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无意中看到歌手韦唯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的文章和视频。其中一篇文章题目说韦唯母亲让她原谅家暴前夫,还孩子父爱。还没读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韦唯母亲思想老派,看女儿步入中年,孩子们也长大了,老人有心撮合女儿与前夫和好,合家团圆。
岂料文章内容与我的判断大相径庭。韦唯母亲一次陪伴三个外孙看访谈节目中一位男孩哭寻因夫妻不和而离家出走四年的父亲。看完这个节目外孙们难过的表情让姥姥决定与女儿长谈。老人开导女儿不能因为自己所受过的委屈而剥夺孩子们得到父爱的权利。母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让韦唯反思自己与父亲感情上的缺憾,加之亲眼看到小儿子为她制作的母亲节卡中流露对完整家庭的渴望,她决定不再横亘在孩子们与他们父亲之间,让亲情回归父子之间。母亲的睿智和韦唯的选择,让孩子们生活中有了完整感,儿子们和她的感情更深更牢。
现代社会离婚已经是普遍现象,不论夫妻是打骂还是和平分手,真正受伤害的永远是孩子,而且这种伤害是一生难以走出的,还是那句现时流行的话: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离婚男女能给孩子最大的呵护是不要让孩子被迫接受选择,虽然孩子无法选择抚养权,跟谁过,但父母可以把这种选择磨掉棱角,不让孩子感到刺痛、受到伤害,让孩子们可以没有感情负担地穿梭在父母之间。
我认识的一位80后女生感激父母选择在她上大学后才离婚,作为成年人的她,现在能理解体会到缘尽情枯的父母为她在彼此生活中做出长达数年的相互容忍,就是为了降低对她的伤害。在她结婚生孩后,父母轮流帮她带娃,共同努力支持女儿不中断事业。作为祖父母的他们,因为孙女的到来重新开始往来,互相多了份尊重,少了昔日的烦怨,由当年的夫妻情转变成当下的兄妹情。
一位相识多年的美国同事说,他感恩生活对他的眷顾。他的大学教授父母在他上中学时离异。当时他和姐姐被判给爸爸抚养,弟弟跟了妈妈。之后父母都相继再婚,朋友说少年时感到多了一个家庭,多了一对父母,得到了加倍的爱,比同龄人幸运!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做法不同,在美国,至少我的朋友圈里,夫妇离异后一般能继续保持朋友关系。有些人的关系甚至比在婚姻中还和谐,真可谓距离产生美!在美国朋友们的婚姻中,很少听说为了维系两人关系或取悦再婚配偶而生儿育女。如果再婚夫妻一方已有子女,另一方往往欣然接受,待孩子视如己出。
我读研时认识的朋友贝卡的儿子丹,25岁时遇到了心仪的女子。按中国的世俗眼光看,他俩很不合适。丹大学毕业,在一家知名银行就职。他遇到的女友是一位24岁带着一双儿女的无业单亲母亲。外形上丹高大帅气,女子18岁到21岁之间连生两娃,生活的不易让她身材走形,面貌沧桑。美国人爱一个人就是爱,纯粹、自然,不考虑附属条件的优劣。相恋一年他们结婚了,丹和妻子一起养育当时年幼的孩子们。为了支持妻子完成上大学的梦想,丹决定不再要孩子。两人一路互相扶持十几年,丹的妻子不但完成了大学本科,工作后和丹一样,边干边攻读MBA学位。如今年过四十的他们,都已是公司高管,孩子们也长大成人了。贝卡每次提起孙辈,那口气比亲孙子孙女还亲!有一次她与我分享孩子们的照片,感慨地说:如果儿子和儿媳再要一个两人的孩子,生活就更完美了。紧接着她又说:虽然小有遗憾,但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观。她将自己的想法保留在心底,尊重支持儿子儿媳的家庭、人生选择!
生命有限,能活出自己的开心最精彩!
后记:此文前四段写于2020年8月22日,续写完于2023年3月3日。
科学婚恋指南
情感点评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