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清理了好多的东西。当把这些旧物扔进回收站后,哇,全身轻松无比,感觉自己象扔掉了一个长期背负的包袱。没想到,扔掉旧物,真的有疗愈的作用呢。
这些扔掉的东西中,有的太旧了,不能再用了,扔得比较果断;有些东西还很新,但平时用得很少,不想再用了,扔的时候需狠下心才能扔掉。
最惭愧的是,在换季打折时买的衣服,当时看衣服质量很不错又便宜,于是买回来囤在那。结果放了几年了,一次也没穿。
如果你也同我一样,不停地买买买,囤囤囤,把家越住越小,那就赶紧来读一读这本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这本书吧吧。这是一本帮你整理物品的书,也是一本帮你整理人生的书。
01.
何为断舍离?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这三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得它象是宗教里的字眼,又是断,又是舍,又是离的。打开书后,才知道自己闹笑话了。
断,是指断掉不需要的物品的入囗,只接受必需的物体。
舍,是指舍去已有的不合适、不舒服、不需要的东西。
离,是指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断舍离就是做减法。减少物品的输入,打开物品的出口,扔东西出去。
02.
断舍离与收纳术有何不同
从表象来讲,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能够让环境变得更整洁。
收纳术,主要是整理物品,不管有用无用,想办法处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就好。而断舍离却是一种无需收纳的收纳术。
收纳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收纳工具来帮助整理,而断舍离却极少借助收纳工具,甚至舍弃收纳工具,因为只有少量的物品,花一点时间就可以整理。
从本质上来讲,这两者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收纳术着眼于物,而断舍离着眼于人。
简单地来说,对于某一个物品,收纳术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个物品安置,而断舍离要考虑的是:这个物品对于使用者而言,是否需要、合适、舒服,如果不行,就舍弃,换掉。
03.
整理头脑,摆脱物品的控制
面对物品,断舍离的思考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将时间轴放在当下。
如果在处理物品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个物品扔了挺可惜的,还是留下来吧。这就说明你不知不觉将物品放在了首位,你必须改变这种想法。
断舍离的思考方式应该是:我现在需要用这个物品吗?、我在用这个物品时心情如何,舒适吗?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如果现在不需要或使用的感受不好,就应将其舍弃,用更舒服的物品来替代。
无论你处理的是衣橱,还是厨房,都用这种方式去思考,才能清晰地将断舍离执行下去。
04.
整理东西其实是在整理你的内心
不断与物品对话,聆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放下对物品的执念,执行断舍离。
当我将放了几年却一次都没穿的衣服放进了回收站,心里真的特别放松。这些衣服不用闲置,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能量了,而我再也不用因为买来却没穿而觉得愧疚了,衣橱里放置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必需的衣服。
在不断地对物品进行断舍离的同时,你会不知不觉地更关注当下了,你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你会在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诸多方面,也开始选择简单而真正需要的,你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断舍离,是一种通向幸福当下的人生智慧。践行断舍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