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主旨是什么

懵懂先生 246

关雎主旨是什么

《关雎》为诗经的首篇。

关于它的研究有很多,不过其中心思想也有很多争议。

以下分享今天读的三篇文献:

《关雎》后妃之德新诠(以下简称新诠)

《关雎》好逑正诂(以下简称正诂)、

《诗经·关雎》 篇主旨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 。

关雎主旨是什么

笔记简要如下:

后妃之德

这是《毛诗序》对本诗的一种评价。

后人对后妃二字的解释不一。

郑玄《笺》 、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认为后为天子之妻,妃为配偶,合用泛指人妻

朱熹的《诗集传》均后妃为周文王太姒。

朱熹的这一阐释,伴随着宋明理学的盛行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成为理学家阐述后妃之德的范本。

关雎主旨是什么

近现代研究《诗经》基本不提后妃之德这一说法,

而是从文学的角度,就是论诗,

根据诗的内容确定其主旨,

认为《关雎》是求爱诗

代表人物有胡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

新诠的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认为后实为司

因为这两字的小篆写法相似(见下图),

并指出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将此处两个后字均列入司字栏。

关雎主旨是什么

关雎主旨是什么

后妃之德转为司妃之德,

重在讨论妃之所指。

妃本义为配偶。

妃在先秦古籍中常作为配的通假字,

既有作配偶解的,也有作婚配解的。

关雎主旨是什么

作者同意现代学者从文学角度研究后得出《关雎》为求爱诗的结论,

同时认为今人的研究符合《毛诗序》作者的本意。

关雎主旨是什么
正诂:

古人对好逑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毛传》:好匹,嘉偶

《郑笺》:和好重妾之怨

认为周南关雎中的男主并非青年男子,

也并非自由恋爱。

从‘钟鼓乐之’之语,可知是写南国诸侯或其子与周室之女结百年之好情事。

关雎主旨是什么

关雎鸟象征男女关系。

南国诸侯之子与周室之女有婚约。

推断,《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等场景,

其实都是君子对自己心上人(未婚妻)出嫁前祭祀活动的想象,

关雎主旨是什么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情境,

亦是君子对即将到来的与心上人共结百年之好的幸福幻想。

关雎主旨是什么
关雎主旨是什么
再认识

孔子认为《关雎》位于百篇之首有重大意义。

重述了后妃之德论以来的研究,

认为今人的研究完全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只考察诗文内容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文章结合了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社会。

诗中君子与淑女均属贵族。

但非朱熹所言的文王和太姒。

窈窕意为深闺,淑女,为贞洁之人。

《关雎》产生在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时代 ,

诗中以 君子和淑女称颂 男女双方 ,

君子 在当时是贵族男子 的通称 ,

《关雎》是贵族婚礼歌比较符合诗作古义 。

关雎主旨是什么

总而言之,三篇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回到毛诗序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

而非仅仅研究诗文,都认可《关雎》主旨为后妃之德这一说法。

第一篇从文字学角度考证,后妃应释为司配,

后妃之德应理解为执行婚配过程中的准则与规范

第二篇通过甲骨文及远古文化风俗之考据,

论证此处之好,并非好坏之好,而是心爱之意,

因而好逑乃心上人之谓。

第三篇考察周初进一步强化父权制,

认为美后妃之德为《关雎》篇主旨之正解

注:

杨靖康:《关雎》后妃之德新诠,廊坊师范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5期),2013年。

骆礼刚 ,《关雎》好逑正诂,贵州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第4期),2000年。

赵海菱,《诗经·关雎》 篇主旨再认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第6期),2009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