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明星限薪令 「明星限薪令以后谁赚得多了」

2023年2月11日17:37:212018明星限薪令 「明星限薪令以后谁赚得多了」已关闭评论

前两天微博冲浪,又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

大概内容,就是有业内大佬,扒出了一批被限薪令压了工钱的明星。

业内大批头部艺人的费用被腰斩。

像某90后生娃女星,报价从6000w腰斩至2000w上下。

而某知名抗日神剧常驻大长脸,则更是从1000w砍到150w。

堪称从脚底板下刀,史上最贵修脚了属于是。

更详细的信息,大家可以去找图里的博主看原文,根据经验对号入座,这里就不多谈了。

刚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觉得整挺好。

限薪令+清朗行动的夺命连招,在治理娱乐圈高薪低能的问题上,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再仔细看看数字,明星们的价格虽然有的打五折,有的打骨折。

但即便如此,他们工资单上那一大串数字,还是看得我眼发昏。

毕竟,哪怕是被限薪令修了脚的主儿,拍一部神剧的片酬,我也得挣好些年,前提还是基金股票都不拖后腿。

说到基金股票,最近我在研究,要不要整点关于金融的片子,缓解一下被满屏绿色刺瞎的眼睛。

如果小伙伴们感兴趣,不妨走一波点赞关注,顺便把想看的相关影视作品打在评论区。

咱们选个良辰吉日,一起为钱包祈祷。

说回明星这边。

早在17年前后年口号提出的时候,明星限薪令相关的话题,就一直很受关注。

想想倒也很正常,普通人累死累活也就赚点糊口钱。

彼时的顶流明星,拍戏酬金就已经动辄上千万、上亿,怎么想都不对劲。

从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角度看,明星们的片酬确实虚高的离谱。

但是,高段位明星赚大钱的行为,本身倒也不违背市场规律。

简单的说,明星放在文娱市场,比起劳动者这个身份,它更应该偏向消费品和资本的生产力工具。

明星通过演技、颜值、号召力来聚拢观众;观众掏钱、花时间来消费明星。

最后,在中间的资本通过票房、广告、版权分销等获得丰厚的利润。

按照这套逻辑,资本如果缺少了明星影响力的加持,可能就莫得钱赚。

那么,明星对于资本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

发动钞能力,挖大明星加盟自家作品,算是情理之中。

当然了,这条纯商业逻辑想要通顺且良性发展,是有几个前提的:

1、资方在付给明星高额片酬的同时,能保证其他部门的基本预算要求。

2、明星演员的业务水平,起码要拿的住手、震得住场面。

头一条,算是目前内娱影视作品存在的一大积弊。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卡司阵容貌似强大,但故事离谱、特效五毛、服化道辣眼睛的作品,大都拜这条所赐。

没办法嘛,预算的大头全得拿出来挖明星嘛。

既然预算不够,原定写剧本的人是资深编剧,现在找俩实习生顶上。

万炮齐鸣特效太贵,10块钱买盒擦炮循环播放,也能听个响。

服化道价格太高,那就整点地摊货平替。

反正,最后的数据都有明星粉丝兜底。

那只要给明星的钱花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

所以,找大牌明星拍烂片,本质还是为了这碟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可是,明星真就能面对大众的非议,揣走票子,再来个百分百空手接白刃吗?

这就得看第二条前提,他们的业务能力,到底有多顶?

实话实说,能把小鲜肉这种中性词,硬生生干成贬义词。

甚至能因为挣钱太多,激起民愤。

咱们的部分明星,准确的说是部分拍片的爱豆,已经成了公认的德不配位。

啊不对,是财不配位。

所以,自打限薪令开启之后,大家喊两句RNM退钱痛快痛快,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呢,这里其实又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他们明明没有演技,怎么就舔着个脸混成了影视圈的顶薪+顶流呢?

