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是一句刘欢作词、作曲、演唱的歌词。其句中的亦幻亦真如国画写意的意境。欣赏国画,很多不懂得人就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对于懂中国画的高士,去看中国画时,也是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心境去鉴赏和解读。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似花非花,亦真亦假,虚虚实实,充满着想象。水中望月真假虚幻,似有似无,可看不可触,也具有无尽的遐想。这些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所带给的无尽想象空间正是中国画写意所具有的意境表现。
葛新华作品
画和画之间有着无尽的不同,又有着简单的同理。画,永远是画,这是不用去质疑的。但是画又非画,因为画自成画面后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特征。画的这种矛盾存在,促成了现在出现的诸多争议。
肖大平作品
画的争议,聚焦在其是艺术还是装饰,艺术与装饰的区别与分化在哪里。当然画除了艺术与装饰的认定之外,还存在一个认知上,这个认知是建立在个人审美的能力之上的。审美的高低,怎么分辨,至今也没有完美的答案。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社会认知,对审美就会有着不同的认识。现在公认的审美标准是以这些群体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来定的。也就是审美的标准是倾斜于高知人群的。当然这也贴切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可是这部分人群所建立的审美认知,就是绝对的审美标准吗?这是值得考究的。
韦智杰作品
画的艺术性与装饰性的分别,也因为这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带给的朦胧造就了不好去用外在审美分辨。所以基本建立在技法上,因为技法是看得见的。可是在收藏圈的认定中技法所带给的参照分数却只有30%。余下的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所赋予的意境感知。因而,画的艺术性或者装饰性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如果仅仅是喜欢,只要自己认为是艺术作品,他就是艺术作品,自己认为是装饰画,他就是装饰画。如果是收藏,就需要弄懂前述所讲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