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考中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

懵懂先生 投稿文章总结高考中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已关闭评论91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间接抒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借景抒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以景结情(情→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③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⑤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⑥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以乐景写乐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以哀景写哀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小重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③以乐景衬哀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谢浑《谢亭送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④以哀景写乐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定义及举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7: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瘦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典型例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启发: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菊 郑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画菊 郑思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送魏万之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李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点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举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曲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隐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移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基本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正面描写命题角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虚实结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定义(虚实的内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分类说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虚的三类内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李白《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李商隐《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已逝之景之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相反相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相辅相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典型例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苏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虚与联想、想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动静结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基本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以动衬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点面结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细节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尝鼎一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可谓是平中见奇,点铁成金,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7: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8: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5、色彩的渲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附:渲染的相关范畴——浓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高考考察诗歌的描写手法时,还经常就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命题,因为许多描写都是有层次性的,要由远而近或由下而上,出题者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诗人是如何写景的?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的第一句从仰视角度写,第二句从俯视角度写,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7、白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彻上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耐人寻味。苍苍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不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这样的清幽环境下,在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着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细细去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8、疏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9、诗中有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徐虎《春游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诗中有画,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议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直接议论,后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之句作结,另出新意,使议论不抽象,不枯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阐明了这样的道理: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记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分类及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举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苏轼《江上看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比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咏白海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咏白海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隐语(谐音)、双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四、借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丝竹代音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8: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五、夸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典型例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江南春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杜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文一: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文二: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李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六、对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举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七、设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八、反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九、互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考点上不常见,属于理解上的语言障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列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联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艺术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凝炼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简远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两句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含蓄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一、迭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这里的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第三节、表现手法

一、象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条件与特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联想和想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定义及举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关联密切,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联想、想象与夸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联想、想象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几乎没有没有想象的诗歌,因而在考试时往往是顺用而非专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抑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分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欲抑先扬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相关范畴——褒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似贬实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中《西江月》)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四、衬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分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性质分类: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内容分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人烘托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物烘托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以景物烘托人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它通过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鲜明突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五、对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基本概念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此诗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特别提醒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典型例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采莲曲王昌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问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2: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诗后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观祈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李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谢亭送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许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陶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梅尧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5、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问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五、渲染参照描写部分的相关内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六、用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概念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作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优点: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缺陷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平时积累一定量的典故中才能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类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内容类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用语点化前人语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用事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①引用神话故事。例1: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②运用历史故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方式类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明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暗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正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反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四)常见常用典故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投笔2、长城3、楼兰4、折腰5、化碧6、鸿雁7、尺素8、青鸾9、双鲤10、五柳11、东篱12、三径13、劳歌14、长亭15、南浦16、阳关17、柳岸18、风骚19、雕虫20、鸿鹄21、杜鹃22、鹧鸪2l黍离24、桑榆25、商女26、杜康27、瑟瑟28、红豆29、鸡黍30关山月31梅花落32霓裳羽衣曲33、后庭花34杨柳曲35行路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里老杨头要单独出专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七、照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以少总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名人论说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基本要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钱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景物增加了个性,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不是暮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以小见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概念: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2、特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一联想,东风骀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便浮现于眼前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离合: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词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十一、蒙太奇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第四节、结构模式

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结构模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层层渲染、铺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渲染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描写技法之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渲染的对象: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渲染的手法:反复、排比、层递、摹写。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渲染原则: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渲染种类: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5、渲染方式: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铺垫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铺垫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铺垫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4、铺垫种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伏笔、照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伏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四、卒章显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2:李白《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第五节、表达技巧概念辨析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关于表达方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修辞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例题: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答: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区别与联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1、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2、区别(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因而,在解题时若问及表现手法时,也应当包括修辞手法范畴下的象征、比喻、对比、衬托、反复等。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源自网络,有问题请联系)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81376.html

懵懂先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31日 16:48:19
  • 转载请注明:http://wswcn.cn/81376.html
投稿文章

好文:白果的功效与作用 冬季吃白果的好处

冬季来临,空气干燥,体内水分流失严重,老年人皮肤易冷涩干燥、瘙痒。此时,老年人应顺应季节特点,相应减少沐浴次数,避免使用过多肥皂、沐浴露,及时使用润肤露。 此外,老年人还可尝试通过药膳食疗来改善皮肤状...
投稿文章

如何做简易金鱼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多少都会有那么一盆两盆的植物,花草爱好者就更不必说了。养花草,就必须得有花盆。陶瓷花盆虽然好看,但是不环保,又偏笨重,如果花草养死了,花盆就闲置了,扔了又可惜,留着又占地方...
投稿文章

羽绒服可以水洗吗(羽绒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吗)

羽绒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吗?羽绒服的晾晒方式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羽绒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吗 1、很多人认为最好别用,羽绒服用洗衣机一绞就不好了,绒毛会乱掉,最好是拿到洗衣店里干洗,把特...
投稿文章

好文: 奥米加手表

欧米茄(OMEGA)是国际闻名制表企业和品牌,英文名omega,代表符号"Ω"。由路易士·勃兰特始创于1848 年,欧米茄标志着制表历史上的光芒成果,傲世同侪,适当精美。欧米茄以其先进制表技能,成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