生不死的本来面目。人世间的常道是什么呢?就是变和空。再伟大或渺小的事情都不停地在变,最后必然消失成空。不了解这个道理,是难以超脱世间的。人们喜欢的东西便希望它能长久,因此,执着于这些事物,不得超脱,这就是不了解世间常道的缘故。所谓的出世,并非逃入山林,而是在世间了悟变和空的道理,在不离人间的情形下,超出人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十、调性之法,急则佩韦,缓则佩韦。谱情之法,水则从舟,陆则从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调整个性的方法,性子急的人就在身上佩带熟韦,警惕自己不可过于急躁;性子缓的人就在身上佩带弓弦,警惕自己要积极行事。调适性情的方法,要像在水上坐舟船,在陆地乘车一般自然,才能适才适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佩韦佩弦之说,出于《韩非子》观行篇,主要是指人在行为上的自我提醒。人的个性,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习惯养成的。如果性子太急,就容易操之过急;性子太缓,又容易丧失良机,同样足以坏事。佩韦或佩弦,就在提醒自己,这正是古人自我修养诚笃的表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至于调适性情的方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逆着事物的本性行事。就如在水上行舟,陆上行车,是自然的事,若硬要在水上行车,陆上行舟,不溺死,也会寸步难行。天地万物,各自有最美好的天性,适才适性,才能过着和谐圆满的生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一、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好香用来薰陶自己,使德性美好,好纸用来写垂世不朽的文字,好笔用来写下美好的篇章,好墨用来描绘令人激赏的好画,好茶用来涤除烦闷,好酒则用来消除烦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生活的艺术,就在于使任何事物都有最美好的用途。古人以香草比喻君子的德性,燃香或佩香草,正是提醒自己要修养德性。那么,一张上好的纸,在上面写下可以传世不朽的文字,岂非最为适切?一枝好笔,让我们用它来写下句句美好的篇章,绽放无数心灵的花朵。一块墨,通过我们心灵的展现,成了一幅引人耳目一新的山水花鸟,难道不是它最佳的用处?而一杯好茶,却能让我们涤除胸中烦闷,感到无比清爽。好酒则使我们忘去忧愁,而不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二、破除烦恼,二更山寺木鱼声;见澈灵性,一点云堂优钵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聆听二更时山中寺庙的木鱼声,烦恼为之消失。看到佛堂里的青莲花,本性和智慧都有了透彻的领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生命中往往有许多烦恼,使我们的身心不安。你可曾在山寺中聆听和尚敲木鱼的声音?那声音是如此地宁静。如果,你曾谛视那木鱼,就可看出木鱼的眼睛始终张着,原来,和尚声声敲的都是觉醒,要唤醒世人的痴迷。在生命的路途中,许多人都曾经迷失。在迷失中,如果有人以清醒的智慧,引导我们走出梦魇,我们将发现,来路皆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莲花常被喻为佛的清净智慧。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观察宇宙中一切生命,发现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只要他们能彻悟生命的真相。我们在莲花中,仿佛看到自己的本性原来是清净无染的。倘若我们能证悟到这样的一种清净智慧,才算彻底洞见了自己的本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三、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人生没有必闲适更好的了,但是,太闲适反而会做出不善的事情。人生也没有比清高更好的了,但是,太清高反而落得矫俗声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什么叫做闲?有身闲,有心闲。身闲是身体不忙碌,心闲则是心中无事。人生能得闲适的时光,十分不容易。因为,大部分人都为生活而忙碌。偶尔的闲暇对我们身心有益,但是,人是很奇怪的,若声名没有什么中心主旨或确定的目标,太闲逸的日子反而有害。抛开怠惰不说,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玩乐,真正能享受心灵之乐的人并不多,大部分追求的都是物欲之乐。许多罪恶都是从玩乐中产生出来的,过度的玩乐,易使人迷失自我。人生如朝露,何妨善用闲暇,使它变成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清高很好,矫俗作态就不好了。清高是对己,不是对人;是在自己的心中,而不是在别人的眼中。因此,过于清高,就和俗情一样,令人不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四、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胸中有一颗昭昭灵明之心,才能变化心中的世俗之情,摆脱种种机心,超出世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灵丹一粒,用以治心病。每个人均有一颗昭昭灵明之心,奈何涉世一深,便为种种计算机心所蒙蔽,有如明珠蒙尘。这时,心即得病,不能真欢喜,但有假痛苦。所谓灵丹一粒,便是以真心面对自己及世界。这颗真心,便足以点化俗情,摆脱世故,而祛除百病了。更重要的是,这粒灵丹,人人皆有,只是大家浑然不觉罢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五、无端妖冶,终成泉下骷髅;有分功名,自是梦中蝴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艳丽妩媚的美人,终将成为九泉之下的白骨。功名纵然有分,无非是梦中之蝶,醒来尽成虚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若无可悦之心,美本不为美;若无可厌之心,丑亦不为丑。美是时空的幻相,也是自心的幻相。就时空而言,昨日的女婴,今日为美人,他日同样亦必为骷髅。就自心而言,对美的执着,不过是自己执着不放,因而产生痛苦。因此,美和丑乃是心识所生的幻相,美丑之见只是妄想罢了!在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求取功名利禄;十载寒窗的代价,便是一举成名。现代人何尝不然?先是求利,继而求名,名利双收,才是成功了。衣锦还乡的虚荣,蒙蔽了人们的心灵。其实,一切功利,皆是浮名;既是浮名,无不可抛。无论功名是否命定,都如梦中蝴蝶,随物迁化,有什么好执着的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六、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柱,看大摩面壁图。垂廉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独自坐在禅房中,清爽而无事,煮一壶茶,燃一柱香,欣赏达摩面壁图。