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近日,言几又书店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门店贴出通知,称该店将暂停营业。至此,这家曾融资过亿元的网红书店,在全国范围内营业的门店已经所剩无几。从北京老书虫三里屯店关门,到读库甩卖书籍,再到单向街呼吁书友们众筹……这几年,一些网红书店经营陷入困境,面临亏损甚至濒临倒闭。网红书店的未来在哪?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不同于传统的实体书店,网红书店是一个集购物、休闲、社交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网红书店追求精致的装修、主打高雅的格调,往往位于客流量较大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上。网红书店曾带起书店行业的新风潮,不少传统书店也转型试水,过了一把网红瘾。但短期的客流量增长,掩盖不了背后的问题:有的网红书店成为旅游景点,阅读环境嘈杂;有的网红书店内书籍同质化严重,文化传播功能弱化;一些网红书店过于注重装修设计,却缺乏对书籍的把关,甚至售卖的有盗版书。有网友从网红书店归来后评价:书店越漂亮,选书越让人失望,书籍就像店里的气氛组。
图为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的猫主题新华书店——喵屋书吧
几年前,我们曾呼唤实体书店多一点文化自觉,在商业经营的同时,也能守住人文精神的根本。时至今日再看,当书店里缺了好书、少了文化,当好出片可遛娃成了网红书店的风评,守不住的,可能就不只是人文精神,还有商家投资的真金白银。书店作为经营主体,想要营利,就要找准愿消费、能消费的目标群体。从拍照到社交、从咖啡到明信片,网红书店贩卖的,或许是设计、是情怀、是生活方式,但唯独不是书本身。爱书的人找不到好书、又受不了拍照打卡的氛围,自然不会再来;而不爱书的人,在打过一次卡之后可能很难成为店里的常客。易逝的流量,不回头的顾客,让不少网红书店难免昙花一现,难获长久发展。
褪去精致的外壳,实体书店怎样才能真正俘获读者的心?答案可能还是要回到书籍本身。许多人来到实体书店,都期待随时和优质书籍偶遇。好的实体书店不只卖畅销书,往往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主张和选书标准。北京的人文考古书店只卖相对冷门的考古专业书籍,但由于藏书齐全、店员专业水平强,近几年的销售额十分亮眼。有人说,一家好书店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为了找一本书进去,出来时却买了你原本不知道的书。为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留有一席之地,读者也更乐意为这样的书店投去青眼。
一位作家认为,书店,相对于一个城市,书,相对于一个人,都是一种解决孤独的方式。与电子阅读相比,去书店挑选、购买、阅读纸质书,是一种更有仪式感的体验。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不仅是一个图书的集合分发地,更像一个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能活跃周边的社会文化氛围,激发文化活力,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和文化滋养。今年春节,北京各家书店共举办不同主题阅读文化活动200余场,陪伴读者度过一个书香假期。可见,激活各种资源,增加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实体书店才能更深地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在公众日渐增长的文化消费意愿中枝繁叶茂。
我最爱去的书店/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一句歌词,唱出了一些人对身边消逝的实体书店的惋惜。尽管包括网红书店在内的一些实体书店经营面临困难,但转变也正在发生。北京给予192家实体书店房租补贴,南京开展文旅消费季活动、激发居民购书热情,武汉为部分实体书店提供扶持资金、支持书店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各地积极出台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举措,守护身边的精神家园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时代在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与过去大不相同,但书店始终是城市的文化灯塔。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实体书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在竞争中持续发展,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共同的努力。
这正是:
潮起潮落,经营难与往日同;
一齐努力,共护书店书香浓。
大家晚安!
(文丨孟繁哲)
| 荐书 |
★ ☆ ★
《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