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有多难买,连不喝酒的人都知道。今年国庆假期,电商平台放量飞天茅台,超过600万人次掐点抢购。
但茅台酒为什么好,买酒人的却不一定知道。事实上,茅台酒之所以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卓越品质,与其执行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这一天了解茅台酒的执行标准,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007年以前的茅台酒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早在1949年10月就成立了中央技术管理局。此后,经过多年探索,至1966年已颁布国家标准1000多项。
1979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组建了23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进各行各业标准化工作。
贵州省作为白酒大省,在酒的执行标准制定方面也走在了前列。1984年,也就是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召开的那一年,通过了黔Q11-48号酱香型白酒标准,此后生产的茅台酒均按此标准执行。
90年代贵州茅台酒产品标签
黔为贵州简称,Q为企业拼音首字母,11表示轻工业企业第11号标准,84表示标准通过年份。黔Q11-84也是我们能够查到的比较早期的茅台酒执行标准。
1992年开始,茅台酒的执行标准历经多次变化。1992年下半年,茅台酒产品标签中的标准代码改为Q/MJJ2.1。
1992年贵州茅台酒产品标签
2001年,五星牌茅台酒产品标签中的标准代码变为Q/MTJ02.25-2000。其中Q企业拼音首字母,MT代表茅台,2000说明是在2000年通过的标准。
2001年贵州茅台酒产品标签
2002年下半年,五星牌茅台酒产品标签中的标准代码变为GB18356-2001。其中GB是国标的拼音首字母,2001代表是2001年通过的。此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与传承茅台酒工艺,推出的强制性标准。
2003年贵州茅台酒产品标签
贵州茅台酒执行标准化,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间接起到了鉴定真伪的参考作用。标准的每次变化都会在茅台酒产品标签上有所体现,如果不符合当年的标准,就可以判定其为假货。
2007年至今的茅台酒标准
2007年,茅台酒开始执行GB/T18356-2007《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中间修订过两次,一直使用到了现在。其中T的意思是国家推荐性标准。
细心的酒友发现,其他酱香型白酒的执行标准是GB/T26760-2011。
这两种标准同为国家标准,但在原料采购与酿酒过程中,茅台集团使用的GB/T18356-2007在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原料方面,茅台酒原料必须是产于贵州省仁怀市及毗邻地区的优质糯高粱。而GB/T26760-2011则没有地域要求,只要是合格的高粱就可以了。
理化指标方面,53°茅台酒的总酸(以乙酸计)要求是1.50~3.00g/L,而其他53°酱香酒总酸要求大于1.4 g/L即可;53°茅台酒总酯(以乙酸乙酯计)要大于2.5 g/L,而其他53度酱香酒总酯大于2.2 g/L即可。
GB/T18356-2007理化指标
在感官评价上,茅台酒执行的标准更加具体,同时按照不同度数(33°、38°、43°、53°)的酒,从色泽、香气、口味、风格等角度来详细分析,而普通酱香酒执行的标准会比较粗略一些。
贵州茅台酒感官要求
执行标准不仅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更是法律的要求,标签上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也是监督检查的依据。企业遵纪守法,有序经营,社会才会正常发展,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才有可能杜绝。
从茅台酒的执行标准来看,其对茅台酒的生产要求从原料到工艺再到理化指标都相当高,规定很细致、很严格。也正因为如此,茅台酒才能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持一贯的卓越品质。(来源于北京茅台文化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