将眼睛闭上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心变得十分平静,神智也十分清楚,气息柔和而稳定。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见达摩祖师,和他一同乘着木筏渡水,见到了麻姑一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连石壁都映上他的影子,因此,一般看到的达摩祖师像,多有面壁图。道家佛家皆有静坐,但是,道家注重身体的种种感觉;而佛家则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意识都是虚妄的,所以,佛家不重视虚妄的现象,重视心性的了悟。什么是我们的心性呢?达摩祖师说: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吾人心不生时是什么样子呢?用意识去想就永远不能悟见,用眼睛去看也永远不能看到。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我们的本净妙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七、才人之行多放,当以正敛之;正人之行多板,当以趣通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有才气的人行为多疏放而不受检束,应当以正直来收敛他。太过正直的人大多不知变通,应当以趣味使他的个性融通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有才气的人言行往往疏阔,若能辅以正直,劝他踏实些,或言行约束些,天赋的才华,才能更见美好。否则,言行太过放肆,即使再有才能,也会招人忌恨。另外有些人则和前者相反,言行又因心思太过拘束而显得死板,既无法应付人生的多变性,也无法从生命中获得趣味。这种人,我们要使他的心变得活泼些,让他多去接触种种变化的事物。否则,他的生命便会显得枯燥而乏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八、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怀疑他的动机;听到他人做了坏事,却十分相信,这是心中充满恨意和不平的人才会如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心中若是充满善念,即使听到某人做了不好的事,一定会想或许传闻错误,或许其人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他真的做出愚昧错误的事来,也十分可悲,应使他快快觉悟自己所犯的错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反之,一个人如果对人充满了嫉妒、憎恨之情,骄慢自大,那么,他听到别人做了好事,只会怀疑和嫉妒;听到他人做了坏事,倒是十分相信。这种人的心中只有恨意,而无生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郑板桥曾说: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矣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的好处。以何种心境面对世界,你就活在何种世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九、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能够超脱世俗,便是不平凡;能够不与人同流合污,便是清高。对于愈是巧妙的事情,愈要以拙笨的方法处理;虽然位居高明之处,却能善自韬晦;虽然处于动荡的环境,却要像处在平静的环境中一般,不可慌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俗,是就心灵的层次而言;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而活,就可以知道他的心灵俗不俗。有的人一辈子只为肚子而活,有的人一辈子只为脸皮而活;有的人一辈子却为自己的心而活;另一些人,却是为了使所有的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而活。到底哪种人活得比较可贵不凡,相信你我都明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所谓清,就是不做任何有损名誉的事。说起来很容易,真正能彻底实行的却不多。对于一些巧妙的事,我们要以愚拙的方法去做它,因为,巧妙的根本在于踏实,就好像飞得再高的鹰,要以地面为家一样;最巧妙的事情,往往是从最长久而笨拙的努力中产生的。此外,巧妙的事以拙笨为外表,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和返璞归真的现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身居高位的人,正是最容易招忌的人,因此,一个人要懂得自我保留。愈是得意之时,愈是要有谦逊和自我充实的智慧。处动若静,正是一种处变不惊的精神。这种身处变局而心不乱的镇静功夫,才能使我们化险为夷。所谓以静制动,正是这个道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十、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一个有道德的人,只要尽自己的心意去利物济人,使一国之内少不得他,那么,上天自然也需要他,这便是为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义和价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安身立命之道,古圣先贤讲得非常多,讲到最后,无非是利物济人而已。现代人喜欢强调毁灭的恐惧,并为这可能来临的毁灭而怀疑生命的价值,因此,享乐主义大为盛行。其实,活着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的价值并非想象,而是实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花儿向这个世界吐露芬芳,对花儿本身而言,那就够了。一切事物随时在变化,倘若为了害怕凋零,花儿便因此而拒绝开放,这才是最愚蠢的。就像知道人会死亡,物会毁灭,所以就悲观堕落,同样是错误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一、读史要耐讹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此方得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读史书要忍受得了错误的字,就像登山要能忍耐山间的隘路;踏雪要忍耐得了危桥;闲暇生活中要忍受得了俗人;看花的时候要能忍受得了劣酒;如此才能真正进入史书的天地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瑕疵的另一部分。就以史书而论,若不能忍受断简残篇和鲁鱼亥豕的现象;就很难从其中得到乐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史书是可以考据而订正的,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却不是经过某些人的努力,就能获得改善的。至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桥,其趣即在耐字,否则就很无趣了。