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月,青青麦田,点点都是挑草的人。坐着小板凳,弯着腰,在自家地里埋头挑草。阳光明媚,春日迟迟,原野辽阔而静寂,听得见麦地清凉的呼吸。
挑草是愉快的事,也是辛苦的劳役。整个二三月,女人们天天忙着挑草。挑完一茬,又长出一茬。直到麦苗吐穗,还得再去拔草,草总是比苗长得更快,更旺盛。今年拔干净了,明年又会长出来。
草,是除不完的。为了一口粮食,人不得不常年和草做对。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事实,也是隐喻。隐喻什么呢?
我们来读几首咏春草的诗词,看看在诗歌的国度,现实与隐喻如何统一,不可见的现实如何被语言发现并唤醒。
撰文丨三书
01
离离原上草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
先谈谈诗题。赋得指借前人的诗句或成语,在习作、聚会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习帖诗。按照当时科考的规则,凡是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上赋得二字,作法类似咏物诗。这首诗的真正题目是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应举初至京城,以此诗谒见时任著作郎的顾况。顾况看罢姓名,端详了他一会儿,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遂即披卷,阅至一半,乃嗟赏称叹,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生活也就容易了。顾况于是为其延誉,白居易自此声名大振。
命题作诗或作文,很难出佳作,这首虽是赋得体,但造语真率,意境天成,一经咏出,即为绝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开头两句,似脱口而出,妙手偶得。原上,可以是乐游原,也可以泛指原野。一岁一枯荣,两个一字,叠出自然节奏,形成咏叹的效果,及生生不已的情味。这是春草,如果颠倒词序,变成一岁一荣枯,那就是秋草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取其隐喻义。隐喻什么,因人而异,例如《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旁批此诗曰: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后世多取此喻。乐天作诗,是否真有此意,不得而知。吾等解诗,亦可见仁见智,或以喻世道循环,治乱往复,或以喻天心贞元,生生不息,皆无不可。
野火与春风,意象振奋,读之倍觉精神。唐人也有类似诗句,比如刘长卿的春入烧痕青,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诗意相类,气象皆不如乐天的广大宽馀。
上半咏古原草,下半咏送别,关合全篇。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遣词工致,远芳递春草之香,晴翠状春草之色,动词侵、接,尤善体物传神。古道、荒城,又将春草绵绵铺展到远方,不仅空间上的远方,还有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最后点明送别之意,此乃咏物诗惯用的写法。古人咏草,多写别情,几乎都用《楚辞·招隐士》之意,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不过后来的王孙,不必特指贵游子弟,可以泛指宦游的朋友。
以上是此诗的完整版。现今有些选本不知何故,仅截取前四句,诗题也简化为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倒也是一首天然的绝句。
《湖天春色图》
02
阑干十二独凭春
/ /
《少年游》
(北宋)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 /
阑干十二独凭春,这些汉字放在一起,自有一种古典美。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今人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体验,与古人已太多迥异,这些诗词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世界或认识自己。对于我,读古诗词,不是为了认知,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启示,而仅仅是为了美,汉语原本的美,古人灵魂栖居的美。不可能回到古代,也不必回到古代,但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去体验语言中的诗意栖居,而这,或许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某种清新的启迪。
少年游,始见于晏殊的词句长似少年时,因取以为词牌名。欧阳修此词,与白居易的诗,皆咏春草赋离情,气质美感却完全不同。词别是一家,诚然。
汉语是表意文字,我们读古诗词,即能很好地体会这一点。阑干十二独凭春,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凭阑干,词序却是阑干在先,而且说的是凭春。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比如春天时,她独自倚着曲折的阑干(远眺),诗意已丧失大半,而且凭春的春,在诗句中不只是个时间状语。可见一斑,诗的确是用词语写出来的,而不在于表达了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词的位置,词与词的关系、距离以及顾盼,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甚至不同的诗。
晴碧远连云,措辞也同样美幻,晴空下的碧草,以晴碧二字写出,远连云,既实又虚,不是有人说过上帝是个画家吗?草色芊绵,宛如他在大地的调色板上,碧色一抹到天际。
我最爱接下来的两句,千里万里,二月三月,字句看似平淡,却真是寻味不尽。越朴拙的字句,越出之不易。写春草的句子,还有比这更好的吗?没有一个草字,全篇都没有,草却满春天、遍天涯。
行色苦愁人,春草弥漫之愁,今人大概不会有,但也会伤行色。古人送别多在春天,故有此心情。我们送别多在机场、车站,背景的春草,换作空间的喧嚣,行色同样愁人。
过拍连用两个典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他曾苦吟出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江淹浦畔出自南朝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世以南浦代送别之处。此二句,一吟魄,一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末二句可看作首二句的续写,亦可作为独立意象,与前面的诸多意象并咏春草。忆王孙,在疏雨滴黄昏之后,结句清劲,笔力横亘。
《江村草阁图》
03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 /
《点绛唇》
(北宋)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 /
唐代杜牧的《金谷园》,我们都能背诵: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这首诗是杜牧途经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时,伤春感昔的凭吊之作。若问他凭吊的是什么,石崇,绿珠,世事无常,人世沧桑?或许兼有。大自然并不在意人世的悲欢离合,流水无情,草木自春,也幸好是这样。
和靖词的开始,用金谷园典故,词意比杜牧有所拓展,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从西晋到北宋,无数朝代陨灭,近千年过去,金谷年年,春天照样来,春草按时生。乱字颇主观,是词人的视角,谁为主?是他的发问。春为谁来,草为谁生?显然不是为石崇,也许是为绿珠,为后来人。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不是写落花,写的是草。荒园烟雨,落花依草,草亦凄凉苦楚。与欧词一样,这首词也是通篇不着一个草字。宋代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有过精辟论述,他说: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此论几成评判咏物词优劣的首要标准。
林逋生性恬淡,不慕荣利,早年漫游江淮,四十岁后隐居孤山,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此词借金谷园咏春草,乱生春色谁为主,也是悟道之语。后来宋代词人张先在《过和靖隐居》诗中,悼林逋曰:湖山隐后家空在,烟雨词亡草自青。烟雨词,就是指这首春草词。
下片写别情。今人或不觉得离愁和春草有何关系,在古人这却是很自然的事。春草方生,长亭相送,酒罢歌馀,天色将暮,王孙一去,南北东西路。萋萋无数,即离愁的具象化,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离情,从《楚辞》起,经过千余年的体验与书写,早就成为一种民族心理,看到春草便触动离愁。
近代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引述历代评价称,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而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五个字,已摄春草之魂。
春草是什么?对于我们,春草就是春草。对于古人,春草除了是春草,还是离愁,是思念,也是流光。
作者丨三书
编辑丨张进 重明
校对丨郭利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