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是什么意思(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出处)

2023年4月8日14:22:37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是什么意思(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出处)已关闭评论

提到李冶,开始我并不熟悉,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方对其有所了解。原来,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众著名男诗人外,还有少数当时极负盛名的女诗人,那就是薛涛、李冶、鱼玄机、刘采春四位才女,被后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今天单说李冶,她自小就显露诗才,不过她的盛名离不开另一个身份,即女道士。准确来说,是她成为女道士后的罕见社交能力。据记载,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到李冶所在的观中游览,李冶先后与当时的名士朱放、皎然、陆羽、阎士和、崔焕、肖叔子等人交往甚密,经常谈诗论词。她的诗名便越传越广,著名诗人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今天复习李冶的代表诗作之一《八至》。

《八至》原文如下: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首句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近乎零,比如说一道篱笆,这边是东,那边就是西啦,只有一道篱笆之隔,所以说东西之间是最近的。但如果东西相对的两个物体,一东一西,而相距无穷远,比方说东土大唐和西方极乐世界,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东西之间就是最远的。这至近至远,辩证统一于东西之间,是个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

次句至深至浅清溪,清浅的小溪,不同于江河湖海的宽广和深邃,它的特点是细小而清浅,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到水底,所以说清溪最浅。然而,它又有深的假象,平滑如镜的水面,可以倒映出日月星辰、楼台亭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影子,天光一色,令人莫测高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最深的。首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次句所说的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

三句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所谓手可摘星辰,不过是李白浪漫夸张而已,所以日月是最高的。日月同光,白昼交替,交相辉映,普照大地,再明亮的星星,也无法与日月争辉,所以日月是最明亮的。这个随口吟出的句子,貌似再普通不过,毫无惊人之处,但在全诗的结构上还是有其妙用的。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

末句至亲至疏夫妻。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的确是最亲莫若夫妻。然而,世间的事情,往往又是复杂的,伉俪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离,而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间也有隐私,也有冲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谓爱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爱的夫妻,其心理距离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最疏远。末句堪称经典,妙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这首诗虽然并没有什么高深的词藻,整首诗二十四个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但很有哲理意味。由于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这在文人诗中很少见也很别致。全诗由远近东西至深浅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亲疏夫妻。诗的前三句是个过场,其存在就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

至亲至疏夫妻,这话出自唐朝女道士李冶之手,的确有点出人意外。因为李冶终生未嫁,如何出此感叹?其实,这要从李冶的感情生活说起。她在二八年华,遇到初恋朱放,度过了一段甜蜜浪漫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如意郎君朱放,最终还是为了求取功名,弃她而去,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二十岁那年,她又深深地爱上了高僧皎然,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但皎然还是守住了底线,二人无疾而终,李冶只能独自疗伤。再后来,李冶又遇到了风流倜傥的苏州判官阎士和,二人一拍即合,度过了一段柔情蜜意的时光,情同夫妻,大概持续了两年,后来,阎士合调离苏州,并明门正娶了个大家闺秀,与李冶再无瓜葛,李冶再次受伤,差点就一蹶不振。后来的后来,李冶就彻底放飞自我,周旋在众多名士之间。正是由于李冶经历了如此跌宕起伏,冰火两重天的情感历程,所以,她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这句震烁古今的名句,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020年11月6号晨完稿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