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总会听到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总是不解。以自己的经验,明明是上山要抬腿跨阶,很费力地去做一番"功"的,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已是气喘如牛了。下山,那就轻松多了。身体下移,只要稳住重心,那速度快得多,也不会吁吁气喘,心脏也不会咚咚直跳的。当我讲出我上下山的感受时,别人还振振有词地作出解释:下山时,脚从高处往下落,一震一震的,腿脚容易受伤,关节容易受损,所以嘛……我又找不出强辩的理由来,只作哑然。可自上次登天堂寨主峰,从一个来自内蒙的大姐口中得知,"上山容易下山难",根本不是那回事。 大姐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是讲古时候,山上有占山为王的强盗,他们打家劫舍,干一些违法勾当,官府是要捉拿问罪的。"上山",是入伙做强盗,"下山"是退伙从良。你一旦入了"伙″,那就一条道走到黑,休想反悔"下山",并且下山的路也有强人把守,休得下山。哦,原来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望文生义者多矣,以致湮灭了本来面目,并变成了俚词俗语,约定俗成,流传至今。这种误用误解的俗语俚词,这里再举几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实际上,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这一俗话才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逃之夭夭 "《诗经·桃夭》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这里是以桃树的茂盛、桃花的鲜艳,来形容美丽的新嫁娘。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人由桃想到谐音的逃,把桃之夭夭调包为逃之夭夭,结果,逃之夭夭得到了公认,迄今至少已有数百年。"狗屁不通原为"狗皮不通"。在炎炎酷夏,狗就借助这条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于是,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这个成语变成了狗屁不通。汉语词汇丰富,语义繁丰,难免有流传之误。若无关大雅,将错就错,甚或还有幽默诙谐之趣,尚可博得一笑。但有些属于生活常识的、不合逻辑的俗语俚词,应避免误用,或以讹传讹,以保证汉语的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