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原不问出自《英雄记》,辄音:浙[zhé],当每次、总是讲,意思是每次都不问原因。这个成语的主角是张扬。由于他在《三国演义》里的戏份儿不多,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张扬。
大家肯定知道丁原,他手下不仅有吕布,还有另外两员大将。一个是张辽,另一个就是张扬。有人会说同僚又如何,蒋干跟周瑜还是同学呢,能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黄巾军起义后,朝廷急调地方军事人才支援中央,张扬是被丁原推荐的手下第一人。张扬去的是西园八校尉军团,他也是三个人里唯一入选者。这个战时最高军事组织由汉灵帝亲自指挥,灵帝任命宦官蹇硕作为最高执行将领,张扬担任蹇硕的军司马。当时,八校尉里还有袁绍和曹操。而大将军何进虽大将军亦领属焉(《资治通鉴》)也受辖制。
灵帝驾崩,蹇硕被何进杀死,张扬因出色的能力被何进重用,成为何进派往外地为自己招兵的五位官员之一,这次有张辽。
张扬招兵结束后得知何进被杀董卓当政,就带着新兵就地打起了游击,拒绝服从董卓。讨董盟军总舵主袁绍也很欣赏张扬,起兵之初专门去找张扬一起造反。
但诸侯们各怀心事,最终讨董失败,张扬接受了董卓的安抚,担任建义将军、河内太守。成为丁原三将中最先有自己地盘的人,在野王县驻扎。
一个人如果总被别人看重,说明他一定是个有能力的人。张扬不但有能力,而且是个忠心实在的人,他听说天子刘协离开西安东归雒阳,就带着军队和粮食赶到了必经之路的安邑县附近迎接到了天子。
张扬出现的时机非常好,刘协正苦于李傕郭汜的追杀,张扬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般出现在了天子和群臣面前。
同时,因为连年战争和干旱蝗灾粮食欠收,流亡政府的上百位高官们根本没吃的,每天只能摘树上的大枣,挖地上的野菜充饥。张杨从根本上解决了天子和群臣的生存问题。也因此被刘协拜安国将军,后来升任大司马。
张杨不但明大义,而且也知小义。
吕布为人机警多疑,但对张杨特别信任。吕布两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张杨,张杨都冒险都收留了他。一次是李傕郭汜占领了西京长安,通缉吕布,另一次是袁绍暗杀吕布,吕布寻求了张杨的保护。
可见,历史上真正的张杨,完全具备成为顶级领袖的素质。不过人无完人,张杨有个小缺点:视力不好,太远的地方看不清。
曹操还是兖州牧的时候,一直希望与长安的天子能恢复联系,于是派使者拜见与张杨沟通,因为张杨管辖的河内郡是前往西京的必由之路,张杨对曹操不是太了解,出于对天子的保护,他回绝了使者。此时,在张杨身边工作的董昭劝张杨答应曹操的要求,因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张杨立刻听从了董昭,允许曹操与朝廷往来,从此,曹操才联络上了组织,也为后来曹操挟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杨迎接天子以后,天子就安顿在了安邑,安逸了。张杨知道天子想回雒阳,就打算一直护送刘协回旧京。但张杨的手下将领们不同意,张杨部将的成分非常杂,不但有正规军,也有黑山军黄巾军这些匪转正的头领。他们受不了朝廷的约束,喜欢自由自在。张杨再次听从了大家的意见,回归了野王县,踏实当他的河内太守。事后看,这是张杨挟天子的绝佳机会。
张杨的带兵方式也很特别。
张杨手下鱼龙混杂,时不时就有人谋反玩儿。被张杨发现后,他不是惩罚对方,而是看着人家涕泣,也不问反叛的来龙去脉。用《英雄记》的原文说:对之涕泣,辄原不问。非常珍惜眼前人。作为将领,张杨竟然看不到养虎为患的危险吗?估计是婆娑的泪蒙住了他的双眼。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仅仅知义明理是不够的,即使有做事能力也是不够的,有高远的眼光才能成功。张杨让部下舒服了,格局与眼光与马仔又有什么不同呢?
两年后,张杨被手下将领杨丑谋杀而亡,策动杨丑的是曹操。
体足刚直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