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发生在去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我们共有4名战士牺牲,1名团长重伤。
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也很难想象边防战士的艰难处境,所以今天这个消息足以震撼到我们每个人。
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挽回牺牲战士的生命,但我们要铭记,记住这群守卫边疆、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正是李益在《塞下曲》中所赞美的英雄。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定天山。
多读几遍,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情肯定扑面而来,那么这首诗的感情为何会如此浓烈呢?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句句都用了典故,我们来仔细分析。
首句,伏波惟愿裹尸还。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曾经誓言,要马革裹尸而还,单是这个典故就让人震撼不已,边防战士难道不希望过和平美满的日子吗?谁又愿意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呢?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他们愿意像伏波将军一样发出同样的誓言。
更让人震撼的是惟愿两个字,语气坚定,不留一点后路,更加深了誓言的份量。
次句,定远何须生入关。东汉的定远侯班超,平定西域叛乱,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但愿能活着进入玉门关。何须两个字,表明了诗人对定远侯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这是反用典故的手法,意思是说,即使年老,也不能向定远侯一样请求离开。
次句是对首句惟愿的补充,通过何须两个字更加坚定了边防战士绝不后退的豪情壮志。这次牺牲的战士,不正是践行了绝不后退的誓言么?
前两句是在说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后两句转到边境的防御战争和战争后的部署。
三句,莫遣只轮归海窟。晋国大败秦国,不让一只车轮(指溃败的敌人)回到海窟(指敌人逃回去)。敌军溃散而逃,这是大败敌人的情景,诗人用了莫遣两个字,表明要全歼敌人的决心。
任何来犯之敌,一个都不能放过,这一句表达出边防战士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结句,仍留一箭定天山。唐初名将薛仁贵凭一箭,让天山平定。一箭定天山,表明了边防战士锐不可当,很轻松就打败了敌军,但仍留两个字表明了诗人的深思远虑,英勇的边防战士仍然要留下来长期驻守,以防敌军再次来犯。
这一句,诗人既对边境局势充满了担忧,又对边防战士守边卫国充满了信心,正是因为有这群英勇善战的战士驻守边疆,国家才能安宁。
回顾这首诗,诗人分别从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边防战士的赞美,前两句表达出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第三句表达出边防战士的英勇无畏,锐不可当,正是因为前三句的铺垫,第四句诗人才会充满信心。
这首诗之所以感情浓烈,原因就在于诗人反复运用历史名将做参照,并且结合副词(惟愿、何须、莫、仍)加强语气,将边防战士的壮志豪情和英勇无畏表露无遗,然后全部融入到了一箭定天山这五个字中。
直到今天,一箭定天山这五个字仍然能让我们感到自豪,因为千年以来,边防战士视死如归的豪情从未曾改变。
英勇牺牲的战士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