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近日,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同时宣布,自2020年年中开始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已经正式结束——过去三年里,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不断转冷,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的首场三重拉尼娜事件,也就是从2020-2023年已经连续发生了三次拉尼娜,期间诱生的一系列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引发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里,广东北江大洪水、南方长江流域超强高温伏旱,巴基斯坦世纪大洪水等事件,都被认为和拉尼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拉尼娜正式结束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周期的两个相反阶段,这是在热带太平洋上发生的自然现象。在拉尼娜期间,热带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转为偏低状态,太平洋上的信风变得更加强劲,将温暖的表层水推向亚洲和澳大利亚。相反,在厄尔尼诺期间,信风减弱,温暖的水区偏东,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两者都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
自2020年以来,世界气象组织(WMO)观测到了21世纪第一个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在三年内出现了三次拉尼娜现象。这种冷却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放缓,但并没有阻止过去八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年。在3月1日WMO发布的报告中,WMO就指出,拉尼娜事件已经开始过峰,并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消退。到现在,美国和澳洲两大机构更是宣布,三重拉尼娜已正式结束。
比如NOAA的分析数据指出,与长期平均值相比,最近一周Nino3.4区(我们对ENSO的主要监测区域)的海温异常值仅为-0.2度。同时,OISST2.1数据集的最新月平均值为-0.4度。按照定义,拉尼娜的临界异常海温应低于-0.5度。因此NOAA指出,目前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已经消失!
正如之前提到的,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ENSO现象,是因为它们通常可以提前几个月预测,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潜在的季节性气候条件。例如,在拉尼娜期间的12月至次年2月,非洲西海岸附近往往比平均值更潮湿——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023年2月,确实出现了这一现象。同时,最显著的模态是海洋性大陆和澳大利亚北部以及中太平洋干旱地区的降雨增加。
拉尼娜现象与一些气温低于平均水平的全球影响有关,包括非洲西部、巴西东部和亚洲东部。
二、厄尔尼诺概率大增
与此同时,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卷土重来——这不是中气爱的预测,而是各大机构的预测中都出现了类似趋势。比如WMO预测,在上半年,厄尔尼诺形成的概率较低:4月到6月为15%,5月到7月为35%。但是,在下半年,厄尔尼诺形成的概率将大幅上升:6月到8月为55%,7月到9月为60%,8月到10月为65%,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厄尔尼诺发展的苗头正在逐渐强盛起来。
实际上,许多超级计算机和气候模型都预测今年初夏开始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像是BOM、欧洲中期天气预报(ECMWF)、NOAA等预测都指出,在7月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厄尔尼诺趋势,Nino3.4区水温将超过厄尔尼诺临界值。
然而,由于春季可预测性障碍的存在,目前对气候预测模型来说是一年中非常棘手的时刻——ENSO事件往往冬季达到峰值,并在春季趋于衰减和过渡,因此春季是ENSO转换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预测往往具有更低的准确率,因此虽然预报概率逐渐增大,但目前并不能说下半年的厄尔尼诺已经板上钉钉。
实际上,虽然拉尼娜已经官宣结束,但这种结束局限在海水温度的异常,实际上,观测人员仍然能看到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影响——比如增强的沃克环流: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空超常的降雨和云量、中太平洋减弱的降水、增强的信风,这是海洋-大气耦合作用的滞后性,虽然水温异常消失了,但它所引发的大气响应还尚未终止。然而,当没有拉尼娜海面冷信号时,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消失。
三、今年会更热吗?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以史上最热的夏天为最大的天气事件,热浪、寒潮和剧烈的冷暖变化主宰了整年,让大家对于天气和气候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是恐慌。在全新的一年里,热带海洋上的格局已经开始变天,拉尼娜宣告终结,但厄尔尼诺的苗头又出来了。这也让不少网友担心:今年会更热吗?
三重拉尼娜事件的结束意味着太平洋正在回归正常状态。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将经历更热的气候。ENSO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并不总是直接的。尽管在厄尔尼诺期间,往往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例如2015-2016),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天气就会对应的变热,因为拉尼娜/厄尔尼诺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很复杂的,而且还有其他自然因子参与调控。
总之,三重拉尼娜事件的结束是好消息,过去三年复杂而震荡的天气模式将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将经历更温和的天气模式——随着现在种种预测厄尔尼诺可能性逐渐增加,意味着我们将可能逐渐步入一个拉尼娜向着厄尔尼诺转换的趋势,这种转换过程中,极端天气同样可能换一种姿态频繁出现。
冷空气天气高温拉尼娜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