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很美。
美到哪种程度呢?
美到诗人时常想用它来绘骚景,就是那种柔媚的,唯美的,凄凄的感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崔涂)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诗人写离愁别绪,胸中澎湃的愁绪本已倾泻而出,我们这些读诗人也已悉数领略。可是诗人还不甘心呐,只写离愁不行,还要写得唯美,不美不行,只美不凄也不行。
又美又凄,除了落花,便只杨花有这本事了。
所以,诗人死活都要让柔媚的杨花飘进诗里面。一瞬间,那直桶桶的离愁,变得凄美浪漫了起来,诗歌的颜值顿时升了几个档次。
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清·高鄂)
三月时。杨花飞尽无花飞。(翁元龙)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李益)
暮春也是春啊,可诗人却很难喜欢。骨子里的唯美主义让他们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世间一切美好能够恒久,但凡见一点美丽被毁灭,他们就哀哀戚戚受不了了。
春光不耐岁月,当杨花随风飘舞的时候,便是春光殆尽之时,诗人那个哀愁啊,如决堤的猛洪,拦都拦不住。写暮春之愁情,也必定是又愁又美,杨花自然难逃法眼。
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王沂孙)
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蒋元龙)
人生多飘零,寻常大老粗漂泊异乡,心怀异念时,顶多干咳几声,粗声喝道:啊!杂家累球了!
但温文尔雅的诗人才不这样呢。他们将自己比作浮萍,比作杨花,再不济的也比作蓬草,总之在外漂泊,即使累成狗,满面尘灰,也要在诗中写得美美哒,又孤寂又凄美。
诗人啊,诗人!你咋就这么作呢?
不过——这么说似乎也不对,这世间之美,不都是作出来的么?
一款新衣,一个发饰,一盆花,一处庭院,一室房间,甚至一篇文章……哪个离得了作?
不作无美呀。
诗人真是营造情调的作美高手,将杨花的柔媚凄美用得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不能。杨花装点诗的颜值,营造凄美浪漫的气氛,寄托愁美的忧情。
不过,诗人对杨花的喜爱也仅于此,不可能再深入了。
这怪不了别人,只能是杨花自己的错。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
雪似杨花飞不定。(周紫芝)
丁宁莺语机关巧,轻薄杨花气力微。(李廌)
杨花,你飘荡肤浅,虚浮无定,轻盈似妖,缺乏厚重的质地与淳馨的内在。在诗词文化中,你只能走到浅处,落在偏处,也永远无法与梅兰菊莲相比。
花如女人,做女人当如梅兰菊莲,内外兼修,蕙质兰心。
万不可像杨花,美且美矣,而无内涵思想,无法形成真正的气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