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如果有个人就知道指手画脚,空谈理论,不知道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用纸上谈兵这样一个成语去形容他/她。为什么会说对方只是纸上谈兵呢?先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这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正是赵括。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历史上对于赵括的评价有,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