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是什么意思(缝隙是什么词)

2023年3月16日18:08:57缝隙是什么意思(缝隙是什么词)已关闭评论

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许多稿件存在语言表达失范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小编整理出部分新闻作品中的五类常见差错,供大家借鉴参考,各位小伙伴们点击答案前可以先思考一下哦。

一、常识性疏漏

01

汉字‘家’由‘门’与‘豕’组成,说明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离不开猪。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句话中的门应该是宀。家是一个会意字,家字上半部分读mián,意思就是房屋,下边的豕即猪。家字甲骨文的字形更为形象,就是房屋里有一头猪。古人认为,有猪的地方即是家,房屋包括门, 门只是房屋的一个部分。把代表房屋的宝盖头宀写成门,岂不是歪曲了家字的本意?

02

往后,只需记住12315,百姓所有的难处,甭管是天花板漏水,还是暖气不热,就算是问到了家。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按照最新颁布的街道大部制改革中关于一号响应的要求,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15、环保举报热线12369等都已被整合到市民服务热线12345。而且,本篇评论所论述的核心正是此事,文中却将最关键的电话号码写错了。

03

《芝麻胡同》以1947年的北京为背景……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百姓有里有面、有滋有味的百态人生。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时的北京还叫北平,将北平改为北京是在新中国时期,1949年9月27日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此外,这句话中有里有面的面字后面,还应该加个儿字。

二、字、词误用

04

窗外,有‘甩2甩3’的扑克声;楼上,有‘胡了’、‘三条’的麻将声。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句话中的胡了应为和了。和是多音字,这里读hú音。在书面语言中,没有胡牌,只有和牌。

05

还有一位老奶奶,她是打疙帛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文中的疙帛二字都写错了,均应改成袼褙。打袼褙是老北京最常见的一种手艺活儿。袼褙是用碎布或旧布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裱糊成的厚片,打出的袼褙一般用来做布鞋、盒子、书套等。

06

影片讲述了两家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后来因为一次意外而生缝隙。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句话中的缝隙应为嫌隙。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缝隙的意思是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而嫌隙则是指彼此因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

07

2002年,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通过大小西瓜杂交研制出一款新品西瓜‘京欣3号’。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句话中的研制一词有违自然规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研制的意思是研究制造,若将研制改成培育或选育,显然更符合获得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

三、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08

顺义区仁和镇发放首批文明护照,村民日常的文明行为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积分,并根据积累的分数兑换多种服务,让文明行为得到回馈。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文中出现了文明护照这个关键词。毫无疑问,顺义区仁和镇是在借用护照这种方式以倡导文明之风,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所谓的护照。护照作为一种证明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每个公民都必须严肃对待,所以文明护照最好加个引号。

09

《曝光假冒伪劣不必非等315》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准确的用法是3和15之间加·,即3·15

四、搭配不当

10

《别拿腾讯是软柿子》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这里的拿……是……由于不搭配而读不通。这个句式应当是拿……当……。

11

怀柔响水湖旅游景区‘长城梅花节’进入最佳观赏时节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应该是梅花进入最佳观赏时节,而不是梅花节。

五、表意不明

12

《妈妈我忘了所有 但没忘记你》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标题给人的感觉是妈妈忘了所有,其实这个我指的是儿子,由于妈妈与后边的我连起来了,意思表达不明确。妈妈的后面应该空一个格,或者加上逗号,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13

《我的字典中没放弃二字》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本句话有三解:

1.没放弃二个字(不知二个什么字?)

2.没放弃二字(二字很重要。)

3.没放弃二字(原来是这二个字!)

如果是第三解,为什么不给放弃加上引号呢?

14

《这三类蔬菜零售可获政府资助》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有三种具体蔬菜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实际上联系领题和文章内容,应该是有三种蔬菜零售的销售形式可获政府资助,所以,加上形式意思才准确。

15

《惠民靶向药 精准祛病灶》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如果仅看题目中的靶向药和祛病灶,读者很容易会以为是一条医疗新闻。可是,读完文章却发现其报道的是朝阳门街道演乐社区的文化活动。众所周知,靶向药实际上就是抗癌药,是针对癌症患者已经明确的致肿瘤点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所谓祛病灶就是除病根。本文通篇所描绘的都是朝阳门街道演乐社区居民在茶香悦读会上分享阅读体会的场景,实属题文不符。

16

《老人儿童成保健品控高危人群》

点击空白处查看纠错

标题不准确。从报道来看,记者想说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儿童成为乱服保健品伤身的高危人群。而很多老年人由于迷恋各种保健品不能自拔,成为保健品控。大标题将老人和儿童并列,都说成是保健品控,明显题文不符。此外,将保健品控和高危人群并列在一起也不符合逻辑,文中所报道的是老人儿童成为乱服保健品的高危人群,而非题目所说的保健品控高危人群。

更多想法,欢迎在留言处与大家一起探讨!

欢迎加入新闻与写作大家庭

转载请添加微信丨xwyxzxzs

投稿请email至丨xwyxztg@126.com

订阅纸质刊物请致电丨010-85201321

商务与广告合作联系微信号丨010-85201320

懵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