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科学家误判了一场烧了50多年的火,损失了近1000亿元

懵懂先生 网文资讯在沙漠中,科学家误判了一场烧了50多年的火,损失了近1000亿元已关闭评论122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变得越发深刻。尤其是从煤炭以及石油等自然能源上获取了相应的帮助以后,世界各国都对国家境内的自然能源十分看重。人们坚信,只要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自己国家的发展就势必会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确实没有任何问题。尤其以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为例,在石油资源的帮助下,沙特阿拉伯的国家经济发展让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无比羡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每个人都十分珍视资源的时代,科学家却因判断错误在沙漠中点了一把火,导致资源燃烧50多年都不灭,损失至今已近千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事件起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时代的开启。自此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避免直接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开启了各个方面的竞争。在这些竞争之中,最著名的便是太空领域的较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美国总统杜鲁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除去太空领域之外,美苏两国在深海探索,资源储备以及地坑挖掘等方面,同样互不相让。尤其以资源探索这方面,苏联一直以广阔的地理面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当时间来到1971年,苏联工程师来到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达瓦扎附近。根据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工程师们推测这里应该会蕴藏着大量的油田。为了验证自己的才行,工程师们开始采取相应的石油勘探行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然而让苏联工程师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勘探钻头抵达天然气所在地的时候,钻头以及勘探营所在的区域竟然发生了塌陷。更重要的是,以当时的技术手段来看,塌陷的深度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探测,已经陷入地底深处的钻头也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找回。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再次做出判断,地面的塌陷说明下方并非石油油田,而是天然气气坑。如果不尽快对气坑洞口进行处理,那么气坑内部就会对外释放出有毒气体,并很有可能对周边的村庄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为此,当时的苏联工程师们思考了两个方案,其一是将坑洞进行掩埋,将所有天然气堵在其中,等到技术成熟以后再次发掘其二则是主动将天然气点燃,只要气体燃烧殆尽,危机自然也就解除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只可惜在那个时候,由于缺少各种工程器械,科学家们只好选择用第二种方式。很多人或许会认为直接燃烧会不会太过浪费,毕竟这种天然气坑燃烧消耗殆尽,完全就是浪费。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可事实上,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科学家们推测,大概只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坑洞中的天然气就会燃烧殆尽。也就是说,科学家们判断,在这个被后人誉为地狱之门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天然气存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哪怕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地狱之门的烈焰依旧在熊熊燃烧。如果按照当地的燃烧效率以及时间跨度来看,五十多年间产生的损失更是接近千亿美元。即便到了今天,有幸能够前往地狱之门游览的人,依旧能够感受到这里与卡拉库姆沙漠其他地方不同的温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阻止燃烧的难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了解到事件起因之后,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不想办法将这个地方的天然气掩埋呢?只要用足量的土将坑洞重新填充起来,天然气自然会停止燃烧。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只要人类科技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地狱之门的烈焰最终也会为人类所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不是没有发生过。无论是苏联时期的科学家还是苏联解体以后,土库曼斯坦内部的科学家,都曾想要将这个坑道掩埋。但经过研究以后发现,这个想法根本不现实,坑洞中的天然气也很难能够再次被利用起来。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卡拉库姆沙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首先是卡拉库姆沙漠的限制,对于这个沙漠,不少人或许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可事实上,仅仅这一处沙漠,其面积就已经达到了土库曼斯坦全境的70%。因为它的存在,土库曼斯坦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正因如此,单凭土库曼斯坦自身的综合国力来看,根本没有能力将地狱之门堵上。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不仅如此,尽管在卡拉库姆沙漠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分别有着里海和咸海的存在,但由于东北面有毗邻着克孜勒库姆沙漠,因此卡拉库姆沙漠上的雨水简直稀少的可怜。或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上,才会有一次雨水的降落。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在这样的情况下,雨水根本不可能浇灭地狱之门的火焰,土库曼斯坦人唯一的希望也只剩下从苏联或者说俄罗斯方面取得帮助。只可惜就解体以后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来看,根本没有任何精力帮助土库曼斯坦。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而对于解体之前的苏联人来说,驱车携带大量工具前往土库曼斯坦扑灭火焰,也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这件事情上面,不如等待天然气资源自动燃烧。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更重要的是,究竟能否用各种方式将地面陷坑补平,这同样是十分严肃的一个问题。要知道只要给天然气留下某一处微不足道的气口,那么此处天然气存储地中的资源储备依旧会源源不断地减少。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尽管这部分资源对于某些国家而言,确实十分的珍贵。但就苏联自身的整体资源来看,这里的资源根本无法起到影响苏联整体发展的地步。正因如此,所以至今也没有任何人会真正在乎这里。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运输的困难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其次便是在卡拉库姆这片沙漠之中,人们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有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许多汽车即便能够抵达地狱之门附近,也很难能够将物资从中运送出来。更危险的是,在运送的过程中,油罐车或者气罐车或许还会因此发生爆炸。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沙漠地区路途遥远、而沙漠中的天气环境又会十分的干燥。在这样的前提下,运送天然气的汽车就很容易因为高温而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或许有人会想,如果在卡拉库姆中修建一条平直无滑的公路会不会好一些。到时候只要将卡拉库姆周边存在的村庄与地狱之门连接在一起,天然气岂不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村庄提供能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只可惜想象终究是想象,就现实情况来看,土库曼斯坦暂时还没有任何能力能够从正在燃烧的天然气中获取天然气。而面对这些天然气的损耗,土库曼斯坦也只能默认它的存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着手改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当然,如果一味任由资源损失,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心中都不免会难以接受。因此,尽管科学家们没有办法将达瓦扎天然气燃烧坑熄灭的情况下,土库曼斯坦政府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2010年,时任土库曼斯坦总统的库尔班古力·别尔的穆哈梅多夫在途径此地的时候,曾特意下令将达瓦扎天然气燃烧坑彻底封闭起来。不仅如此,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还计划,将此地的天然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以后,从其他地方增加天然气的产量,并增大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对外的出口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然而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土库曼斯坦最终再一次将这里开放,并完全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只不过和我们日常印象中的旅游景点不同,这里并没有任何与旅游有关的设施。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只能在周边最近的村庄或城镇落脚以后,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前往观赏。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一个相当于美式足球球场大小的地陷坑洞中,火焰肆无忌惮地燃烧。在2013年到2018年这五年的时间内,大约有五万名游客到访。对于土库曼斯坦而言,也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宣传。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资源的合理利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在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对煤炭的过度使用,最终导致伦敦雾霾事件出现为例,这便是人类对资源的错误利用。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1952年12月5日至12月9日,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公害事件悄然发生。在此次事件之中,由于过度燃烧煤炭所产生的雾霾,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室内。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因为雾霾而死亡的人数高达四千余人,而因为雾霾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同样超过了十万余人。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正是因为此次事件的出现,人类才正式开始意识过度使用自然能源,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时至今日,尽管在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努力下,许多环境问题都得到了初步解决,但不少隐患依旧需要人类时刻保持警惕。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像现如今人类使用最多的石油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同样就同样值得人们值得注意。2021年10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南部奥兰治县海岸就发生了一次原油泄露事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不仅周边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各种鸟类和鱼类也在此次事件之中死亡。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当事件发生以后,即便当地政府已经竭尽全力开展补救措施,但即便到了今天,原油泄漏的影响依旧没能完全消除。如果将此次事件和达瓦扎天然气燃烧相对比,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或许达瓦扎天然气燃烧坑的处理方式反而是最幸运的结果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事实上,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加强自然能源的利用,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经被世界各国推崇的煤炭火力发电,如今就逐渐变成了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有意识地对自然资源展开保护。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尽管我们无法预测达瓦扎天然气燃烧坑还会燃烧多久,但在它燃烧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在给世界各国警示。无论是探索资源还是使用资源,我们都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浪费是一方面,可如果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那便更加糟糕。试想一下,当初达瓦扎天然气真的泄露并且借助空气传播到卡拉库姆沙漠周围,土库曼斯坦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到了那个时候,即便后悔也没什么用了。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文章源自略懂百科-http://wswcn.cn/14914.html

