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太监是什么意思

2023年4月9日15:58:37好文: 太监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太监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冯保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被称为太监。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刘瑾 图片来自网络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魏忠贤 图片来自网络

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 。

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以及幼冲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代帝批红。这样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央决策,给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司法造成了恶劣的后果。虽然司礼监拥有如此大的权力,然而却不能像唐代后期宦官那样任意废立皇帝。明代的司礼监始终受制于皇权。

明代司礼监著名宦官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还兼任东厂太监一职(东厂、西厂的提督太监一般由司礼监的二三把手担任)。

御马监是明十二监之一,是明代宦官机构中设置较早的一个。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下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员。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康熙即位后裁撤。御马监是宫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掌握着宫中除大内侍卫之外的武装力量。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