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位于长白山脉至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呈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是人类在我国东北地区较早栖息繁衍的重要地区之一。
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有一座建筑在历史上曾赫赫有名,它是东北地区第一家近代工业——吉林机器局。我们将通过它的前世今生,回顾那场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吉林大地上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历史。
吉林机器局
8月22日 17:30播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闭关锁国多年后的清政府已不复往日勇武,《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849年,沙俄进犯黑龙江流域。吉林城,这一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再次回到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应对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威胁,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清政府做出相应部署,授河南河北道道台吴大澂正三品衔,赴吉林随同吉林将军铭安帮办东北防务。
1882年3月,吉林机器局破土动工。历时一年半的时间。1883年9月竣工。吴大澂亲自主持验收,10月,这座东北历史上第一座近代军工企业正式投产。吉林机械局建成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工匠从汇聚于此,并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设备。这在当时,对于相对封闭落后的吉林城来说,是一件石破惊天的大事。
1883年开始,人员整齐,设备先进的吉林机器局先后生产出抬枪、骑铳、来福枪、毛瑟枪、葛尔萨格林炮等枪支火炮。1886年,在松花江南岸建成火药厂两座,专用于储存火药。除生产枪支弹药等军需品外,吉林机器局还因铸造银元而被载入中国货币史之中。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为应对战争需要,吉林机器局更是满负荷投入生产,供给赴奉参战的吉、黑两省军队。然而,历时近一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集洋务运动之大成的北洋水师兵败威海卫。曾令李鸿章寄予厚望的大清海军完全丧失了实力,历时34年的洋务运动戛然而止,战争中吴大澂也因兵败被革职。
就这样由吴大澂一手创办,宋春鳌等悉心经营了20年的吉林机器局毁于一旦。1902年3月,吴大澂卒于家中,时年68岁,这位东北近代工业之父与它所创办的吉林机器局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2001年,吉林机器局旧址被定为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腾空闲置。2007年5月,吉林机器局被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这里被划拨给吉林市文联运营,并改建为吉林市艺术中心。一百四十年过去了,这座大院静静地被保存至今。院内绿草成茵,几颗古树倒是骨子里就透着一份刚毅,似乎在倔强地向来访的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吉林文脉》之《故事吉林》
每周六、周日17:30分
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与您相约
探寻历史遗迹、记录民间技艺
描绘吉林壮美人文画卷
感受魅力非凡的吉林
《吉林文脉》是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共同策划制作、全方位展示吉林省地域文化的大型文化纪录片栏目。
其中《吉林文脉》之《故事吉林》,寻找历史遗迹,采撷民风民俗,以情景再现、实地踏查和拍摄专家采访等方式,以纪实拍摄的手法对吉林省文化历史遗迹、遗址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打造独特的吉林文化符号。
来源:吉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