懵懂先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7月29日 22:20:22
  • 转载请注明:http://wswcn.cn/14914.html
网文资讯

床笠(你会选床笠尺寸吗?)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床笠,床笠凭借不易滑动、遮挡灰尘和保护床垫等特点受到了一大批人的青睐。 床笠可代替床单的功能,同时能牢牢包裹住床垫,怎么睡都不容易移位,早上起来也没有整理床单的烦恼。由于床...
网文资讯

向拉萨磕头10万头朝圣(藏族人只为拉萨磕头)

从拉萨沿109国道前行100多㎞,左侧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老实说,青藏线的道路难走程度并不亚于川藏线的初段,烂路从沱沱河开始,前面就是几百公里的无人区! 路边的池塘水平如镜,映衬着蓝天下念青唐古拉山的倒...
网文资讯

如何疏通下水管道

在日常生活中,下水道堵塞是令人烦恼的地方,如果卫生间下水道堵塞,无论是使用还是清洁都不方便,尤其是在洗澡的时候,水下不去弄得到处都是。 这些都还可以接受,自己动动手就疏通一下,但若是马桶出现了堵塞,那...
网文资讯

支付宝安全吗(支付宝下架存款产品)

12月18日除了已持有银行存款产品的用户外,支付宝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在理财页面对银行存款产品进行了下线处理,蚂蚁集团方面回应持有产品的用户将不受影响,这对于群众们有什么影响呢?1. 为什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