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第一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是就有学习的方法,也有学习的态度)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第二则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第四则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的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第五则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 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号
第六则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的记在心里,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做到这些,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第七则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向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坏的地方就加以改正
第八则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第九则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军)
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的流去
第十则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