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2023年8月24日17:32:15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已关闭评论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华夏民族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之一,因其涵盖了儒、释、道三家之理念,在古代是一个受众范围广、重视程度高的节日。

中元节源于上古秋尝习俗,魏晋时期,佛道二教为其注入了宗教因素,其中以佛教的盂兰盆节说流传最广。隋唐时期,中元节经过唐朝统治者的推崇,已经开始取代佛教的盂兰盆节而存在,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僧道、百姓以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元节为七月十五冠名,道教中元节经唐一朝,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南宋之后,中元节在南方空前发展,在融合了儒释道及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了一个集祭祀祖先、追荐亡灵、宣扬孝道为一体,兼有礼仪性与娱乐性的民间节日,并延续至今。

农历七月十五正值孟秋之时,中元节本是道教对七月十五的称呼,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天、地、水被道教视为养育世间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即三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这上、中、下三元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的认识。据说在七月十五这天,地官赦罪将会让亡灵回趟阳间,祖先灵魂必归家,后人们需要摆设香案,迎祖之灵,祭享先祖。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力低于佛教,道教的斋醮日并没有很广泛的流传于民间。当佛教的盂兰盆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后,道教适时调整了斋醮日的时间,把原本依附于七月七日的中会日改为七月十五,以借助盂兰盆节扩大自身的影响,故道教中元节定于七月十五应晚于佛教的盂兰盆而出现。

盂兰盆节没有中元节名称复杂的源流和内涵,亦没有久远的历史与传说,有的仅仅是感动众人的孝道践行者目连。目连为救其母解脱饿鬼之道,听从佛祖的忠告,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从这个故事出发,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兴起了盂兰盆会,供佛及僧,祭祀亡灵,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后世佛教弟子皆可奉盂兰盆斋,以表孝顺之心。盂兰盆斋的初衷就是为超度、解脱在轮回过程中受难的,包括已故父母之内的七代先人的亡魂。该斋会本不是为个人专设的斋会,而是为佛家弟子所设,它是集体性的、大规模的普度众鬼的佛事活动。文献也记载,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每年七月十五曰入寺送盆供养诸佛。

不过,《盂兰盆经》并非印传佛经,它是由中土僧人据印传佛经中的相关记载改编而成的。盂兰盆原意为解倒悬,是解除困苦的意思,当它传入中国后,被误解为了盛放花果的盆器。在后世的文献记载中常会见到盂兰盆以器皿的形式出现,如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载:今人弟以竹为圆架,加其首以荷叶,中贮杂馔,陈目连母画像致以祭祀之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间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彩缕缯,摸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将心思花费在制作盂兰盆上。

无论怎么说,盂兰盆节的缘起具有宗教的单一性,但节日影响力却尤为广泛。佛教文化传入中土,结合中国本土的孝文化,把原来的佛解制日演变为盂兰盆节,得到了百姓们的信奉。从南朝梁武帝举行盂兰盆斋开始,每年七月十五,凡信佛教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每逢此日,便会入寺参与斋会,久而久之,盂兰盆节也就由宗教节日演变为民俗节日,延续至今。盂兰盆节与中国上古秋尝祭祖之俗的结合,也奠定了七月十五在中国传统节日上的特殊地位。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