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民族精神
神话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其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以其博大精深的意蕴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力,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魂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本身就意味着对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地的神话英雄。前者如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精卫,它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做顽强的拼搏。人死化鸟,这是幻想,一只小鸟要去填平一望无际的大海,显得幼稚和不自量力,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反抗精神,却是一种教育人、永远鼓舞人心的力量。陶渊明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表现出悲壮赞颂之情。
精卫填海
后者如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陶渊明亦诗云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后来鲁迅先生引此诗曰:无头亦会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是怕难得太平了。这些神话中的反抗人物所象征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格,形成在遭受巨大挫折与实践主体精神的坚强不屈以及实践的富于韧性共同铸成的魅力人格,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刑天舞干戚
中国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也为人类塑造了能率领和帮助他们去战胜或征服自然的保护神,如为人类补天的女娲、射日的后羿等,这都体现出最原始的厚生爱民意识;还有龙凤等神话形象,见则天下安定,其出现常带给人们祥瑞和安慰,所以龙凤呈祥、龙飞凤舞自古就是民族团结、吉祥腾飞的象征。
龙飞凤舞
龙凤作为一种民族信仰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具有使人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的黄帝、为民采药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炎帝,则包含着珍惜个体生命,渴望生命延续的重生意识;此外以为晦明和敬授人时的日月之神羲和、到来时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的春神句芒,则反映出人与自然间亲和的厚生意识,体现了人民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其本质上是对生命保护和发展的希冀。
羲和浴日
春神句芒
在古代神话中体现出来的厚生爱民意识,为后来文化所延续和发扬,如周公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西周的统治思想)、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等。所谓天地之大德谓之生,对百姓民众的爱护和尊重,也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贯的精神。
天地大德
古代神话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为改变险恶的生存环境而不懈的奋斗。神话从众多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加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