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DBA,它的全称是Doctora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文译为工商管理学博士,而提到Doctor,大家的第一认知就是Ph.D,但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本文将为你一一讲清楚。
Doctor≠Ph.D
Ph.D,全称是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这是一类更偏重于学术研究,兼顾实践应用的学位。
Doctor其实是博士学位的统称,是通过专业的学术研究获得的最高级学位。
但Ph.D,不论是理工科、文史类,还是工商管理,都是更着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占比基本超过90%,并且以学术论英雄。
换句话说,Ph.D代表着很大可能以后要吃学术这碗饭。
而DBA则不同,虽说也包含大量理论和高水平专业研究,但本质是问题导向的,旨在通过严格的学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就读DBA也不代表转行学术,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在所处行业获得更深的战略理解和管理能力。
DBA适合哪些人,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什么?
纵向对比的话,与MBA或者EMBA不同,DBA相对而言稀缺、新颖、价值也更高。因为对学习者而言,DBA已经不再是为了提高未来在管理职位上的潜力(因为很多申请人已经是管理层级的最高层了),而是内化管理知识为更加科学、前沿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组织模式,同时进一步提高在学术层面的影响力。
随着如今市场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站在2021年这个时间来看,DBA已经是继EMBA之后,最受企业家群体关注的管理类课程名词。其课程设置往往针对这类35岁以上、具有大量管理经验的高层决策者,正好契合着市场与企业的需求。
当然,DBA项目的要求也更高,基本需要申请人具备硕士研究生或同等学历、且具备丰富管理实践经验。而学习时间也拉长到了4-5年,相比MBA基本翻倍。
不过有一点——相比于PhD,它的毕业要求对学术层面的成绩也相对低,不会出现理工科的大规模延毕问题。
DBA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考试或作业和博士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即可获得DBA学位,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学位之一。
DBA
PHD
实践应用型,非全日制,要求至少8年以上工作经验
综 述:学术研究型,全日制为主,不需要学员职业经历
面试以及工作背景,研究动机等资料审查为主
入学条件:统一考试,专业课,公共课 英文
上课与论文,workshop
学习方式:上课,课题研究与论文
虽也是以研究为基础,但目标仍是现实世界能够应用的管理知识为主
论 文: 研究课题要有相当深度,研究要有创新贡献。
DBA的前世今生
DBA项目最初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22年创立,也就是著名的HBS,之后美国其他商学院也效仿开设,其中不乏一流院校,如沃顿、斯坦福商学院等,但在美国,这类DBA项目都是动辄百万学费,且对英文的要求非常高;
随着欧盟贸易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欧洲的商学院在最近几十年也纷纷开设DBA。一般的商学院基本不在本国招生,只面向中国人,而且商学院都很小,只有几所联办的PhD项目外,商校里在博士项目上几乎也是空白。
有趣的是,英国在欧盟中总是最快跟随美国的,所以英国DBA发展也比较早,但学科设置、研究方向相对死板,对入学要求异常严格。
而随着亚洲地区管理教育的兴起,虽说近几年亚洲不少大学也开设了博士学位项目,但基本都是PhD,DBA很少,相对规模、师资和办学经验都远不如欧美。
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目前欧美亚所开设的几种主流在职博士的类型:
传统学术在职博士Ph.D,系统内院校,名额极少录取难,要求高,毕业难。
管理学博士Ph.D,国际项目,国内授课,毕业后颁发国外院校Ph.D学位。
工商管理博士DBA,国际项目,国内授课,毕业后颁发国外院校DBA学位。
其它专业博士,如艺术管理博士DFA、文化产业管理博士DCM、医疗健康管理博士DHM、智能制造管理方向DBA(IMM)等。
事实上,几乎所有管理类在职博士都并非想读就能读,它们的入学和毕业要求都比MBA要高,DBA自然也不例外。
就读DBA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
很多人在企业里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发现,管理者是否接受过成体系的理论培训,真的有非常大的差别,缺乏理论导致的企业管理滞后,或缺乏实践带来的纸上谈兵,由此导致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你过尽千帆,经历过生意场上的起伏跌宕,感受过功成名就的甜蜜滋味,庆幸为自己的梦想一路拼搏困难重重却从不轻言放弃,如果你曾热爱读书立志要传道受业解惑,为了生计却不得不仗剑走天涯,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如果你恰巧是新经济时代的弄潮儿,琢磨着未来全球变局,渴望改变企业、行业乃至世界,那么,DBA将是一个优先级非常高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