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之谓也为什么是宾语前置(夫子宾语之谓忖度)

2023年8月20日18:55:31夫子之谓也为什么是宾语前置(夫子宾语之谓忖度)已关闭评论

一、知识梳理

1.宾语前置句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的语法现象。

2.指出下列宾语前置句的格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3)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第二组:

(4)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5)沛公安在? (《鸿门宴》)

(6)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

(7)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8)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第三组:

(9)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10)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第四组:

(14)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15)《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16)唯兄嫂是依。 (韩愈《祭十二郎文》)

二、问题探究

1.……何为……的句式都是宾语前置吗?

(17)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1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赤壁赋》)

2.……不之……句式中的之都表示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吗?

(19)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晋书·周访传》2008年高考广东卷)

(20)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晋书·周访传》2008年高考广东卷)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第一组: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莫、无、毋、弗)十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十谓语动词。

(1)……未+之(代词)+谓语动词。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不曾有过。

(2)……不+吾+谓语动词。不吾知其亦已兮即不知吾其亦已兮。没有人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

(3)……莫+之(代词)+谓语动词。而莫之夭阏者即而莫夭阏之者。没有什么能阻挡它,这样之后才开始打算往南飞。

第二组: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宾语前置的格式:主语十宾语(何、谁、孰、安、奚、胡、曷、恶、焉、盍(译为何不))十谓语动词?

(4)……何+谓语动词。何操即操何。大王来时带什么了?

(5)……安+谓语动词。安在即在安。沛公在哪里?

(6)……焉+谓语动词。焉求即求焉。我还驾着车去追求什么呢?

(7)……奚+谓语动词。奚适即适奚。它将要往哪里去呢?

(8)……恶(何)乎+谓语动词。恶乎待即待恶乎。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第三组:

在介词结构中,宾语是方位名词或疑问代词,也放在介词前面。介词结构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宾语(代词、名词)+介词(以、为、与)+谓语动词。

(9)……何+以+谓语动词。何以即以何。要不是这样,我怎么(凭什么)会这样对你呢?

(10)……奚+以+谓语动词。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11)……谁+与+谓语动词。谁与即与谁。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东、南+向。方位名词东和南都作介词向的前置宾语,东向即向东,南向即向南。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

(13)是以即以是的宾语前置形式。是以在古文中固定译为因此。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第四组:

在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来强调宾语。

(14)宾语+之+谓语动词。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的呢?

(15)宾语+之谓也。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是固定的宾语前置句,译为说的就是……。《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摩知道它。——这句话说得就是先生您(指孟子)吧。

(16)唯+宾语+是+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并与唯构成固定句式唯……是……,兄嫂是依即依兄嫂。只能依仗哥嫂抚养。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说法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

二、问题探究

1.……何为……的句式都是宾语前置吗?

(17)根据上文可知何为中的为是动词,何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即为何,译为干什么。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

(18)根据上文可知何为中为是介词,何为是介词结构宾语前置,即为何,译为为什么。苏轼面带忧愁,整好衣襟端正坐好,问客人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2.……不之……句式中的之都表示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吗?

(19)之是动词,之官即到任。周访授予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就任。

(20)之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也是前置的宾语。帝不之罪即帝不罪之。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能力检测

1.(20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2.指出下列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并准确翻译全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2)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庄子·秋水》)

(5)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2年四川卷)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

(2)(2006年全国卷)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5分)

(3)(2015年全国卷)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

(4)(2014年重庆卷)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

(5)(2010年浙江卷)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

参考答案:

1.设计意图:考查宾语前置句类型,采用课内句子与课外句子组合的命题形式。

答案:A项(题干中何为而至于此是介词结构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A项句子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何以即以何,与题干中宾语前置句类型完全一致。C项句子出自《烛之武退秦师》,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B项和D项都是含有疑问词何的常序句。)

2.课内旧教材中句子翻译

(1)否定句宾语前置句,不余欺即不欺余。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2)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何恃即恃何。您靠什么去(南海)呢?

(3)介词结构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4)否定句宾语前置句,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5)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宾语,指孔子的弟子冉有等)+是+过(谓语动词,责备)。尔是过即过尔,无乃……与?表揣测的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全句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3.高考试题中翻译试题

(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评分标准:即(即使)奚以(介词结构宾语前置句,以奚) 二个得分点中,每译对1个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2)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评分标准:自……为……(从……担任……)、畿(京城)未之有(宾语前置句,未有之) 三个得分点中,每译对1个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

(3)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评分标准:不吾索(否定句宾语前置句)、面责(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许,也许)、济(实现、成功) 四个得分点中,每译对1个得分点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

(4)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评分标准:吾侪(我辈,我们)、何……之有(宾语前置句)、以(用)和固定结构所得(得到的钱物) 四个得分点中,每译对1个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5)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评分标准:何为(疑问句宾语前置,为何),译对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