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正是这句俗语,也印证了一种鸟类的命运。
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的鸟,它是个十足的怪胎,喜好夜间活动,吃素,常以水果为食,尽管如此,也不能改变它肥胖的命运,而且不是一般的胖,仿佛就是一个插着羽毛的肉球,也因此得名为油鸱(chī)。
当然,作为一个丰满的生物,并没有什么不好,有时体重能给这些动物带来好处,例如扎实的河马,但油鸱因为油脂含量太高,印第安人曾大量捕捉它们,炼油,收集,用来烹饪和点油灯。
明明是吃素,为什么油鸱还这么胖?
关键在于它们吃的是什么果子。
无论是成鸟还是雏鸟,油鸱都只吃水果,它们很挑食,只吃三大类植物的果实:樟科(牛油果)、棕榈科(油棕果)和橄榄科,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点,果肉富含脂肪,平均含量约占50%。
当它们获得食物,会将果肉和种子剥离,最后再将果肉整个吞下或喂给雏鸟吃。
高能量的食物,是油鸱在广阔的森林中觅食的保证。在非繁殖季节,若食物稀缺,它们会飞往距离栖息洞穴110公里的地方觅食,也会季节性地在洞穴间迁徙。
由于太胖,被邻居印第安人盯上了。
聪明的印第安人发现,幼鸟的油脂含量比成鸟更高,在某个阶段,幼鸟的体型是它父母的1.5倍。再加上幼鸟不会飞行,因此每年的繁殖季节,印第安人直接在油鸱的洞穴支起一口大锅,点上火,用一个长杆破坏鸟巢,抓住那些幼鸟扔进锅里,现场熬油,有时幼鸟的尸体还被串在棍子顶部,被用作火把。
据当地人介绍,油鸱熬出来的油,无味且透明,可以长时间存放,不仅可以用来烹饪,也可以用来当油灯,油鸱也被誉为行走的油包。
油鸱有和蝙蝠一样的技能:回声定位
油鸱是夜行鸟,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喜欢居住在洞穴,洞穴非常昏暗,却依然能够飞行自如,是因为它们使用和蝙蝠一样的导航系统,回声定位。
一开始,对于油鸱这个导航技能,科学家们并不认同,直到科学家格里芬和菲尔普斯对油鸱进行相关研究后认为:油鸱靠声音来判断食物和障碍物的位置,和蝙蝠的原理是一样,但是两者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不同的,蝙蝠的超声波人们是听不到的,而油鸱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而且声音分贝极高,几乎都超过100分贝,声音尖锐,可能会导致捕捉者失聪。
最后
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因为胖,被土著盯上,因为油脂高,被熬成油来使用,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油鸱的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1世纪初期,油鸱受到了多个国家的法律保护。
如今,油鸱不再被广泛捕杀,也不再被当作食物和燃料,在某些地方,它们甚至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中的一道风景。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