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二人转起源于在东北 在赵本山和众徒弟的的带领下二人转才再一次进入了大众的眼帘 大家一提起二人转第一想到的就是赵本山 但是在东北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南靠浪北靠 唱 南靠浪是以小品的形式逗观众笑 北靠唱是以唱功来表达大戏中的含义列如《大西厢》《阴魂阵》等, 那么二人转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 二人转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据《博览群书》2010年第3期(作者毕玉才、刘勇)。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所以说二人转生于东北被赵本山带到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