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有什么不快乐的呢?若要天下皆无俗人,或必定要有美酒,一个人一生就没有多少快乐时光可言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二、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一生息顷。利荣驰念,和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纵情于声色,还不如在洁净的书桌和明亮的窗前,让自己得到宁静的快乐。为荣华富贵而意念纷驰,哪里比得上登临名山,欣赏胜景来得真实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声色的刺激,往往短暂而易于消逝,而且,要付出很多代价。当我们坐在窗前,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常能感到一种宁静的快乐。这时天地即在我心,平静而安祥,充满着喜悦。何妨让自己坐在净几明窗前静一静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大部分人并不明了自己内心真正要的是什么,只是跟着他人盲目追求。世俗的轨范和错误的看法,常常使许多人埋葬自己真正的幸福。当我们登临高山,接触大自然的美景时,仿佛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回返自然!如果,你曾仔细聆听,便会对眼前的追求感到怀疑。你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追求并非真的必要,也不是自己真正要的东西。通过这层反省,也许会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三、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若能随时行乐,立刻可以获得快乐。身体既不生病,心中也无事牵挂,春天的鸟啼就是美妙的乐曲,春天的花朵便是天地最美的妆饰;能得到一刻空闲,便能享受一刻的闲适乐趣,哪里一定要在情欲中追求刺激,才算是快乐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的苦恼有两种:一种是身上的苦恼,一种是心中的苦恼。但是,对一个懂得快乐真谛的人,这两种苦恼都不会降临到他身上。我们曾经看过身体有大病痛,却十分快活的人;也曾看过身体无病无痛,心灵却有沉疴之疾的人。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心中,不在别处。若要外求,终不长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四、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兴致来的时候,在落花之前醉倒,天地就是我的棉被和枕头。放下机心,坐在大石上将一切忘怀,古今的一切纷扰,看来都像蜉蝣的生命一般短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以天地为衾枕,这是何等无所至疑的胸怀?万事都像落花一般,无可执取,明白这一点,自然可以放下心机。心中无所执取,又何处不自在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蜉蝣朝生暮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古今种种纷争,怎能抵得住时间的洪流?吾人的心机计较,真是可怜复可笑。何不坐在磐石,仰望天光云影,抛来心中俗念,以自己清净而最初的心眼,看这无尽的天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五、烦恼之场,何种不有,以法眼照之,奚啻蝎蹈空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世间有种种的烦恼,但是,以佛的智慧来观察,只不过像是蝎子攀附在虚幻的花上罢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有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一般人都是以肉眼看世界,因此,看见的只是自己触摸得到的时空,十分有限。因为有限,所以执着,产生许多欠缺的苦恼。但是,如果通过法眼观照自我和世界,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也没有什么可得到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切烦恼就像蝎子攀爬在虚幻的花上一样,蝎子对虚幻的花,能有什么伤害呢?禅宗二组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说他的心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使他的心静下来。达摩祖师教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真的,心在哪里呢?心都了不可得,哪里还有可得的烦恼?有心才有烦恼,无心何来烦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六、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只要现在能够歇止,一切便能够终止;如果想要等到事情都了尽才停下来,那么,永远没有了尽的时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什么事不能终止呢?最难终止的,只怕是自己的心吧!一个为追求名利而苦恼的人,是因为他的心不肯停止追求,才会苦恼;一个为失去爱而痛苦的人,只是因为他不肯放弃失去的爱,痛苦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不要以为事情自己会结束。如果,你的心不肯停止,事情永远不会结束,无尽的烦恼是由无尽的欲求产生出来的。大部分的人无法发现自己心中有无尽的宝藏,那是圆满而无所欠缺的。却要像乞丐一样,不断地向世界求索空幻的影子来作虚假的满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满足呢?且把妄求的心,歇下来看看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七、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拂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藉以卧,意亦甚适,梦亦同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登上高山,进入深密的树林,走尽回旋曲折的小溪,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奇形怪状的岩石之处,不论多远,我们都要去。到了目的地,就坐在草地上,倒出壶中的酒,尽情地喝,醉了以后,就互相以身体为枕头睡觉。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呀!连做梦都有相同的情趣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这段文字,见于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时,正是官场失意,被贬至永州,寄情山水之时。