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贤在哪里?)

懵懂先生 205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贤在哪里?)

竹林七贤第一大谜题是不是只有七个人呢?比较不冒风险的回答当然是 是。因为这问题本身就有毛病:不是七个人,又怎么叫做七贤呢?但是,不冒险的回答不一定就是负责任的回答。不冒险的回答往往是权衡利弊的回答,是尽量从众的回答,这样的回答比较讨巧,不容易得罪人。负责任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是也不是。说它是,是因为竹林七贤早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七贤是哪些人也都是有据可查,确凿无疑。我们还是先认识一下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吧!

根据各人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程度,竹林七贤可以排列如下:

1. 嵇康(223- -262),字 叔夜,谯国铚(今安徽濉溪,宿县)人。

2. 阮籍(210- -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人

3. 山涛(205- 283),字巨源 ,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4.刘怜,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生卒年不详。年龄当介于阮籍与嵇康之间。

5.向秀(丝2 -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与山涛同乡。

6.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生卒年不详。年龄应该比向秀略小。

7.王戎(234- -305),字浚冲 ,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戎在七贤中年龄最小,比山涛小29岁,比阮籍小24岁,比嵇康小将近10岁。以上就是竹林七贤的大名单。嵇康、阮籍、山涛是核心人物,其余四人则为羽翼。从籍贯上看,竹林七贤中有四个河南人,分别是阮籍、山涛向秀、阮咸;两个安徽人,嵇康和刘伶;一个山东人,即王戎。这个地域的分布,差不多也代表了魏晋风度的发源地和大本营。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贤在哪里?)

既然这七个人清清楚楚,又为什么说也不是呢?这就要说到竹林之游这个概念了。根据史料记载,在七贤被定名之前,他们的交游常被称作竹林之游。这个说法大概在西晋就已出现,远比竹林七贤的称谓要早。也就是说,最初参与竹林之游的人,绝不仅仅只有七个。还有哪些人参与了竹林之游却没有进入七贤的大名单呢?

第一个就是嵇康最好的朋友吕安。吕安(? - 2)、字中锦,东平(今属山东)人。吕安和竹林七资中的向涛、向秀都很要好,他和嵇康的关系远比王戎等人更亲近,以至于竟有学者提出,应把吕安也放进这个名士群体,将竹林七贤改成竹林八贤。此论虽然可商,但足以看出吕安在竹林之游中的声望和地位。

还有一位名士袁准,字孝尼,陈郡扶乐(今属河南)人,魏国郎中令袁涣之子。入晋后,官拜给事中。此人与嵇康和阮籍均有交往。嵇康因为没有教他弹奏《广陵散》,临刑前都耿耿于怀。阮籍晚年为司马昭写《劝进文》,也是在袁准家醉酒之后的事。所以,袁准也应该算是竹林之又游的参与者。

此外,还有一些人与竹林之游的召集人和东道主嵇康过从甚密,比如嵇康的哥哥嵇喜,嵇康的好友阮侃、阮种,嵇康的学生(也是铁杆粉丝)赵至,这几个人都与嵇康有过很深的交往,自然也不应排除在竹林之游的圈子之外。

问题是,既然竹林之游不只七个人,为什么又被称为七贤呢?要说吉祥数字,八不是比七更好吗?这个问题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有解说。这大概和孔子的一段话有 关。《论语.宪问》篇中有一章说: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孔子说:贤能的人避开乱世,次一等的人避开乱邦,再次一等的人避开难看的脸色,更次一等的人避开难听的恶言。孔子又说:这样做的人已经有七位了。这里,贤者和七人合起来不就是七贤吗?也就是说,竹林七贤的命名,可能是后人为了比附经典和圣人孔子的一个说法,所以竹林之游也就定为竹林七贤了。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贤在哪里?)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