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月明。
梁间玄鸟语,似欲解人情。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明日春分。
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肺炎病毒可人传人至现在,已过了将近60天。按《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这60天正好是今年的初之气阶段,接下来便进入二之气。《黄帝内经》说: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相信随着春分正气的到来,击退病毒邪气指日可待。
春分,是我国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据《尚书·尧典》记载,4000多年前的帝尧时期已明确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准确时间点及其名称,只不过当时的名称与后世不同,这四个节气当时被记载为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
日中星鸟的意思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此时鸟星出现在天空的正南方。日中的中字,意为均等。后世将这个节气命名为春分,含义相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这天,不仅昼夜均等,还处于春季三个月的中点,将春季一分为二。
春分时点的确定,现代天文学是根据太阳直射点及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定。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故南北半球昼夜平均。同时,太阳到达黄经零度的位置,故西方以春分为春季的起始点。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除采用天文学的方法确定春分外,古人还有一法:察物候而知时节。春分时最常见的物候,就是燕子归来。故《逸周书·时训解》云: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燕子。《左传》提到,春秋战国时郯国国君对鲁昭公说:玄鸟者,司分者也。意思是燕子是春分的使者,只要见到燕子归来,就知道春分到了。
孔子修鲁国史,为何命名为《春秋》?许多人以为,春秋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孔子的《春秋》是编年史,以《春秋》为名是很正常的。换言之,以《冬夏》为名,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孔子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仿效春分和秋分的天文之平,以公平的态度记载历史,不偏不倚,微言大义,以事实分辨善恶,在历史评判上力求公平公正。
一年之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两日阴阳平衡,昼夜平均,其他日子,不是昼长夜短,就是昼短夜长,均有失偏颇,故孔子取春秋二字,意在公平。
而传统中医文化,也以追求人体阴阳平衡为根本目标,养生治病均以平和中正为最高境界。《黄帝内经》说: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平指阴阳平衡,故中医称健康之人为平人。《黄帝内经》说:平人者,不病也。而中医的这一理念,正是顺应阴阳四时的产物,证明春分之平,与医道息息相关。
《广韵》说:平,正也。又说:平,和也。《左传疏》说:平,治也。《大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春分所显示的昼夜平均和阴阳平衡,使古代先贤对平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将平和中庸之道运用于各个领域。哲学如此,医学如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