宦海浮沉充满了心机,而大自然的山水却是无心的。由这段文字,我们可充分感受到那份忘怀于山水的乐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八、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罪业一旦清净,眼、耳、鼻、舌、意都成了观照世间万物的慧眼。身上没有任何事物的拖累,便如同住在深山的茅庵中修行一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佛家说每一个人过去都有无数世的生命,每一世的生命都造了各种不同的业。在《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偏于发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什么叫做忏悔呢?如何才能使过去一切业障都清净呢?就是要洞悉一切皆是幻心幻相,也无体相,其性亦是空,这才叫做业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业净六根成慧眼,譬如说,当我们为凡夫迷妄之时,好像在梦中,梦中做了种种罪业和遇到可怖之事。当我们了悟本心的清净,就好像醒来发现梦中的所见、所闻、所嗅、所尝、所触、所想,均为虚妄,皆是幻心所生。所谓善恶烦恼菩提,无非是梦中的六根,就转成无取舍、无染净,分别一切法而不分别想的慧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二九、茅帘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茅屋外面,传来几声犬吠鸡鸣,让人感觉好像到了远离尘世的高之处。窗外只有蝉鸣鹊唱,令人感觉到静中的天地如此之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一个人见到的世界是何情境,完全存乎一心。智者能在一粒沙中见到世界,一朵花中见到天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在犬吠鸡鸣声中,感到仿佛置身于云中世界,因为心如此,所以境如此。在宁静之中,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辽阔,因为宁静使我们的心胸开放。在事情繁杂之时,我们总是执着于眼前俗务,眼光短浅,心思拘束。在宁静中,这一切都解放了,无尽的世界像花蕾绽放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十、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山林泽畔不一定有超凡奇特的人,超凡奇特的人也不一定住在山林泽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山林泽畔可以使人的心境变得宁静,对生命的观照就更为清楚而澄澈。因此,一个对生命的反省有所关心的人,在宁静的山林泽畔更容易体会出智慧。许多智者隐居在山林之中,就是这个缘故。隐居山林的人,不见得个个皆是行为特异之辈,这其中也不乏自鸣清高之人,或是身在湖海,心怀魏阙的假隐士。像这些人,怎能以异士称之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人世的智者,在尘嚣闹市中,也能拥有宁静的心境。他为自己的生命作反省,同时也为众人的生命作反省;他的智慧不但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众人的问题。他不但使自己的生命获得觉悟和解脱,也要所有的人都能觉悟和解脱。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异士呢?阳光并不是自我照耀的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三一、天下可爱的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的人,都是可惜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译文]天下值得去爱的人,往往都十分可怜。而那些人人厌恶的人,又常常让人觉得十分可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评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有的人很可爱,他们明白人天性中哪些是最好的品质,并且竭力维护它们。即使自己受到种种伤害,也不愿意失去最美好的德行。他们就好像怀着白璧,却被恶人拿着戈矛追逐的人,因此,他们的境况有时很窘迫,甚至很可怜,但是,他们心甘情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另外,那些拿着戈矛的恶人,并非没有白璧,而是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遗失了。从此以后,他们就以为不需要它也能活得很好――只要有戈矛,或是珠宝。他们却没有发现,还未将戈矛刺到他人时,戈矛的另一端已刺入自己的心。他们手中的珠宝,其实是铁蒺藜,早已将双手刺得流血,不能再握住一朵花,也嗅不到花朵的芬芳,这不是很可惜吗?这种人,我们要如何帮他痊愈呢?如何在污泥中帮他找回白璧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97084.html

懵懂先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2月25日 16:10:39
  • 转载请注明:http://wswcn.cn/97084.html
投稿文章

比较洋气的宝宝名字(2021最洋气免费名字大全)

吾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给女孩起名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读音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同时还看重内涵典雅,可以使人发生美的联想,给人一种干净雅致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家有女宝宝,不妨看看小编带来的以下女孩名...
投稿文章

俶尔远逝的尔什么意思(俶尔远逝的俶尔的词语解释)

作者名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
投稿文章

复活节的由来 复活节真实来历

[华峰博客网] 2019年4月21日是复活节,复活节是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复活节是英文名字是Easter,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复活节为什么叫Easter,本篇文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复活节名字的...
投稿文章

一个马一个华是什么字(马之旁一个华)

如何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呢?这件事确实让宝爸宝妈们绞尽了脑汁。或许是为了独特,有的家长专门选用生僻字给宝宝起名,结果就成了这样…… 龘靁蘡㵘燚 㠭㗊赑曌叕 骉翳禤瓛翾 你确定这是名字 而不是二维码?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