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徐宏星 崔鹏 文图
作为小麦青黄相接时节特有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一年之中可以吃到的时间也只有大约20天左右。眼下,正值碾馔制作、上市,您吃过了吗?
在5月16日开幕的焦作(温县)第四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温县古贤碾馔文化节上,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少客商、游客就饱了口福。
▲活动现场
5月的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温县,乡野麦田咋黄还青,遍地喜人的丰收景象。在温县小麦博物馆活动现场,特别是碾馔制作特色村——温县祥云镇古贤村,飘着麦香的碾馔,让人垂涎欲滴。
碾馔,不管是炒的、蒸的还是凉拌的,加上各种调味后,风味各异,但麦香均十分浓郁,吃后回味香甜,深受游客喜爱。
古贤村碾馔加工户党立忠介绍,要想制作碾馔,需要将籽粒饱满的青颗粒麦子收割,经过脱粒、水洗、翻炒、晾干、去杂、剥皮、拌油、推碾等诸多工序,原本泛青的小麦就在碾盘的碾制下,变成了长短不一的绿条状美食,是谓碾馔。
▲温县优质小麦
▲收割青麦并脱粒
▲筛取青麦粒
▲碾馔制作之淘洗
▲制作碾馔的原料青麦粒
▲青麦粒煮熟后备用
▲烘炒过的青麦粒脱皮去糠
▲青麦粒去杂
▲青麦粒去杂
▲即将上磨的青麦粒
▲碾馔制作之推碾
▲碾馔出磨
▲碾馔出磨
▲碾馔炒鸡蛋,美味!
▲村民品尝碾馔
说起碾馔,在古贤村很多村民眼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为印象深刻。
那时,人们生活普遍困难,当麦子青黄不接之时,家中的存粮早已吃完,地里的麦子还不成熟,父母为了不让正长身体的孩子们挨饿,明知是糟蹋粮食,却还要割了麦穗,制作碾馔充饥。
资料显示,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依太行,是太极拳发源地、四大怀药原产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在业界有着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之说,小麦单产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是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活动现场
▲温县小麦,享誉全国。
《温县县志》记载,古贤村是孔门十贤之一的卜子夏出生地,古贤人加工碾馔的工艺,可追溯到清代初期,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上乘的品质而闻名。
祥云镇有关人士说,为了发展碾馔,在上级支持下,古贤村依托自身位于国家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的区域优势,将品质道地的温县小麦加工成碾馔,逐步做成了特色产业,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碾馔文化节。
该人士表示,今年,古贤村将用1000亩青麦用于碾馔的生产制作,每亩产青麦约1500斤,可生产碾馔约800斤到1000斤,每亩增收6000元到8000元,绿碾馔已成为古贤村富民产业,同时叫响了古贤村碾馔文化子夏文化两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