前面我说过,资本要靠明星的号召力来割韭……来宣发作品。

但我可没说,这个号召力必须是靠演技换来的。

互联网时代想成名,说到底还得看营销手段。

对这部分演员来说,首先颜值要高!

大分头、小西装,美颜拉满,突出一个白里透红。

*我就随便找了张适合配文的图,请勿对号入座

其次……哦,没有其次了。

演技好,那只是成为顶流+顶薪的加分项,大家不必放在心上。

有了颜值储备之后,剩下的就是营销洗脑

一定要不断强化爱豆盛世美颜在粉丝们心中的印象,要以最快的速度洗脑核心粉丝。

如果盛世美颜不够,那就再拍点短视频,展示爱豆有多努力。

完成洗脑的粉丝,则要配合官方营销,用超量绝绝子洗脑刚入坑的新粉丝和路人。

老粉洗新粉,新粉洗路人,路人洗黑粉。

果然,万物基于传销,不是说说而已。

依靠传销一样的营销手段,爱豆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稳固、规模庞大、能稳定输出的粉丝矩阵。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饭圈。

有了饭圈的加持,影响力不就来了嘛。

有了影响力,资本有了流量和钱。

有了影响力,爱豆有了钱和更多钱。

至此,大家齐呼5G简直太棒了,携手走向光明的未来。

借雷总的话说,这就叫站在风口,猪都能上天。

可放眼望去,演艺圈那堆乘风起飞的猪,他们还是演员吗?

在我个人看来,比起演员,他们更像网红。

而且,还是个纸片人网红。

靠精致的修图,和更精致的微博故事编排,创造一个本不存在的高质量明星。

然后……再在影视剧里当个名曰高冷,实为面瘫的高级等身人偶。

不客气的说,限薪令的颁布,跟这群顶流及其背后的资本,无下限的瞎搞是分不开的。

当然当然当然,以上说的这些内容的前提,是默认大家都遵纪守法,没有瞎搞洗钱、资产转移、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

这些违法犯罪的东西,我实在也说不清,就不班门弄斧了。

不过,娱乐圈限薪令搞到现在,到底又为娱乐圈带来了什么呢?

当然,拉低了明星们的虚高收益,自然会让一些造星团伙,因无利可图而不再为祸人间。

起初,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暴论环节。

按道理说,限薪令推行之后,该是资本悬崖勒马、明星回头是岸。

片方把省下的经费,拿来钻研剧本、打磨道具,拍更好的片子。

但事实证明,这两年变化其实不大,近期放送的影视剧甚至有更烂的趋势。

不仅是质量烂,关键是烂货的数量还变多了。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限薪令砍掉的艺人片酬,被平台省下来,拿去拍更多烂片利滚利。

当然,这不是条令的问题。

更多的,还是在网剧、网大盛行的当下,平台成了god father。

艺人跟平台绑定、广告商跟平台对接、作品在平台投放。

拿着顶薪的艺人,明天是蹿红还是暴死,也不过是平台微调一下推送逻辑的事。

总而言之,曾经争抢艺人,搞流量至上的大混乱世代已经结束。

平台出品方的崛起,越来越掌握话语权和议价权。

然后呢,平台就可以疯狂造作,拿自己的签约艺人去拍烂片换钱了呗。

反正,有烂片的编剧、演员、经纪公司等一大堆人挡在前面挨骂(当然,他们也确实该)。

躲在幕后数钱的平台,那可真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那面对这种乱象,该怎么办呢?

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

想想是真的头疼,也是真的无奈。

只能说,目前来看,限薪令干掉了一批高薪低能的主儿。

近期网传的所谓限制影视配音如果能落地,估计也能淘汰掉一部分台词功底不过关的演员和全员配音的片子。

效果如何,目前我也说不好。

但是,至少大家一直在努力嘛!

那咱们今天就先聊这么多吧,喜欢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在看走一波。

真心希望,以后能让烂片、烂人、烂平台统统绝迹吧。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