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村是一个掩盖在树林中和被若干小水塘包围的小村落,几十户人家,两种姓氏各一半,偏安而居大概有百余年,祖上据说是个铁匠辗转来到这个地方落脚,繁衍生息,传承至今也有五六代人了。
围绕村落大小不一的四五个小池塘,还有沿着池塘堤坝的乡间小路像是一根根血管一样,是我们和外部世界的神经纽带,从小的时候去镇上上学乃至到周边田地里劳作,都是必经之路,只是老人和父母们常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玩水。
今年这种长时间的炎热天气不多见,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生活,很少有这种极端的天气,大部分时候还是风调雨顺,背靠土地而活。很多人家连电风扇都没有,夏季午后往往都是将堂屋前后的门打开,形成对流的风,拿张干净的尿素袋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卧,便是午休,也是凉爽。
最热闹的还是一天劳作后,吃完晚饭,大人小孩洗漱之后背着竹床,多是固定在我们家堂屋前,刚好有一块大空地,也是村内一个高处,旁边还有一株很大的泡桐树,我最喜欢的就是泡桐花开的时节,大喇叭形状的花,憨憨的有些可爱,那种香味,淡淡的,看起来闻起来都不妖艳,和几十年前的农村一样,淳朴自然。更多的是泡桐树的木头用来做小孩子玩耍的刀剑最合适了,因为材质轻盈,舞起来很是轻松。我们往往几十步开外助跑,冲向这株老树,爬上两三步,一个回头望月,便是我们舞刀弄枪的保留招式。
围坐在一起,聊得多是家长里短,堂前屋后。偶尔有个同村不同姓的叔叔会拉一拉二胡,在那个年月,有个这样的文艺特长,容易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所以难免总有些他的风流韵事,只不过音乐的熏陶和跑着抓萤火虫都不能让人提起精神。只有当村里的老人开始了保留节目后,我才全神贯注缩在父母背后,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了什么,但是往往听着听着,环顾四周,总觉得远处山上黑暗里有什么一般,让人害怕。因为他们说的都是鬼故事,而且往往套着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现在的话说,让人有沉浸式体验。
我们这个小村落,也许是以前从一片树林逐步开辟出来的吧,更或者是其他原因,在村落里有很多坟,就是屋前屋后都会有,有的是一两座,有的是三五成群,稀稀落落的如星罗棋布一般,和村里各家各户的堂屋自然一般共存,直到后来才是改成远一点山上安葬,在晚上穿过村里的时候,我总是不自然的感到有点害怕,那种安静莫名的感觉,让人心跳加速,不敢朝后看,所以晚上我是不太敢出门,出去的话也是硬着头皮,脚步加快,甚至一路小跑。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