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怎么办

2023年2月14日15:22:07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怎么办已关闭评论

我总是控制不住我的情绪,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我就会对身边人发火…

男朋友总是忽视我,我会忍不住对他发火…

玩游戏的时候看到队友太坑,我总是会破口大骂,甚至会拍打键盘和桌子…

当别人对我表现出不尊重时,我会有一种想打对方的冲动…

……

这些都是一些较为明显的暴躁的表现。

这个话题大概是一个很多人好奇的话题,其内涵与控制情绪、提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具有很高的相关及相似性。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和关注,是对个人具有非常明显的益处的。

不过,在进行探讨之前,先让我们澄清,什么是暴躁。

暴躁:性情急躁,容易发火(《汉语大辞典》)

在心理学上认为,暴躁的本质是情绪的过高唤起,通常呈现出较为激烈的情绪和行为,例如愤怒、激动、较高的攻击性和破坏欲等。

其明显的辨识特征,就是外显的行为。

暴躁到底是什么?

在一些较为早期的心理学及精神病学文献中,过度的暴躁甚至会被认为是人格缺陷的表现形式之一。例如,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都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暴躁行为。

当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请不要随意对号入座(只有医生才有诊断权)。

在生活中暴躁的人其实也不难见到,尖锐的音调、明显的肢体冲突等等。

那么,在心理学上,暴躁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见诸行动。个体对自身所产生的情绪未觉察的情况下,受到自身情绪驱动做出下意识的冲动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

我当然知道那一刻我是愤怒的,有情绪的,怎么能是‘未觉察’的呢?

其实,所谓的未觉察,指的是在见诸行动过程中对于自身情绪的不明晰,对于情绪本身的构成和组织并不清楚。

通俗的讲,你当然知道你那是愤怒的,但那一刻,你恍惚了。也就是说,你的意识水平降低了,你的理智被情绪控制了。

见诸行动,更多的指的是当事人在当下情景受到了当下的某种强烈不愉快刺激,因此被情绪控制从而产生的不当行为。

但是在心理学认为,暴躁的产生也会存在另外的情况,比如,移情与泛化。

移情:个体将过往经历中对某一重要人物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当下情景中。

例如,一个酗酒吸烟且打骂孩子的父亲,会使孩子长大后对酗酒吸烟不顾及他人感受的男性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指的是通常情况,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

泛化:当个体的某一反应(行为或情绪)与外在某一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后,这一反应也会被类似的刺激唤起。

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典型的泛化。

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我们在当下情景所产生的情绪,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当下,更多的是来源于过去。(这也是精神分析中所强调的)

那么,不管是针对于当下的,还是过去的,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既然我们用心理学的思路和视角去理解暴躁,那么心理学也必然有其应对策略——心智化

什么是心智化?

理解他人与自己表面行为背后心理状态的能力。(《心智化临床实践》)

可能有人会费解,这听起来很简单,好像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这个能力是怎么帮我们做到不暴躁的?

请耐心些,慢慢向下看。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自己正走在街上,突然看到路边停靠的一辆车上下来一个人,这个人随后重重的摔上车门,然后对着汽车的方向骂骂咧咧,他的脸上带着看起来明显不愉快的表情。

这时,你觉得,你的心里会发生什么?

这个人可能和车上的人吵架了…

这个人现在一定很生气…

这个人的脾气似乎不太好…

这就是心智化,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

再想象另一个场景——

你在路边的一辆车里坐着,你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你和驾驶位的朋友发生了争吵,你感觉到对方似乎无法理解你的意图,也不懂你的感受,你感觉愤怒极了。随后,你下了车,重重的摔上了车门,并且对着车的方向骂骂咧咧。

这时,你觉得,你的心里在发生着什么?

这个傻X听不懂我说话吗?!

我真的对他太生气了!

我怎么这么想打他!

各位觉得,这是心智化吗?

答案显而易见。

或许已经有人猜到我想表达的是什么了。

是的,当我们处于情绪之中时,是很难做到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心智化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并不会做出上面所说的行为。

没错,我相信很多人不会像上面的场景中那样。

但是请你仔细回想,你是否也发生过愤怒或失落的情绪极其强烈的时刻?那一刻,是不是完全被情绪占据,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似乎都是非理性的念头与想法?

到这里,就会又涉及到心智化理论的另一个主张——在我们最不能做到心智化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最需要心智化的时候——就像上述场景中那样。

因为当你完全被情绪占据时,你的行为则会被情绪驱动,做出让你进一步不舒服的行为。但若在那一刻,情绪发生的同时,你能够尝试理解自己与对方,事情往往就会开始变得有些不同。

既然心智化能够帮助我们变得平和,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化能力呢?

在《心智化临床实践》一书中,提到了一些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尝试的方法:

1. 安慰一个受惊吓得孩子

2. 确认什么妨碍了坚持节食(或是自律)

3. 理解一个人对某个要求无缘由发火得原因

4. 向一个忙碌的领导请假

5. 调节孩子、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

(以上内容节选自《心智化临床实践》P5)

回到对于情绪调控的重点上。

在心智化理论中,有专门提到对于情绪进行心智化的三个领域(三个层次),大家可以进行尝试,来看看对自己会不会有明确的帮助。

1. 识别情绪:定义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做到对自身情绪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他对我的忽略让我感觉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似乎是愤怒。而我之所以愤怒,似乎在愤怒情绪的下面,是被忽视的委屈。(前面是定义,后面是分清情绪的层次)

2. 调控情绪:尝试用理智不断的关注自己的情绪,对自身的情绪不断的进行再评估。

例如,我现在很生气,我可以尝试控制一下。我如果这么做的话,似乎能感觉好一些。当我感觉到我的情绪是什么时,似乎也会让我的情绪变小一些。(前面是关注,后面是再评估)

3. 表达情绪:在做到第二点的前提下,尝试向对方或向自己表达情绪。

例如,我现在的情绪好多了,但是事件本身没有改变,我觉得我可以尝试表达出来,让对方能够理解我为什么这样。(这个感觉,就像是老师尝试让学生明白自己所懂得的道理或知识)

写在最后

尝试用较短的篇幅,向大家说清当今最前沿的理论,并能够让大家应用到生活上,还是略有难度的。

但是我坚信这对于大家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帮助。

最后,祝大家都能做到既理解自己,也能理解他人。

深刻如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非暴力沟通·两性篇》译者,34岁,已婚已育。近十年资深心理情感咨询经验,咨询案例过万。自2011年起,就在进行心理情感的研究与咨询,擅长亲密关系指引、心理情绪问题疏导、情感危机处理等,包括恋爱分手挽回、婚姻中离婚/外遇危机等。相信无论从专业角度、咨询经验和人生阅历,都可以给迷惘的你一些不错的建议。如果你有情感问题,欢迎给刻哥留言,刻哥教你科学解决。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